景点大搜索
城市概述
景点逐个数
魅力当地
食住玩购
交通指引
百宝箱
 
当前位置 〉 北京市 〉 景点逐个数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1987年12月批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价: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48公里处,遗址的科学考察工作仍然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中国猿人属北京人的遗产,他们大约生活在中更新世时代,同时发现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西元前18000年到11000年的新人类的遗产。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

概况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48公里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这里地处山区和平原交接处,东南为华北大平原,西北为山地。周口店附近的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山上有一东西长约140米的天然洞穴,俗称“猿人洞”。1929年在此洞中首次发现古代人类遗存后被称“周口店第一地点”。1921年由瑞典考古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的,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发现了三枚人的牙齿。1929年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消息传出轰动了整个考古界,之后历经数十年不断的发掘。

周口店遗址区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根据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北京猿人在大约距今70~20万年的时期内居住于周口店地区,过着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的生活。其早期为距今70~40万年,中期为距今40~30万年,晚期为距今30~20万年。北京人是属于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中间环节的原始人类,这一发现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研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懂得用火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另一标志。从周口店的遗址中,从上到下发现13层含有文化的堆积,其中4层面积较大。在堆着厚厚的灰烬中发现许多烧过的兽骨,并且兽骨已被敲碎,吸出其中的骨髓。这说明北京人猎食了这此野兽。这不但表明北京人确实已经摆脱了茹毛饮血的野兽阶段,变成了真真正正的人。而其也表明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会保存火种。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

遗址中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石制品,早期石器较粗大,中期石器形制变小,晚期石器更趋小型化,表明"北京人"在旧石器时代的初期已懂得选取岩石,制作石器,用它作为武器或原始的生产工具,与大自然进行斗争。根据出土物可以证明,北京猿人在大约距今70~20万年的时期内居住于周口店地区,过着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的生活。其早期为距今70~40万年,中期为距今40~30万年,晚期为距今30~20万年。北京人是属于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中间环节的原始人类,这一发现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研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在生物学上有重大的意义。特别石器和火的发现,确立了直立人的存在,基本证实了人类进化的程序,使“从猿到人”伟大论断得到了确立。

“北京人”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共计发现完整的头盖骨6具,头盖骨残片8块,面骨8块,下颌骨15块,牙齿153颗。残破的大腿骨7块,残胫骨1段,上臂骨3段,锁骨1件和腕骨件。这些遗骨来自男女老少共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代表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居住群体。

复原后的北京人的头盖骨低而平,额向后倾,眉脊很粗大,像屋檐一样遮盖着两眼。脑壳比现代人厚一倍,达9.7毫米,平均脑容量为1075毫升,约等于现代人平数的80%。嘴巴前缘向前突出,运远超过前额的垂直线之外。颧骨高,鼻骨宽,没有下颏,牙齿硕大,齿面构造复杂。

北京人的肢骨同现代人基本相似,通过遗骨可以证明北京人使用上臂和手的灵活程度和现代人相差不多。下肢的原始性质虽多于上肢,但重要的是已能直立行走。以上情况都表明北京人正处于“从猿人到人”的转变过程中,但更具有人的性质。

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文化遗产价值

“北京人”头盖骨(额骨)化石真品。这件“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1966年在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先生主持下发掘出土的一块额骨化石,也是目前保存在国内的惟一一件“北京人”头盖骨(额骨)化石真品,与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属于同一时期。

1.震惊中外的发现

“北京人”的发现,为人类起源提供了大量的、富有说服力的证据。大量事实表明,“北京人”生活在距今50万年前到20万年前之间,是属于从古猿进化到智人的中间环节的原始人类,这一发现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的研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2.揭开人类历史的序幕

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初期,“北京人”已懂得选取岩石,制作石器,用它作为武器或原始的生产工具,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中改造自己,表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原始的工具从事劳动,这是人和猿的根本区别所在。

3.把人类用火的历史又提前了几十万年

在“北京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厚度达4―6米、色彩鲜艳的灰烬,表明“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支配火、学会保存火种的方法,是人类由动物界跨入文明世界的重要标志。

4.为研究北京生态环境变迁史提供依据

通过对“北京人”及其周围自然环境的研究,表明50万年前北京的地质地貌与现在基本相似,在丘陵山地上分布有茂密的森林群落,其中栖息着种类丰富的动物种群。但也曾出现过面积广阔的草原和沙漠,其中有鸵鸟和骆驼栖息的遗迹,表明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北京曾出现过温暖湿润和寒冷干燥的气候状况。

北京人及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解决了19世纪爪哇人发现以来围绕科学界近半个世纪的“直立人”究竟是猿还是人的争论。事实表明,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时代,从体质形态,文化性质到让会组织等方面,的确有过“直立人”阶段,他们是“南猿”的后代,也是以后出现的“智人”的祖先。“直立人”处于从猿到人进化序列中重要的中间环节。到目前为止,“直立人”的典型形态仍然是以周口店北京人为准则,周口店遗址依然是世界同期古人类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一个。周口店遗址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远古文化的宝库。

周口店大事记

1921年8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在周口店考察时,发现“北京猿人”遗址。

1926年,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在整理1921年至1923年在周口店发掘的化石标本时,发现了两颗人牙,这一消息震动了整个学术界。

1929年12月2日,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裴文中独立主持,在猿人洞发现了距今约60万至70万年前的第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而震动世界学术界,从而确立了周口店在古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史人类研究上的地位。该遗址是世界著名的旧石器早期北京猿人生活居住的重要文化遗址。

1936年10月至11月,贾兰坡主持周口店遗址发掘,发现3个“北京人”头骨化石。

1966年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发现北京猿人额骨1片、右顶骨1片和右下第一前臼齿1枚。其中,两块头骨和1934年发现的5号头骨残片模型相对,恰好合为一体。同时还发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和100多件石器。

1973年2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乔琪主持清理了“新洞”遗址,发现“新洞人”牙齿1枚。

1987年12月1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与长城、北京故宫、秦陵、敦煌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交通提示

1、主要游览内容: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猿人洞及各类展馆

交通路线:天桥乘917路公共汽车十渡、张坊支线至周口店路口下车;

2、自驾车由京石高速公路房山出口经房山-京周路-周口店-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3、目前周口店遗址的20多处参观景点,全部位于北京房山区龙骨山东坡的一个大坑内,一个多小时可以大致走完全程。

4、周边景点:

韩村河                          东南 12公里    15分钟

西周燕都遗址                   东南 22公里    30分钟

云居寺                          西南 23公里    25分钟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西北 20公里    40分钟

青龙湖                       东北22公里    25分钟  


点击  查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