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 (1896.3―1994.8),著名画家,字季芳,号海翁。祖籍安徽凤阳,生于江苏常州。
擅长油画、中国画、美术教育。1912年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1919年后,赴日本、欧洲考察美术。1930年被聘为比利时独立百年纪念国际美术展览会审察委员。1931年应邀赴德国法兰克福中国学院讲学。曾在日本、欧
洲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建国后,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美协第三届理事。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有画集《黄山》、《海粟国画》、《海粟老人书画集》,著有《米勒传》、《中国绘画上的六论法》等。
刘海粟的上海故居座落在复兴中路与重庆南路的交会处,这是一幢法国早期独立式四层楼花园住宅,沿街筑有高高的围墙。进入大门,有一露天楼梯直通楼内。建筑的底层外墙面采用卵石子装饰,二楼外墙面则是红砖清水墙,外墙上开有矩形和拱形等各式窗户,屋面是红瓦四坡顶,富有立体感。庭院内置有一些小盆景,四周墙上爬着攀悬植物,一到春天,满目苍翠。室内是柳安木地板配以柚木护壁,天花板上的石膏花饰十分精致,室内还设有考究的壁炉。
这幢房子是由旧上海的实业家朱葆山所造,30年代,刘海粟向人租下,从此便一直住在这里,直到他去世。
从室内的楼梯,走上二楼,有一宽敞的走廊过道,墙上悬有一块由叶恭绰题写的“艺海堂”匾,下面挂有一幅刘海粟作的黄山丝网画。二楼辟有一间大会客室,一进会客室,首先映人眼帘的是由康有为题写的“存天阁”匾额,苍劲有力,气势不凡。这块匾额,充分反映了刘海粟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之间不寻常的忘年交。客厅的四周散置着沙发、茶几,天花板中央吊着一盏少见的名贵吊灯。客厅的四周墙上挂满了主人的书画作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占据了整个东墙墙面的一幅油画,这是刘海粟早年在意大利临摹的《但丁之舟》,那时,刘海粟才30多岁,由于年代的久远,蒙尘的这幅油画看上去已很暗淡、模糊了,但也更显其珍贵。墙角处的一尊古朴无华的木雕观音像,还是唐朝开元年间的物品。客厅的外间朝阳,是刘海粟的书房,里边满地堆放着书籍和油画作品,东墙上挂有一幅女性裸体油画。
三楼后间是刘海粟与夫人夏伊乔的卧室,卧室外有一小客厅。三楼南面朝向的一间房间则是画室,刘海粟的许多大作都是在这里创作的。四楼是主人其他家眷的卧室。
1994年8月7日清晨,一代画师刘海粟与世长辞,享年100岁。如今,餐厅对门的墙上挂着刘海粟的遗像,遗像两侧挂着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人莫心高自有生成造化,事由天定何须苦用机关”,落款是“八十一岁老人刘海粟”。
刘海粟谢别人世后,他的夫人夏伊乔就没再在这里居住。刘海粟故居的底层曾由刘海粟的侄子、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刘卓如先生居住着。1994年12月1日,凝聚着刘海粟毕生心血的艺术精品以及他收藏的宋、元、明、清历代的珍品,陆续从故居运出,全部捐献给了上海市文化局,它们将永远珍藏在刘海粟美术馆内,供世人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