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大搜索
城市概述
景点逐个数
魅力当地
食住玩购
交通指引
百宝箱
 
当前位置 〉 丽江 〉 景点逐个数

丽江古城(大研古城)

  丽江古城,纳西语称“依古芝”,意为金沙江江湾中的集镇,又叫“巩本芝”,意为仓库集镇,由此可知它是以经济交往为主而发展起来的。明代始有“大研厢”之称,清代称为“大研里”,民国始称“大研镇”至今。“大研”一名,源于宋末纳西族木氏土司先祖营建的“大叶场”,又因其地处宽阔的丽江坝子

中部,四周青山环绕,镇中绿水莹莹,城西孤峰若笔,形如一方大砚,寓有期望文墨昌盛、人才辈出之意.

  丽江古城选址独具特点,布局上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优势。西靠狮子山,北依象山、金虹山,南向开阔平坝,形成了坐靠西北面向东南的整体格局,既避西北寒风,又向东南光源。这样,使得古城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丽江古城水源利用颇具匠心。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流到玉龙桥下,分为西河、中河、东河进入城中,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渠特色。水网之上,造型各异的石桥、木桥多达354座,每平方公里占有数比全国著名风景城市苏州还多。正是这一特点,使丽江古城既有山城之貌,又有水乡之容,被誉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城内利用潭泉修建的多处“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池漂衣,更是纳西族人民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

  丽江古城在街道布局上也独具特点。它无森严的城墙,无十字相交的道路,显示出依山傍水、自然古朴的特色,创造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为什么丽江古城不筑城墙呢?流行的说法是,丽江世袭土司姓木,忌讳给“木”字加上“方框”,因为那样就变成“困”字。也有人认为,不筑城墙与纳西人的开放传统有关。不管怎么说,丽江古城没有城墙这一点与中国其他古城相比,是一大特点。古城中心留有六亩方形广场,称“四方街”,据说这是模拟“知府大印”的形状,象征权镇四方。以四方街为中心的6条放射形街道,依山傍水,自然起伏,街巷相连,四通八达,彩石铺地,格外古朴典雅。游客进城,又有坠人八卦阵中的奇异感受。

  丽江古城文化内涵丰厚,纳西风情浓郁。古城中现有保持明清建筑特色的民居三千多幢,《徐霞客游记》中所记述的“居庐骈集、萦坡带谷”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这些民居;多为土木结构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式的瓦屋楼房,沥讲究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并采用穿斗式木结构的功能,使房屋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城内家家户户喜爱种植花木,摆设盆景,又使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丽江古城平民化的纳西民居建筑群,以及至今仍生活在其中的近三万纳西族居民和以东巴文化、纳西古乐为代表的独特文化,构成了丽江古城一幅幅纳西族的风情画卷。

    门票:80元(古城维护费)

    交通:在古城内,任何交通工具都不能行驶,所以只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