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砀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灵璧五月二十八古会是灵璧民间最为盛大的庙会,主要分布于灵璧县城周边及灵城镇、经济开发区部分地区,因此时夏粮收获及秋粮播种已基本完成,而周边地区也没有类似的庙会活动,灵璧五月二十八古会遂成为皖苏鲁豫四省结合部数百公里内最大的古庙会。灵璧五月二十八古会沿承于旧时的城隍庙会,是老百姓庆祝城隍寿诞、祈......

        中国毛笔制作工艺的历史久长悠远,是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居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首。 书法家周汝昌在其《永字八法》中对毛笔评价极高:"没有毛笔莫说绘画就连汉字也绝对不会发展进化成今天的状况"。 据《史记》载:秦始皇令蒙恬与太子扶苏筑长城,公子与......

 砀山兰花印染制作技艺源于清朝道光年间,其印染制作技艺的传人,主要为安徽省砀山县李庄镇振兴新村胡屯村人。清朝末期,胡屯村人胡安清继承祖业,开设了一个小染坊。当时蓝印花布在国内很盛行,因为卖花版的很少,刻制花版的技术又很保密,只有河北省董家有卖,但却很难买到,胡安清一心钻研刻制花版,终于刻成功并向......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与皖、苏、鲁、豫四省七县市交界,东邻齐鲁,西傍梁宋,齐鲁礼乐典仪与梁宋中原文明在这里交汇,形成了厚重的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积淀。活跃在当地民间的各种艺术表演形式,都是百花争艳、异彩纷呈。 据《辞海》第759页"四平调"词条介绍......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苏、鲁、豫、皖四省七县市交界处,面积1192.92平方公里,人口91万。 砀山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唢呐艺术。据考证,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唢呐已在我县广泛流传。明朝王磬在其《王西楼先生乐府&b......

砀山县城北二十里王集村《三槐堂》王氏接骨膏药起源于清朝咸丰初年。 王氏接骨膏药创始人王世则先生,自幼纯朴善良,热情敦厚,且聪明好学,悟性极高。 他年幼时在村上读过几年私塾,适逢私塾赵先生学识广博,兼通医理,村里百姓偶染疾患,都来求赵先生切脉诊治,开方抓药,因此,王世则先生便也热衷于钻研中医岐黄之术。......

年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艺术品。 砀山年画起源于清朝中叶,当时叫"画片",至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据有关资料介绍清朝年间砀山年画有......

  砀山县地处安徽省最北端,与苏、鲁、豫、皖四省七县市接壤。历史上,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曾经横穿境内七百余年,水陆交通畅通,商贾云集,素有九洲通衢之美誉。齐鲁礼乐典仪与梁宋中原文明交汇,形成了厚重的历史和民间传统文化积淀。唢呐艺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并得到了良好的传承,是砀山县这片民族传统文化沃土上的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