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特产

林东毛毛谷小米

巴林左旗种植谷类农作物有着悠久历史。新石器时期的富河先民即已在这片土地上耕种。契丹先民们就在这片 “地沃宜耕种,水草变畜牧”的土地上种植谷类农作物。《辽史食货志》以及《辽史》传记中也有很多契丹人种栗和以栗顶税的记载。当时北宋出使辽国的使节们在笔记和诗词中也常常提到在辽地看到的契丹锺栗情况,如北宋天文学家、药物学家苏轼颂有 “种栗-收饶地力”的诗词。“栗”既是今天的谷子。辽上京地区种植谷类农作物,除史籍的记载外,在田野考古中也有发现,如:1962年内蒙古考古队在辽上京皇城南部探测到谷皮;1985年在小辛庄修筑防洪坝时出土一个装有粮食的陶罐,其中就有谷子,在契丹人种植的谷物中,就有毛毛谷。

牛家营子桔梗

牛家营子镇中药材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在清朝康熙年间此地就建有“药王庙”,供奉药王孙思邈。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狩猎至此,闻药香醉人,赏药花悦目,遂赐名“药王村”。至此,农户家家种药,延续至今,地产桔梗质量属全国一流,除药用外,年产鲜桔梗15000吨以上,全部销往韩国、日本。1999年牛家营子中药材基地被科技部列为中药材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开发专项研究基地之一,拟命名为“中国北方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桔梗之乡”。

牛家营子北沙参

牛家营子镇中药材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早在清朝康熙年间此地就建有“药王庙”,供奉药王孙思邈。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狩猎至此,闻药香醉人,赏药花悦目,遂赐名“药王村”。从此名扬各州郡,家家种药,户户得益,历久不衰,延续至今。地产北沙参产量占全国80%,并以色白、条长、味纯正誉满全国,远销香港、东南亚。1999年牛家营子中药材基地被科技部列为中药材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开发专项研究基地之一,拟命名为“中国北方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北沙参之乡”。

巴林石

巴林石品种丰富,寿山、青田、昌化等石在巴林石中都有相似者。其中,巴林福黄石在石界中就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巴林石中的鸡血石则有“草原瑰宝”之美誉,是石中妙品,由于巴林石品貌俱佳,质地优良,很快跻身中国四大印材之列,并与历史悠久的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石

敖汉小米

敖汉的小米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质纯味正,香软可口,是平衡膳食、调节口味的理想食品,也非常适合怀孕期妇女及产后进补食用。 敖汉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根植于敖汉旱坡地的粟和黍耐干旱、抗倒伏、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等特点,致使当地谷子(粟)加工后的小米颗粒大、粒形圆、晶莹透明,其品质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所以有“敖汉杂粮,悉出天然”一说。正是由于敖汉的小米适口性好、营养丰富,金黄馨香的小米粥成为女人哺乳、老人患病、婴儿断奶的首选食物。

喀喇沁山葡萄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经济基础薄弱,属于重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近年来,当地结合实际,重点发展山葡萄产业,并扶持村中红酒企业发展。当地村民不仅可以就近销售山葡萄,还和企业达成了保底收购价,种植收益得到了保障。目前,马鞍山村山葡萄种植户有200多户,面积3000多亩,很多村民通过种植山葡萄实现了脱贫致富。

克旗黄芪

克旗黄芪呈圆柱形的单条,切去芦头,顶端间有空心。表面淡棕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有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味甘,嚼之有豆腥味。长120厘米以上,上中部直径3厘米以上,末端直径不小于0.5厘米,无根须、老皮、虫蛀和霉变。

克什克腾亚麻籽

克什克腾地域辽阔高海拔,山坡旱地占大多数,旱地能种植经济作物的品种又不多,而亚麻籽(胡麻)正适合旱作。亚麻籽油营养价值高,亚麻酸含量在56%以上。近几年随着小物种油兴起,亚麻籽油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需求量远远高于国内产量。鼓励扶持发展亚麻籽种植,对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种植结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助力农牧业走出一条绿色、有机、旅游的新路子。克什克腾旗处于我国北方内蒙古高原中部。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常。海拔高度在1700米左右,北纬42度到44度的纬度为国际公认的亚麻籽黄金种植带,所以特别适宜亚麻籽种植生产。

喀喇沁苹果梨

喀喇沁旗内以茅荆坝和马鞍山梁为主体,由西向东构成中低山地、丘陵漫岗和河谷平原3种地貌类型,适宜种植果树。喀喇沁苹果梨,果心小,果肉乳白色,肉质细、脆,石细胞极少,汁液丰富,酸甜适度,极易贮藏。

喀喇沁番茄

喀喇沁旗具备日照丰富,水热同期,积温有效性高等适宜于番茄生长的自然条件,喀喇沁旗出产的番茄果形周正,果面圆滑、红润透亮,果肉紧实细致、心室小,酸甜适中,多汁细嫩,软糯沙口,风味浓郁,耐储性强,品质优良。

喀喇沁青椒

喀喇沁旗内土壤以棕壤土、褐土、草甸土为主,土壤肥力、pH值、有机质含量等满足青椒对营养条件的高要求。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利用13年的时间选育成功了面对全国辣椒市场生产应用的新单交种4个。喀喇沁青椒,品种多为红英达、黄贵人、太空椒,个大肉厚,籽粒细小,色泽鲜艳,清脆爽口,微辣带甜,耐储易运。

巴林羊肉

巴林羊肉主要品种为乌珠穆沁羊(蒙古羊),为肉毛兼用品种。“乌珠穆沁羊”体质结实,体格较大,后躯发育良好,肉用体型比较明显,四肢粗壮,尾肥大,尾宽稍大于尾长,尾中部有一纵沟,稍向上弯曲。巴林羊肉肌肉呈红色,有光泽,脂肪呈白色,瘦肉居多,有大理石花纹;肌纤维致密有韧性富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脂肪和肌肉较硬实,切面湿润不黏手;具有新鲜羊肉固有气味。巴林羊肉肉质细嫩、香味浓郁、鲜美可口、不膻不腻,肥瘦相间,口感良好。

巴林牛肉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依托当地丰富的草场资源,通过“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模式建成肉牛集中繁育示范区,形成集养殖、加工、销售三位一体的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带,采取“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模式在农牧户中大力推广肉牛养殖产业,肉牛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贫困户通过发展肉牛养殖实现了脱贫致富。

巴林大米

1986年全旗水稻面积仅有8000亩,1989年,旗农业局临时成立水稻站,聘请技术员在部分地区推广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避免了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当年水稻单产达到500公斤,到2014年底,右旗水稻播种面积为3万亩,每亩单产为1200斤,稻谷总产量为0.35亿斤,稻谷已经成为右旗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右旗稻谷产生的附加值越来越大,对地方生产总值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夏家店小米

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为中国北方早期青铜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兼畜牧业和狩猎。主要农业作物为粟和稷,其农业文明不晚于中原地区。夏家店地区有着4000年以上的农耕历史,该地区生产的小米曾是大辽王朝的专用贡米。出土的彩绘陶器系用红白两彩在烘制后的陶器上绘有饕餮纹、云雷纹、蟠螭纹、龟蛇纹等图案,与商周时期青铜器同等重要。夏家店上层文化属晚期青铜文化,距今3000年左右,系中华民族史上影响较大的北方少数民族东胡族所创造,被史学界称为“东胡文化”。先后出土了多为本土铸造的大量青铜器,夏家店遗址群面积380000平方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峰小米

赤峰境内被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8千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赤峰市种植谷子历史悠久,2003年在兴隆沟遗址出土了距今8000年的栗和黍的碳化颗粒标本,经加拿大、英国和我国的研究机构用C14等手段鉴定论证后,认为是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由此推断赤峰敖汉地区是中国古代旱作农业起源地,也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赤峰市志记载:辽史记载:“保宁七年(976),汉有宋兵,使来乞粮,诏赐粟二十万斛助之”。

赤峰绿豆

赤峰境内被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8千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上世纪50年代,赤峰市从东北引进了粳米绿豆,到90年代,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从农家品种资源中选育出赤绿一号、大鹦哥绿豆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赤峰市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规模化种植历史,1980年绿豆全市播种面积4.8万亩,总产量97.9万斤;2014年全市绿豆播种面积43717公顷总产量32200吨;从历年的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都是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昭乌达肉羊

昭乌达肉羊培育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以当地蒙古羊为母本,以苏联美利奴羊、萨利斯克羊、东德美利奴羊为父本进行改良,到80年代末改良培育出200多万只毛质白色化,细度22~23μm改良型细毛羊。90年代以后应用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向着偏肉用方向改良发展, 1991年由赤峰市家畜改良工作站制定肉羊育种技术方案。赤峰市委、市政府把昭乌达肉羊育种工作纳入了全市“十五”和“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赤峰市农牧业局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昭乌达肉羊新品种培育方案》并上报自治区农牧业厅,2007年自治区农牧业厅下达了《关于对昭乌达肉羊育种方案的批复》,2010年《昭乌达肉羊品种标准》审定颁布。2012年3月昭乌达肉羊由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正式验收命名。

赤峰荞麦

赤峰境内被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8千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赤峰市志记载,荞麦在赤峰地区,辽代已有种植,宋沈存中《熙宁使虏图抄》载:“永安山(大兴安岭南段中部)谷宜梁荞,而人不善艺,四月始嫁,七月毕敛”。元代亦有种植,清代放垦后更多种植。解放后,荞麦种植最多年份为190万亩,最少年份为56万亩,平均亩产18-54公斤,荞麦及麸壳还出口日本及东南亚等地。赤峰荞麦年播种面积28029公顷,总产量为34110吨,单产为1217公斤/公顷。

达里湖华子鱼

达里湖华子鱼生产季节主要是在每年的冬季,自建场以来延续古老的冰下行大网的捕捞方式进行捕捞,2011年8月达里湖冬捕习俗已经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文化厅批准为“达里湖冬捕习俗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涵岛屿水平铺,绝妙禽鱼飞跃图,自古英雄勤远略,至今留得大儿湖”清*王枢 描写达里湖的绝句。“达里诺尔”古时候称其为“鱼儿泺”,又称“答儿海子”,达里诺尔汉译为“像大海一样的湖”。这里还是草原古代文化集中地,砧子山岩画、鲁王城遗址、金界壕边堡等历史遗迹给这里留下了浑厚的历史气息。

达里湖鲫鱼

达里湖鲫鱼生产季节主要是在每年的冬季,自建场以来延续古老的冰下行大网的捕捞方式进行捕捞,2011年8月达里湖冬捕习俗已经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文化厅批准为“达里湖冬捕习俗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达里诺尔”古时候称其为“鱼儿泺”,又称“答儿海子”,达里诺尔汉译为“像大海一样的湖”。这里还是草原古代文化集中地,砧子山岩画、鲁王城遗址、金界壕边堡等历史遗迹给这里留下了浑厚的历史气息。

敖汉旗荞麦

历史文化悠久厚重。敖汉旗以“人文敖汉”而著称。境内已经发现各个不同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和墓葬4000余处,居全国之冠。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四种首次发现并以敖汉地名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有兴隆洼原始聚落遗址、城子山山城遗址、大甸子遗址、赵宝沟遗址、战国燕长城遗址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在兴隆沟遗址出土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被誉为“中华祖神”,出土了世界最早的玉器,发现了中国最早龙的雏形,享有“龙祖玉源”的美誉。

天山大明绿豆

根据《阿鲁科尔沁旗农产品志》记载,70年代末,阿旗开始种植绿豆,1977年进入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当年播种面积7590亩,总产16万斤。其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1997年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为50万亩,总产量3922万斤。2002年种植面积高达79.6万亩,总产量6616万斤,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2004~2012年,绿豆种植面积年均在50万亩,年均产量在5000万斤。2006年,阿旗被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列为特色粮油—绿豆产品主要种植区域。2008年以“天山明绿豆”命名的绿豆,经农业部批准登记为“地理标志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