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县镇东乡特产

巴彦玉米

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玉米是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化工工业、制药工业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粮食作物。玉米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巴彦县栽培玉米分布广范,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居全国领先地位。1、巴彦玉米的产地范围巴彦玉米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将巴彦县境内3135.2平方公里区域划定为巴彦玉米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保护范围。境内耕地22.67万公顷划定为巴彦玉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范围。2007年播种面积为10万公顷。2、巴彦玉米的生产特点巴彦玉米产地选择在巴彦县境内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亚洲东北黑土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玉米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日照等优势,巴彦县的黑土地中所含有的玉米生长的元素比例均衡,天然降雨适中,促进了巴彦玉米独特品质的形成。巴彦玉米是自然生长的特点,以自然降雨为主。3、巴彦玉米的特色巴彦县的玉米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玉米的氨基酸总量达到11.87%,粗蛋白高出达到11.96%,粗淀粉达到69.26%,微量元素中含量高,其中重要重要元素硒、锌含量更好,硒0.019Mg/kg,锌25.24Mg/kg。这说明巴彦玉米营养丰富,质量好,有自己的特殊品质。4、巴彦玉米的人文历史因素巴彦玉米形成的历史。据《巴彦土壤志》记载,“巴彦苏苏,周秦之际为肃慎居住的地方,以后为夫余、勿吉,辽金时代为女真部落居住,在少凌河出土的铧子证明金代已有农业种植。清朝放禁后,随着移民迁入,播种面积日益增加,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巴彦苏苏大面积开荒。”据《巴彦志》记载巴彦农作物以大豆、谷子、小麦、高梁、玉米、大麦等为主。巴彦县玉米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历来居全省前列。人文推动因素:巴彦县有自己的当家品种,是用巴彦县当地的牛尾黄与高产品种杂交而成的丰产高淀粉高营养品种。巴彦是非转基因玉米基地和绿色食品玉米原料基地,认证绿色食品玉米基地为50万亩(25万吨),巴彦县全县耕地进行了整体环评,适合公害农产品生产。独特的文化底蕴:巴彦县是国家玉米生产示范县,每年示范高产玉米60万亩。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巴彦县被国家和黑龙江省确定为商品粮基地县。巴彦玉米文化底蕴深厚,品种质量创新力度大,清朝放禁初期以牛尾黄、火包米为主,后发展为巴彦单1-7号当家品种。玉米在巴彦县成为主要的农作物,是巴彦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巴彦大豆

大豆,古称菽,又名元豆,黄豆。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大豆是饲料工业、食品工业、化工工业、制药工业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油料作物。大豆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巴彦县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誊,栽培大豆历史悠久,分布广范,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及向外出口量,历来居全省前列。1957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的巴彦县大豆,博得国际友人的称誊。1、巴彦大豆的产地范围巴彦大豆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将巴彦县境内3135.2平方公里区域划定为巴彦大豆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保护范围。境内耕地22.67公顷划定为巴彦大豆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范围。2、巴彦大豆的生产特点巴彦大豆产地选择在巴彦县境内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亚洲东北黑土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大豆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日照等优势,巴彦县的黑土地中所含有的大豆生长的元素比例均衡,天然降雨适中,促进了巴彦大豆独特品质的形成。巴彦大豆是自然生长的特点,以自然降雨为主。巴彦大豆以高油、高蛋白享誉世界,品种以高油、高蛋白为主,以标准化生产保持其优良品质。3、巴彦大豆的质量特色巴彦县的大豆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大豆的氨基酸总量达到38.54%(g/100g),粗蛋白40.54%,粗脂肪19.71%,微量元素中含量高,其中重要元素硒、锌含量更好,硒0.013 Mg/kg,锌25.05Mg/kg。硒元素对癌症有很好的阻逆作用,这说明巴彦大豆营养丰富,质量好,有自己的特殊品质。4、彦大豆的人文历史巴彦县种植大豆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咸丰年间(1860年)黑龙江将军物普钦在此外设立开垦行局,进行地土地的大量放垦,种植的作物品种中就以大豆为主。一百多年的农业耕作,创造了巴彦县自己的大豆生产栽培技术,创造了著名的巴彦大豆“永常模式”、“大垄密技术”和“垄三”栽培技术等丰产技术,在同纬度播种面积达到1000余万亩,成为黑龙江大豆栽培的主要生产技术。美国大豆专家库伯博士认为,巴彦县大豆在国际上品质都是一流的。“大豆子粒饱满,光泽性好,营养丰富,是国际领先的优质农产品”。巴彦大豆形成的历史。巴彦县农业生产的历史很久。据《巴彦土壤志》记载,“巴彦苏苏,周秦之际为肃慎居住的地方,以后为夫余、勿吉,辽金时代为女真部落居住,在少凌河出土的铧子证明金代已有农业种植。清朝放禁后,随着移民迁入,播种面积日益增加,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巴彦苏苏大面积开荒。”据《巴彦志》记载巴彦农作物以大豆、谷子、小麦、高梁、玉米、大麦等为主。

巴彦猪肉

生猪,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食品工业、化工工业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原料。猪肉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巴彦县生猪养殖历史虽然短,但目前养殖规模大、商品量高居全国农业县领先地位。1、巴彦猪肉的产地范围巴彦猪肉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将巴彦县境内3135.2平方公里区域划定为巴彦猪肉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保护范围。保护区面积为31.33万公顷,2007年商品猪量为200万头。2、巴彦猪肉的生产特点巴彦猪肉选择三四元九交猪进行加工生产是有其独特的质量优势的,巴彦猪肉以三四元杂交生猪为原料,三四元杂交生猪来源于巴彦县特有的东北白猪为第一代母本或父本与长白、杜洛克、大约克夏等猪进行杂交,生产第二代杂交猪,再用杂交猪进行三、四代繁殖,进行优势生猪养殖,以优质的生猪为原料进行科学屠宰加工,生产具有巴彦地方特点的巴彦猪肉。3、巴彦猪肉的质量要求一是生猪养殖用巴彦县当地绿色食品玉米、大豆为主料,生产全价饲料进行养殖,不饲喂任何动物粪便发酵饲料;二是使用国家规定的兽药进行疾病控制和治疗,不使用国家禁用的兽药;三是养殖场远离居民和交通要道,防止污染;四是实行分圈式独立养殖庄氏养殖法和徐氏防治法;五是以喂粮食饲料养殖为主,生猪主要是三元、四元杂交猪,生长期小于12个月。4、巴彦猪肉的文化底蕴巴彦县生猪发展历史:据民国六年《巴彦县志》记载:“巴彦汉晋时期为夫余之地”。据张向凌《建议学点黑龙江省历史》所述:夫余约建国于公元前三世纪即战国末期。《后汉书?夫余传》记载:“国有君王,皆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大使者、大使、使者。”可见,巴彦县养猪业由来以久,清代咸丰年间(1860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在此处设立开垦行局,进行土地的大量放垦,养殖的猪以当地的猪为主。据《东省丛刊》记载,民2年(1913年)巴彦县“卖却之家畜惟牛与猪,牛每年卖千头至千五百头,猪五千至六千口,牛先送往呼兰市场,由呼兰便驱往哈尔滨,猪则送往哈尔滨,鸡鸭无运至他处出卖,卵用汽船远销黑龙江省岸”。新中国以来推动生猪发展水平:进入50年代,引进长白猪与本地猪杂交,生产出优质杂交猪,瘦肉率明显提高,到80年代随着引进猪种的增多,开始繁殖二元杂交猪,猪的质量明显提高,到二十世纪末,巴彦县通过引进的杜洛克、英系长白、比系长白、大约克夏当地猪等三元、四元杂交,生产出高瘦肉率的优质种猪。全猪的瘦肉率都在70%以上,同时巴彦县聘请省内畜牧专家,结合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的实际在实践中创造了庄氏养殖法,该法得到了美国养殖专家的充分肯定,据美国养殖专家说美国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率为22头,我县洼兴种猪场每头母猪年产仔成活率达到24头。比美国高出9.1%。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美国生猪专家称赞说:“巴彦县生猪养殖的品质和技术熟程度在国际上都是一流的”。文化底蕴:一是饲料优势。由于独特的地形特征,生猪饲料产地因地形西向,下午西斜时,向西的斜面迎接西边来的斜射光线呈对农作物来说就是直射光,光照充足,光合作用更好,使农作物质量更加好,由于饲料的优势决定了巴彦猪肉产地生产的猪肉有自己独特的品质。二是杂交品种优势。巴彦县通过引进的杜洛克、英系长白、比系长白、大约克夏当地猪等三元、四元杂交,生产出高瘦肉率的优质种猪。全猪的瘦肉率都在70%以上。三是典型养殖模式优势。巴彦县聘请省内畜牧专家,结合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的实际在实践中创造了庄氏养殖法,此法得到了美国养殖专家的充分肯定。美国生猪专家称赞说:“巴彦县生猪养殖的品质和技术成熟程度在国际上都是一流的”。四是人文环境优势。由于巴彦县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发展,全县对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用规章制度控制基地的环境质量,对污染企业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对农田进行整理,全县基地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环境质量基本趋于平稳,基本上无污染。轻度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四个方面。大气总悬浮微粒日平均值280微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碳日平均值28微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地表水水质达标率70%,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分贝,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分贝。四是科技管理优势。巴彦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制定猪肉产品检验标准,卫生指标、营养指标、农药残留指标、重金属指标都优先与国家无公害标准。从检验报告看,全县猪肉的卫生指标、重金属指标、感官指标、兽药残留都好与无公害猪肉标准,无公害猪肉标准中不涉及的营养指标、有益金属元素指标均是很高的,体现了猪肉产品的营养特性。巴彦猪肉进行了无公害认证,体现了巴彦猪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