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常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的“钢叉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公元1820年左右),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 相传清朝年间,祖籍江西南丰的黄荣等人移居到黄塘村,以种山玉米等作物为生。山上耕种的玉米经常遭到野兽糟蹋,人兽矛盾日益突出...

木杆秤是民间流传数千年的计量器具,常山县城乡百姓至今仍在普遍使用。 徐正源秤店是常山县最古老且百姓口碑最好的秤店。传承人徐国祯,祖籍永康市芜芙镇双门村。永康小五金世代传承,历史悠久。时至民国,在土地革命时期,因徐国祯的大伯涉嫌通共被捕,其出...

常山传统榨油技艺源自于本地丰富的油茶资源。传统的山茶油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常山县志》(1990年版)根据芳村镇猷辂、寿源等地家谱记载,认定常山在宋末元初已大量种植油茶。至明代中叶,常山油茶种植已广及山区、丘陵。民国期间全县各乡均种有油茶。1...

猷辂拳是常山县流传甚广的一种传统民间武术拳种,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猷辂拳十分讲究眼法、身法、手法和步法的变化,拳法干劲有力,大开大合,重拳少腿,刚柔相济,充分体现了南拳固有的特征,既有猛虎下山之威严,蛟龙出海之气势,又有攻防技艺之内涵,强身...

常山喝彩歌谣是常山县特有的口口相传的民间歌谣,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在民间流行结婚、新屋上梁时进行喝彩、以图吉利的习俗,后来又发展到祝寿、金榜提名等各种喜事,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歌谣。2014年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山县民间武当太乙拳(宋氏门)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武当太乙门的创始人是唐代中期武当隐修道人金晶子祖师,他将老子的清净无为之道与武轮先祖元圣真灵子(先秦时期人士)所遗留的武道修真密技相结合,集修真、武学大成于一身,确定了以武人道、武道相合的...

常山县新昌乡猷辂村洗马舞,在《常山县志》(第541页)和《中华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词典》(第38页)均有详细记载。 猷辂村严、谢二姓,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从江西南丰县、福建建宁县(两县相邻)迁居而来的。严氏后裔世贵、世远两兄弟在猷辂定居以...

“新桥十番锣鼓”是在明时十番锣鼓曲的基础上,吸收了具有衢州地区特色的婺剧内容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民间音乐。清光绪年间,常山县新桥乡横山路村有一王姓大财主,其家中祖上一直崇尚礼乐,以王人俊(1863—1921)为代表的王姓儿孙,在学习、研究明时十...

王琼奴与徐苕郎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令人盈泪动容,被誉为常山版的“梁祝”。 故事发生在常山县宋代时期。琼奴与苕郎的相爱,接连遭到了地方富户刘汉老、领兵权贵吴总兵等人的迫害,导致苕郎冤死,琼奴殉情。这个故事以琼奴与苕郎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对暴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