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境内河港纵横,芦苇葱郁,绿野遍布,岸柳成行,尽现江南水乡田园风光。沙家浜,芦苇火种,名闻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
,家喻户晓,盛极中华,使沙家浜名闻名遐迩。
景区内主要点
春来茶馆
共有三处,第一代茶馆位于芦苇迷宫中,是近代典型的江南水乡茶楼建筑,廊檐下“春来茶馆”四字系新四军老首长夏光所提,馆内仿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游人可在此品茗休憩,颔首遐思当年阿庆嫂智斗的风采。
芦苇迷宫
是芦苇荡景区的核心部分,原为芦苇、杂草丛生的荒地,天长日久形成“转水墩”、“活络圩”,和绵密起伏的芦苇、纵横交错的河港构成了一个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迷宫,是当年新四军伤病员开展敌后斗争的天然庇护所。游人现在可以步行或划船进入,亲身体会一下芦苇荡的神奇。
红石民谷村
是一个以明代建筑风格为主体的江南水乡小村落,是沙家浜民俗文化的见证。村内有江南著名藏书楼汲古阁和文昌阁。红石村内还较完整的保存当地先民劳动、生活、娱乐的器具,不失为一本生动的传统教育的教科书。现在,红石村戏台还经常不定期举办社戏、走花灯、荡湖船、打莲湘等民俗文化活动。
瞻仰广场
是革命传统教育区的主体工程,占地总面积1。33万平方米,有大台、中台、小台和过道;“沙家浜”碑亭高6。6米,是叶飞副委员长亲笔题词。瞻仰广场两旁有18根形态各异的自然石,象征着18个新四军伤病员,广场正中“军民鱼水情”主体群雕,高8米,重60吨,由创作毛泽东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创作。
崇福寺
原名崇福庵,始建于宋代嘉泰初,距今有近800年历史。崇福寺匾额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墨宝。寺内尚存前殿三间,保持清乾隆间再修时原貌,另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
革命传统教育馆
分“建党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今日沙家浜”五大部分,以丰富的内容、翔实达的史料,再现了沙家浜人民浴血奋战英雄业绩,展示了当代沙家浜人民发扬革命传统,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位置:位于城南约14公里。南濒阳澄湖,北临昆承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