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第一要吃的是“北京烤鸭”,要吃烤鸭必去“全聚德”。“全聚德”在北京有三家本店:和平门店、前门店、王府井店。这三家店不仅菜价高,而且要额外收服务费。现在在北京吃烤鸭容易得很,遍布北京大街小巷的家常菜烤鸭店还
有不到40元,30―40元左右的烤鸭除非你证实过,否则对于好不容易来趟北京的游客来说就别图便宜坏了兴致。相对可靠些的牌子有家常的“天外天”(亚运村、翠微大厦、西外、东内等很多),价廉物美。再上些档次的烤鸭就数大名鼎鼎的“鸭王”(建国门外大街赛特西侧)和“九华山”(西三环)了。“便宜坊”的烤也不错。如果你定要吃“全聚德”,那推荐去“全聚德”的品牌连锁店(北京大概有十几家),价格差了一大块。白石桥的“全聚德”味道很不错,而宽街的“全聚德”相比而言就差了少许。
除了烤鸭,北京的特色就是小吃。老北京的特色小吃好吃而不贵,如:涮羊肉、爆肚、卤煮火烧等。北京街头许多饭馆的玻璃上都写着大红字的“涮”。涮肉馆秋冬季节个个生意兴隆,热气腾腾,晚上吃一顿,保证你第二天中午还不饿。吃涮羊肉最正宗的是“东来顺”,王府井扩建后,本店搬到了东安商场5层。“东来顺”的羊肉是手切的,鲜嫩爽口,不象许多店是机器刨出来的冻羊肉,人均消费50元,算是物有所值。白塔寺涮肉一条街和“能人居”也是传统的吃涮肉的选地。几乎每个北京人都有自己习惯并觉得好的涮肉店。
烤肉在北京也很多,和平门一条街当初整街排队等位子,不管你是骑自行车还是开奔驰车来的,全窝在满是烟熏火燎的屋里吃的红光满面不亦乐乎。烤肉多是韩式,有碳火上翻篦子的,也有平底烤锅的,“御香苑”是北京较有名也较有规模的韩国烧烤店(连锁)。“吴琼花”烤肉店,味美价廉,各种粥更是极佳。中粮广场地下的“寿福城”则是北京最高档的韩式餐厅。烤肉季和烤肉苑是传统的北京烤肉老字号,区别于韩式、日式和巴西烤肉。
爆肚是吃牛和羊的胃,是最能代表老北京民间的清真食品之一。我们平时吃的“红油百叶”的“百叶”就是爆肚的一种。按照胃的不同部位分成不同的名称。爆羊肚细分为羊肚仁、散丹、肚领、蘑菇头、肚板、食信、葫芦等,牛肚则分百叶、牛肚仁、百叶尖、厚头4中。因此吃爆肚不是简单地说“来盘爆肚”,而是要点不同的名称才上菜。但上述分法并不是所有的店都按此标准,一般爆肚店只分7、8个品种就够了。牛百叶和羊散丹是同一部位,也是最好嚼的一种,水爆完的各个部位蘸以芝麻酱、酱油、醋、香菜末、葱花、香料等组成的调料,放到嘴里咯吱咯吱响,那叫一个香。各家店的好坏全在选料和调料配方上,最著名的爆肚字号是“爆肚冯”。东直门内“鬼街”的金生隆“爆肚冯”是最好的一家,三代爆肚,店主冯国明很有文化,店内环境幽雅,布置地很有旧京余韵,东西也丰富味美。门框胡同是老北京的小吃集中地,曾风光一时,现在已随前门商业区一同败落。但要论老字号的老根,门框胡同肯定能打赢。在门框胡同“爆肚冯”的号召下,一些老字号重回根据地,现在门框胡同有四家值得品尝的老字号:“爆肚冯”、“小肠陈”、老月盛斋的“酱牛肉”烧羊肉”、瑞宾楼的“褡裢火烧”。
北京专门卖炸酱面和京味文化的馆子也很多,店员都是小二打扮,一看进客人了,一起吆喊,不习惯的能被吓着。地坛东门的“坛根院食坊”是京派餐厅的极致,红灯高挂,小路上有拉洋车的,门口站一面善的老爷子,穿着大褂,抱拳相迎。“坛根院”每天晚上7点半都有京剧、杂耍、相声等曲艺表演,来这里主要是看个热闹,体验气氛,来的客人都不光是为了吃。
北京地大人杂,南来北往的人也带来了各地饮食,几乎什么口味的店都有。各地(大的论省,小的论地市)驻京办事处是吃地方特色菜的佳选,如果你无意闲逛看见一家办事处一定打听一下有无饭店食堂。三里河的新疆办事处和大佛寺内蒙古办事处的羊肉都是极品。“身在北京,吃到全国”恐怕不是一句空话!
首都北京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美食佳肴,京、川、沪、粤、湘、滇等各地风味应有尽有。在北京,你亦可找到各式异地风味、西洋菜系。
游访北京,当然必会一尝地道京菜的特色。北京菜集地方菜、清真菜、宫廷菜的特色融合而成,选材广泛,而烹调技法多变,无论是爆、炒、溜、烤、涮、焖、蒸、氽、煮都是常见的烹法。
其中著名的京菜包括:北京填鸭、北京烤肉、北京东来顺涮羊肉、醋椒鱼、拔丝苹果等。此外,北京还有很多特色的风味小食,令人回味无穷,例如面茶、小窝头、肉沫烧饼、豌豆黄、茯苓饼、冰糖葫芦、龙须面、灌肠、沙肝、臭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