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酿
阳朔号称有“十八酿”,譬如:田螺酿、豆腐酿、茄子酿、苦瓜酿等等。所谓的“酿”是当地的一种独特吃法,简单地说就是把香料、姜末等调料加入到剁碎的瘦肉中,然后塞入不同的载体,就做成了不同“酿”了。田螺酿除了上述的原料外,还有切碎地田螺肉、薄荷叶和少许的三花酒,塞入洗净的剪过尾巴的田螺壳里,最后下到锅里炒熟,就成了香辣可口,回味绵长的一道好菜了。
阳朔粑粑
阳朔的本地小吃,通常是逢年过节,或是红白喜事的时候才会作,分与亲朋好友食用的。现在,作为特色小吃,也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粑粑的原料是糯米、花生、板栗和芝麻等,可以蒸着吃、煮着吃,还可以炸着吃。不过您的肠胃要是不大好,可别贪吃太多,糯米的食物不好消化。
马蹄糕
主料为大米粉, 把米粉装入壮如马蹄的木模, 用黄糖粉、马蹄粉或芝麻粉包心, 猛火蒸熟, 取出即可食用, 其制做简便, 吃来香甜扑鼻,
松软可口。一般多为个体摊担现做现买。散见于各处街头巷口。来往行人, 即购即吃, 甚为方便。
粉利
用上好大米细磨成浆, 搓搜成小圆柱状, 蒸至八成熟, 取出晾干即成。阳朔粉利上市说要在冬季春节前后, 吃时切成条状,
配上腊肉、芹菜或菜花、青蒜等烩炒装盘即可食用。特点是色鲜味美、香滑爽口。
松糕
用糯米掺粳米适量磨成粉, 稍掺些黄糖水拌匀, 再将半干半湿的米粉层层撒人蒸桶中蒸一至二小时熟透即成。其味松软爽口, 香甜宜人,
若再配以荔浦芋头丁, 其味更佳。阳朔习俗, 松糕一般用于喜庆场合, 如生日贺寿、得子、新屋上梁等, 常赠以松糕, 以示庆贺。为阳朔的著名风味小吃,
今市场上亦不时有售。
豆蓉糯米饭
将上好糯米蒸熟做成饭团, 以甜豆蓉为主馅, 再拌以炒香的芝麻、夹人些葱花、油, 米饭柔韧, 馅心鲜香,
饶有风味。现又有以香肠、煮牛肉等做馅的咸糯米饭, 亦别有风味。为桂林人早餐常见小吃。
尼姑素面
相传是桂林月牙山尼姑庵所创。天长日久,制作方法广为流传。尼姑面的精华的汤,汤是用黄豆芽、新鲜草菇、香菇、冬笋等久熬而成。汤色金黄,味鲜而甜,清香四溢。面条用清水煮熟装碗,将汤放人,再加上桂林腐竹、黄菜、素火腿、面筋等素菜和佐料,鲜香爽口,色香味俱佳的尼姑面即可食用。
汤圆
汤圆比一般的汤圆个稍小,是用上好糯米磨浆, 压干成粉, 再和成团做皮,以特产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馅制成。煮汤圆可用黄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鸡蛋。滑爽、营养丰富,是小吃中的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