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大搜索
城市概述
景点逐个数
魅力当地
食住玩购
交通指引
百宝箱
 
当前位置 〉 丽江 〉 景点逐个数

白沙壁画

 

    历史上白沙村是木氏土司家族的发祥地,也是纳西族进入丽江坝子最早的定居点。明初纳西族人才由白沙村迁移到大研镇。

    白沙村曾是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存的55幅白沙壁画就保存在这里,白沙壁画因吸收了汉族绘画中精细、洗练的笔法,融会了藏传佛教绘画中流畅绚丽的风格,又不乏纳西族性格中的粗犷,所以成为了壁画艺术中的珍品。

   白沙壁画多创作完成于明、清两朝,多为宗教体裁,分别存于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大觉宫。琉璃殿、大宝积宫又为全国重点文物。

 白沙是丽江壁画的主要聚集点,明洪武十五年,纳西族首领阿甲阿得率众归附明朝,得明太祖“钦赐姓木”,木氏土司秉“纳百川精神”、“窥中原之脉”的思想,积极引进内地先进文化和技艺,在白沙大肆修建庙宇二十余处,并邀请汉、藏、纳西族画师在这些殿宇四壁作画,而大宝积宫和琉璃殿及大定阁是保存明代壁画较集中之处。

  白沙明代壁画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大宝积宫壁画。内容全是宗教题材,如来佛图、四大天王及四佛子图、喇嘛教三金刚图等,他们形态各异,绘制精细,色调柔和,表现出明代佛、道、喇嘛教在丽江的融合,这种对多种宗教文化的兼收并蓄是白沙壁画的第一个特点。

 壁画中有当时民众的狩猎、捕鱼、打铁、砍柴、纺织等劳动场景,有跑动的骏马、盛开的花,还有山林、田舍、花草鸟虫等,既使是画中的宗教世界和宗教人物,也妩媚动人,富于人情味。世俗化生活的反映是白沙壁画的第二个特点。

  壁画是从明代到清初二百年间,先后由汉、藏、纳西等民族画师陆续完成的,画师人根据各自对佛陀世界的理解,在不同的时间,不断在壁画上表现,层层相继,它既有纳西族东巴教的粗犷,又有藏族喇嘛教的鲜艳,还有汉族佛教的庄严宝相,各民族艺术交流与汇集是白沙壁画的第三个特点。

    门票30元

    交:从丽江县城乘6路公交车,至白沙路口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