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区美食名菜

炖蹄花

汤像奶汤一样浓稠,沾在嘴上肉质粑而不烂,味香润口。猪蹄前蹄称猪手,后蹄称猪脚,古人喜欢用柴火烧黄,装入砂锅用木炭炖至骨肉分离,汤冷了砂锅里亮堂堂像猪油一样,香气四溢,再搭配一碟特制蘸水,更是回味无穷。

赖汤圆

赖汤圆原是赖元鑫经营的,卖普通汤圆,1913年在商业场口摆摊经营时,由于工人的建议改卖附油汤圆、鸡油汤圆,业务就发达了,才在总府街正式开店营业取名“赖汤圆”。汤圆煮时不浑水,吃时不腻口,不粘牙、不粘筷子,另加白糖芝麻酱蘸食,其味更美。

钟水饺

“钟水饺”开业于清朝光绪十八年(公元1893年),创始人厨师名钟燮森。因开业之初店址在成都荔枝巷,又名荔枝巷水饺,直至今日,模仿者众多,终不得法。钟水饺以四川的调料为特色,仍然一枝独秀,风流百余年。为人们青睐,被视为小吃中的精品。

青豆肥肠

青豆肥肠是陶德砂锅居创始人余方先生带领核心团队经过数年如一日的尝试,精选优质的鲜猪大肠和阿坝州小金县豌豆,烹制成的一道让人回味的佳肴。豌豆的粑糯、清香也给菜肴带来了自然的芬芳,菜品也就更加可口。我们采用上等郫县豆瓣酱、香料和秘制酱料,将肥肠经过七道工序,经过三道工序的小金豌豆调味,用砂锅烹制让菜品达到肥而不腻,糯而不烂,一筷子肥肠,一勺子豌豆。肥肠的软糯,豌豆沙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口齿留香。

火边子牛肉

火边子牛肉是自贡盐帮菜最经典的菜肴,也是自贡最早入选《中国菜谱》的菜品。它以刀功奇绝,薄如纸片,酥而不绵,细嚼化渣,麻辣鲜香,回味无穷,征服了大众。火边子牛肉始创于清朝乾隆年间,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传统的火边子牛肉制作用料考究,只能选用牛后大腿上的“瓜头牛肉”。有经验的师傅可以将一块3斤左右的牛肉开剥成长达3米左右的薄片,经晾干、焙烤、卤制、二次晾干、压形等环节,食用时刷上秘制红油改刀装盘。

水煮牛肉

水煮牛肉是自贡盐帮菜的首席之作,也是川菜中的佼佼者,1981年入选《中国菜谱》。“水煮”是自贡独创的一种烹饪方法。其创始人为自贡20世纪40年代的名厨范吉安,发明水煮是受了当时盐工们的启发,运用“一滚当鲜”的民谚,创造性的将各种佐料和牛肉片一锅同煮,并在汤中加入由海椒、花椒炼成的双椒油,用沸油封烫的办法,延长此菜的保温时间,从而创造出口感滑嫩,集麻、辣、鲜、香、嫩、烫于一体,色泽明亮的盐帮菜精品。

乐山钵钵鸡

乐山钵钵鸡是四川一道名小吃,起源于四川乐山,钵钵鸡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钵钵”其实就是盆子,钵内盛放熬制数小时鸡汤配以秘制红油佐料,菜品在烹煮后用签串制,晾冷浸于各种口味的佐料中,食用时自取自食,除味道悠长外更添情趣盎然。钵钵鸡菜品中除了可以吃到皮脆肉嫩的鸡肉以外,还加入更多的饮食元素,荤素菜品皆可,麻辣清淡皆有。独门熬制的高汤汤料配以传承多年秘制红油和芝麻,辣而不燥、齿颊留香。

鸡豆花

“豆花不用豆,吃鸡不见鸡,似花还非花”,鸡豆花成品与豆花几无分别,白色带淡黄色卤汁,但却不含豆。据传这道菜曾是宫中御品,先用厚刀背将鸡脯拍细,万不能剁碎,再与蛋清一起做出这道号称天下独一无二的“鸡豆花”。味道清淡爽滑,既无鸡味,也无豆味,实在是奇妙得很。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四川传统名菜,始创于清同冶初年,当时成都北郊万福桥有一陈兴盛饭铺,主厨掌灶的是店主陈春富之妻陈刘氏。她用鲜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而成。她烹制的豆腐,麻、辣、烫、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欢迎,人们越吃越上瘾,名声渐传开,因她脸上有几颗麻子,故传称为麻婆豆腐,从此名扬全国。

四川回锅肉

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当时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时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隐家居,潜心研究烹饪。他将原煮后炒的回锅肉改为先将猪肉去腥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后再煎炒成菜。因为久蒸至熟,减少了可溶性蛋白质的损失,保持了肉质的浓郁鲜香,原味不失,色泽红亮。自此,名噪锦城的久蒸回锅肉便流传开来。

开水白菜

开水白菜才是川菜的代表和精隋。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关键是制汤。记得汤是老母鸡+大骨长时间熬制,再用剁碎的瘦肉入汤吸去表面的浮油并增鲜。白菜只要大白菜芯,开水中惮一下,再放入盛有清水的大碗中上蒸笼蒸熟,最后捞起白菜放入制好的汤中。这道菜的特点是一个“鲜”字!鲜爽无比,不见一点油星,独具一格,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