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世界遗产的时间: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沧浪亭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
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核心价值
苏州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它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而闻名天下,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
相应景点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诗人苏舜钦(字子美)所筑,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宅。
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沧浪亭清幽古朴,适意自然,如清水芙蓉,洗尽铅华,无一丝脂粉气息。
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园林路,又名五松堂,与拙政园隔街相望,是元代天如禅师为纪念老师中峰和尚而建。园内以假山为多,形状怪异著名,因而有“假山王国”之称。尤其称奇的是园内假山酷似狮子者甚多,故该园得名狮子林。狮子林将山川的壮丽融入苏州园林特有的秀美,在苏州园林中独树一帜。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运,一草一木别具神韵。
狮子林最大的特点是湖石假山众多。园中洞壑婉转,奇峰巨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步入其中犹如身处八卦阵,忽而登逢,入洞,明明山穷水尽,却又柳暗花明,隔洞相视,可望而不可及。据史载,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乾隆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
全园布局紧凑,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山池东北两翼为主要建筑。燕誉厅为全园主厅,雄伟华贵,中堂有屏刻《狮子林图》。步至“辑峰指柏轩”,凭栏眺望石峰林立,古柏盘绕,轩西南有各色古建筑,典雅清淡,唯独"真趣亭"金碧辉煌,乾隆御笔“真趣”题匾高挂亭中央。
留园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
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之一。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
留园占地约50亩,全园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留园原有东西两院,西园后来被开辟为寺院,就是现在的西园戒幢律寺,
如今全园分四个景区。
中部以山为主,池水居中,池北堆以假山,山上杏桂争辉;登临山顶"可亭",全园景观尽收眼底;池南缀以各色古建"古木交柯"临池不同的图案漏窗,使窗景相融,窗中有景,景中有窗;"涵碧山房"依傍荷池,置身其中尤如舟中赏花,别有风情;池西长廊逶迤,凸现山之蜿蜒。
东部的中心是五峰仙馆,因梁柱为楠木,也称楠木厅。五峰仙馆四周环绕着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绠处。揖峰轩以东的林泉耆硕之馆设计精妙、陈设富丽。北面是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楼以及著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以建筑为主,主厅“五峰厅”,又称楠木厅,为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的建筑;“鸳鸯厅”雕梁画柱,极尽人工之精巧,为苏州园林厅堂的精品;厅北傲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岫云、瑞云三峰,其中冠云峰相传为宋朝“花石纲”的遗物,该峰高6.5米
,耸立在土山之上,玲珑剔透,形态奇伟,没有人工斧凿痕迹,兼具瘦、漏、透、皱的特点,为江南园林湖石之最。读罢《水浒》再来欣赏此石,感受更为不同。
西部是山林风光,土山红枫,石林凉亭,透着山林野趣。
北部是田园风光。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楼以及著名的冠云、岫云和端云。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的东北街,占地62亩,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 ̄1521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辞官还乡,在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成园。园名“拙政”系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400
多年来,沧桑变迁,但此园总体仍不失明代之遗风。
拙政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各式亭轩楼阁临水而筑,形式朴素开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风格。
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入园门即是东园,原为明代“归田园居”旧址,现以草地为主,凿池垒山,遍植树木,缀以天泉亭,兰雪堂诸建筑,给人以开朗舒畅之感。
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览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叠翠。堂北,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微风吹拂,清香满堂。匾额“远香堂”为明代文征明所写。堂北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云蔚"亭,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和元代倪云林所书的“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悬于亭中。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山之间,连以溪桥,山间遍植花木。
网师园
网师园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最小的一个,占地只有半公顷。它是苏州典型的清代官僚住宅,以精巧著称。初为南宋退隐侍郎史正志所建,名万卷堂,又名“渔隐”。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官吏宋宗元退隐在此建园,更名为“网师园”,仍寓渔隐之意。民国年间画家张善于、张大千兄弟亦曾借住此园一段时间,在园内养一乳虎作临摹之用。
网师园进门即为轿厅,再入内为会客厅,其后有供接待女客用的“撷秀楼”。门楣砖雕极为精细,独具民俗研究价值。
由轿厅西侧小门可入中部主园,步入走廊便是一座四面厅,建筑精致,雕刻玲珑,是倚栏小憩,数鱼观景的极佳处。水阁西南有蹈和馆,布置素雅,馆南有琴室,旧为操琴之所。出蹈和馆,循廊即至
“月到风来亭”,在此可赏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的景色,一面大镜使小园变得格外幽邃,此处实为赏月佳处。北入“看松读画轩”,室内陈设古朴,有多年木化石。轩东侧为“竹外一枝轩”,取苏东坡“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之诗意。轩临水而筑,玲珑小巧,凭轩亦可观览中园全景。东为“射鸭廊”,庭后“集虚斋”为游客品茶之处。向东是“五峰书屋”,昔日乃园主读书处,庭前院后峰石罗列,花木扶疏,自成一幽静的处所。由“看松读画轩”向西入“潭西渔隐”,仿佛别有洞天,此为西部内园的院落,其花坛隙地遍植芍药,前人有“尚留芍药殿春风”之句。自1979年春“明轩”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后,网师园更是名扬天下。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景德路,原为五代钱氏金谷园故址,多次扩建,清道光始称环秀山庄,又名颐园。
环秀山庄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特别是乾隆年间叠石名家戈裕良所叠假山,堪称一绝,占地不过半亩,然咫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主峰突兀于东南,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绿树掩映。山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境界多变,一如天然。主峰高7.2米
,涧谷长12米
,山径长60余米,盘旋上下,如高路入云,气象万千。戈氏叠山运用“大斧劈法”,简练遒劲,结构严谨,错落有致,浑若天成,有"独步江南"之誉。
环秀山庄大厅四周都种植有青松、翠柏、紫薇、玉兰。万树城碧,花气袭人,为山池、建筑平添几分生机意趣。
退思园
退思园位于吴江同里镇东溪街,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由落职官员任兰生出资白银十万两建造。因寓有“退则思过”之意,故名“退思园”。全园简朴淡雅,水面过半,建筑皆紧贴水面修筑,园如浮于水上,是全国唯一一处贴水园建筑,体现了晚清江南园林建筑的风格。
退思园总面积为九亩八分。此园一改以往园林的纵向结构,而变为横向建造,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全园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点缀,呈现出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朗、幽静之感。
退思园集清代园林建筑之长,园内的每一处建筑既可独自成景,又与另一景观相对应,具有步移景异之妙,堪称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经典之作。
艺圃
艺圃位于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始建于明代,曾名“醉颖堂”、“药圃”、“敬亭山房”,清初改称为“艺圃”。园内景致宜人、风格质朴,较好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格局,具有其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艺圃的总面积约3800平方米
,全园以约占五分之一的池水为中心。池水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水口之上各架有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使水面显得开阔流动,而无拥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修筑有以博雅堂为主的厅堂建筑。其南端建有小院,设有湖石花台,院南临池处建有水榭五间,两侧厢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厢房相连。池水之南有以土堆成的假山,并以湖石叠成绝壁、危径,既多变化又较自然,给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堪称园中的主要对景。池水之东有明代修筑的“乳鱼亭”,外有小径与各处相通。池水之西的“芹庐”小院,通过圆洞门与其它景区相隔而又相连。步入院门,即可见到院中小池,似与大池相通,这是苏州园林中的唯一一处。
艺圃的这种以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清时期苏州一代造园家最为常用的布局技法。
耦园
耦园位于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7号,始建于清代初年,至清末改称“耦园”。此园因在住宅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园,故名“耦园”,且“耦”与“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
耦园三面临河,一面沿街,宅园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
。该园的布局独树一帜,以四进厅堂的宅地为中心,东西两园与住宅之间以重楼相通。东园较大,占地面积约4亩,布局突出以山为主,以池为辅的特点。主体建筑坐北朝南,是一组重檐楼厅建筑。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总称为“城曲草堂”。西园面积较小,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分隔为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湖石假山逶迤,后院有湖石花坛,园北立有藏书楼,西南角还设有假山、花木、湖石等,意趣盎然。
耦园内最著名的景观称“黄石假山”,修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其东临一水池。山上不建亭阁,而在山顶、山后种植十余种花木,平添一番山林趣味。园内池水随假山向南延伸,水上架有曲桥,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了以山为主体的优美景区。
特产
丝绸: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而苏州一带的蚕桑业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代已相当发达,曾发生吴楚两国蚕桑之争。唐代更被列为贡品。现代的丝绸五彩缤纷,集丝织与绘画艺术于一身,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苏绣:苏州的刺绣工艺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 苏绣至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苏绣艺人创造了“双面异色绣”、
“双面三异绣”,作为精美绝伦的“双面三异绣”,苏绣的题材,多以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有绣片、册页、屏风、屏条等。
澄泥砚:苏州澄泥砚是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河砚齐名的中国四大名砚。苏州吴县藏书乡一带出产的澄泥砚,是以当地特有的澄泥岩精工细凿而成的。它的特点是质地坚硬细腻,色泽深沉含蕴,无需风干烧炼,尤其鳝鱼黄更具发墨快、不损毫、不渗水的优点,堪称上乘,极为名贵。
桃花坞木刻年画:木刻年画是我国特有一种民间传统艺术,与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并称中国木刻年画的南北两大中心,素有[南桃北杨]之称。桃花坞是苏州的一处地名,现在年画内容广泛,有民间传说、吉祥喜庆、装饰图案等,包罗万象、名扬海外,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茶的特点是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大闸蟹:俗语说:[海蟹不如江蟹,江蟹不如溪蟹,溪蟹又不如湖蟹],而阳澄湖的大闸蟹乃湖蟹之最。苏州的阳澄湖极适合螃蟹的生长,所产螃蟹青白肚、金爪黄毛、硕大丰满,每只重250--400克,是蟹中之王,驰誉海外。而农历九、十月正是阳澄湖大闸蟹应市季节,故有“九月团脐十月尖,持鳌饮酒菊花天”之说。
旅游交通提示:
航空
苏州没有民航机场,乘飞机要取道上海虹桥机场或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到苏州葑门的苏虹机场一级公路已经开通,自驾车仅需1小时。苏州人民路558号苏城饭店有依维柯班车前往虹桥机场。
铁路
沪宁线上几乎所有的列车均停靠苏州,此外,苏州还有始发北京、上海、南京、赣州等地的旅客列车。苏州火车站东侧的售票大厅预售6日内全国联网各车站的车票。进站口东侧设有应急售票窗口,专售开车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各次车票,同时出售站台票。市内车票预售处有:观前街太监弄8号、人民路566号联合售票处、人民南路99号苏苑饭店。
水运
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苏州在南门码头(人民桥下)上船,杭州在武林门码头上船,每天17:30对开一班,次日7:00抵达。
公路
苏州是江苏省通往上海、浙江的“东南门户”,有4个长途客运站。
人力三轮车
苏州部分景点分布在小巷中,汽车不能直接到达门前,此时三轮车就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了。由于大多数车夫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比较了解,你无异于在租车的同时请了一位很好的导游。
自行车租赁
苏州的景点比较集中,骑着一辆自行车走街串巷非常方便自在。在火车站东侧的平门桥一带有许多租车店。需要身份证及押金。
当地旅游节日
除夕寒山寺听钟声
除夕寒山寺听钟声活动自1979年除夕开始举办以来,一年一度,已成为我国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引来无数国内外游客在除夕之夜到寒山寺听钟声,以除烦恼,辞旧迎新,并体验"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
寒山寺敲钟活动高潮叠起,气氛热烈隆重,亲切可人,肃穆神圣,引人遐思。寺外枫桥大街还有龙舞、狮舞、高跷、荡湖船等民俗活动。沿街店铺内则展示苏州地方传统工艺品和评弹、苏昆剧、江南丝竹等具有浓郁吴地韵味的文艺表演。
苏州中国国际丝绸节
苏州是著名的丝绸之乡,苏州丝绸已有3000余年历史,历来有"家家养蚕,户户刺绣"之传统。苏州中国国际丝绸节由国家旅游局,纺织总会、丝绸总公司,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两年举办一次,时间为9月25日至10月20日。苏州中国国际丝绸节通过旅游搭台经贸唱戏,举办大型经贸洽谈会,大型彩车巡游活动,
同时举办虎丘庙会、天平红枫艺术节等充满地方民俗文化韵味的系列节庆活动来进行旅游促销和扩大招商引资。
太湖梅花节
2月--3月太湖梅花节每年在太湖西山林屋洞广场举行。梅花节以梅为主题,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内容精彩纷呈,气氛祥和热烈,使四方宾朋在太湖的真山真水、香花雪海中,受到无穷的乐趣和情趣。
古典网师园夜游
网师园是苏州唯一的夜花园,逢3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办夜游,在富有特色的亭台楼阁内,配合浓厚地方色彩的评弹、昆曲、民乐民歌等表演,是不可错过的晚间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