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特产

灵丘大青背山羊

大青背山羊具有体大、肉多、健壮、毛长、绒好、善于爬坡等诸多优点,是在灵丘县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定向培育而形成的一个肉绒兼用型地方山羊品种。 山羊生活在大山深处,吃的是优良天然牧草,喝的是天然泉水,生产出来的肉更是天然绿色、无公害的食品。

王官屯京杏

阳高被称为“世界长寿之乡”、“杏果之乡”,该县盛产京杏,栽培杏树历史悠久,尤其是王官屯种植杏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阳高县有距今160多年历史的京杏老树,证实京杏栽培历史较久。阳高大京杏,也叫王官屯京杏,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的特产,个大、味甜、核小、色鲜,一咬爆汁,鲜果含水量高达60%,是所有杏种中水分含量最高的,恰好的酸甜比例,一点也不涩,属京杏的上品。

广灵苦荞

苦荞是营养丰富的粮食作物,易被人体吸收,是深受人们欢迎的食物。苦荞的食用方法很多,而且风味各异。 荞麦主要有苦荞、甜荞、金荞、齿翅野荞四种,我们平时所说的荞麦为甜荞,苦荞唯中国独有,在山西塞北高寒山区——广灵境内种植颇多,堪称“苦荞之乡”。

灵丘荞麦

苦荞属蓼科作物,是三种荞麦(甜荞、苦荞、有翅荞麦)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家经过对荞麦起源、史实、栽培及利用的研究认为,鞑靼荞冠名为苦荞更为妥贴,且日渐被世人认同。苦荞因对生长环境和气候的要求相当严格,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栽培极少,即使在号称“世界杂粮王国”的山西省,其分布亦很有限,我国目前苦荞的年产量只有2.5万吨,故而一般人对其并不了解。山西省灵丘县自古以来就有种植和消费苦荞的传统习惯,据传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发现了苦荞并治好了他的消渴症,从此苦荞就成了灵丘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尤其是苦荞凉粉更是灵丘人喜欢吃的美食,灵丘人还将苦荞做成了面条、饺子,馍馍等食品,苦荞还是灵丘人的救命粮食,过去灵丘十年九旱,大田作物往往不能下种,只好种小日期的苦荞,帮助灵丘人渡荒年,同时灵丘人把苦荞作为一种清热泻火的药来用,用其防治感冒,消除疲劳,清代灵丘县令宋起凤编撰了灵丘县志对苦荞有详实的记载,当时称为苦莜。苦荞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素有“五谷之王”的美誉,苦荞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小宗粮食作物,不仅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许多禾本科粮食作物所不具有的生物黄酮类活性成分,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苦荞及其制品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氧化、防衰老,以及改善亚健康状态等特效。山西灵丘县位于晋东北,地理位置东经113°53′~114°32′,北纬39°03′~39°38′之间,处于太行、五台、恒三大山脉交汇处,境内群峰叠峦,“九分山水一分田”,地貌以山地为主体,年均气温为6.9℃,降水量为420mm~600mm,无霜期为127天~150天。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灵丘土壤中富含硒元素(世界卫生组织惟一认定的防癌抗癌物质),使灵丘苦荞成为全中国的名优资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农牧渔业部确立灵丘县为“国家优质苦荞生产基地”。2009年国家农业部又颁发了地理标志“灵丘荞麦”。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全社会健康观念的加强,苦荞及其加工制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已逐渐成为当今人类的重要营养保健食品。

阳高长城羊肉

阳高长城乡特色品种羊何时有的,无从稽考。应该说,它的形成与当地独特的生态、人文历史是密不可分的。长城乡旧称二十六村。顾名思义,这里距离阳高县城26华里。地处采凉山北麓,翻越采凉山,就是大同市新荣区。采凉山海拔2144.6米,是大同市近郊海拔最高的山峰。森林覆盖达60%以上,植被覆盖达90%以上,草木、木本植物达上千种。山区四季皆景,夏秋两季劲松翠柏,清泉四溢,溪流湍急回绕,空气清闲;冬季林海雪原尽显北国风光;春季鸟语花香,特别是春夏之交,山下桃杏争艳,山上白雪皑皑,风景别致,是牛、羊理想的繁殖场所。采凉山水足草丰,加之地势险要,秦汉时期就已成为胡汉民族必争之地。自古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胡人却不同,胡骑千里南下,粮秣就地掳掠,就餐倒也简单,不是“羌煮”(涮羊肉)或是“貊炙”。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详细介绍,“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活脱脱一幅烤全羊分食图。据东汉班固《汉书》记载,胡骑多次南下袭击中原,甚至在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六年),越过采凉山后发生了险些改写中国历史的“白登之围”。胡骑如此骁勇善战,“二十六村”,今阳高县长城乡的美味羊肉功不可没!为了抵御胡人侵袭,《后汉书》“王霸传”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派杜茂、王霸二人,于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三年(公元37年)从代郡(今阳高县李官屯村附近)到平城(今大同市区北部)“筑亭障(长城)”300余里,途经“二十六村”。到了明代,在大同境内修大边、二边长城516.3公里,分内五堡、外五堡等。“二十六村”附近修筑的镇胡堡(后改名镇边堡)是内五堡之一。由于有了驻军,此地从此人丁兴旺,鸡犬相闻,大小村落星罗棋布。新中国成立后,阳高县政府依据此地文化遗存的特点设长城乡,原二十六村成为乡政府所在地。长城乡是天下第一个用长城命名的行政乡。长城乡的设立,使当地特色品种羊的发展“起死回生”。据《阳高县志》(新版,1996年出版)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因受战争破坏,全县存栏羊仅剩3万只,长城乡的存栏羊自然少得可怜。为了提高繁育率,全县大搞羊的品种改良。1964年,长城乡引入山东小尾寒羊,该羊双羔率达30%左右,是一般羊双羔率的10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现在,先后又引进高加索细毛羊、德国美利努等品种,形成杂交优势。1990年,长城乡羊的存栏率7506只,户均4.5只,人均1.1只;到2012年,长城乡羊的存栏率达到10万多只,户均300 只,人均达到75只,成为全县存栏羊数量最多的乡镇。长城乡特色品种羊形成气候,还不仅是采凉山的水草丰沛及羊的品种改良,山上植被中所含的大量中草药也值得大书一笔:多年来,采凉山上生长着上百种野生药材,诸如黄芪、黄芩、柴胡、麦冬、知母、枸杞、白芷、百合、地椒、甘草、金银花等。这些药材羊吃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防病治病,有益于羊的生长,使肉质更加鲜美。正是具备上述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长城乡的特色品种羊享有“赛人参”的美誉。这里的羊,无论山羊还是绵羊,体重均在20公斤左右,膘肥,毛色光亮;剥皮后,油如雪,肉紫酱,油内含肉,肉间夹油,油肉分明,色泽鲜嫩。无论盐煎、爆炒、清炖、笼蒸、烧烤、做肉串、涮锅子、包饺子、提稍麦,总是鲜嫩醇香,毫无膻味,因而名气越来越大。近年来,阳高县相继被列为首都水资源项目县、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县、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县以及山西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重点县,在县委、县政府政策引导下,全县草食畜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局面。长城乡的特色品种羊又一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成立于2007年3月的阳高县惠农养羊合作社业决心乘势而上,依托当地屠宰深加工企业,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将羊养殖户连接成一个利益体,增加农民收入,将长城乡特色品种羊这个品牌做大做强,为实现阳高“富民强县、和谐安康”这个总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广灵大尾羊

广灵大尾羊历史悠久,据传在汉朝时期,从蒙古引入,由于时代的变迁,经济贸易的相互来往,人们将终年以放牧为主的蒙古羊,由草原区引入农区。长期以来,在当地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影响下,以及农民群众的精心饲养管理和选育,长期闭锁繁育。在体形外貌和生产性能方面趋于一致,逐渐形成了具有生长发育快,育肥效果好,产肉力高,肉质鲜嫩,皮毛品质好,被毛呈毛股结构,干死毛极少,耐粗饲,抗寒性能强,适应大陆性半干燥季风气候的地方优良品种。成年羊,体高65厘米左右,体重55公斤左右,尾长18-21厘米,尾宽19-22厘米,尾厚5.5-7.9厘米,当地人民群众从汉朝时开始,起名为大尾羊。培育大尾羊工作,从1968年起,先后聘请山西农学院畜牧专家许金友,省牧校校长于大甲等教授和畜禽品种编委的同志鉴定。认为广灵大尾羊是山西省绵羊的一个优良品种,1983年7月将广灵大尾羊载入《山西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一书。据县志记载:大尾羊1949年存栏1.99万只,1967年存栏4.8万只。1979年为进行本品种选育和快速育肥,在邵家庄、海子、梁庄等8个公社28个生产大队组建核心群,至1984年已有繁殖群13群1800只,育肥群17群2800只。1984年至1988年,被列为省科委太行山开发项目核心群,扩大到14个乡(镇)、135个村,5184户。4年培育种羊2.09万只、肉羊3.71万只,获经济效益105.2万元,纯收入万元以上的17户、5000元以上的933户。1985年全县年末存栏2.7万只,1988年发展到5.37万只。除大尾羊外,1988年县政府出资从山东郓城县引进小尾寒羊343只。1990年末存栏绵羊5.7万只。据县畜牧兽医局近年来统计:大尾羊到2000年底,除外调种羊,销售活羊及宰杀肉羊外,存栏8.2万只,到2010年底全县存栏羊20.1万只。其中大尾羊占到12.3万只,山羊、奶山羊7.8万只。据宜兴乡直峪村经纪人焦礼讲述:“他向外地销售活羊已有20多年的时间,每年外地的客商都要从广灵县选购种公羊1000多只,肉羊2.5万多只,羊肉10万多公斤,在广灵常住收购羊皮的客商有20余人”。据壶泉镇三庄村牧羊人邓希伍讲述:“他小时候常跟着他父亲去野外给生产队里牧羊,每次遇下雨的时候,河槽里边就有大水,他自己骑着一只142市斤的公种羊过河”。据先后在兽医、站长、副局长、局长、农工部副部长岗位工作过32年的史宝洲讲述:截止1985年8月县政府共举办过三届大尾羊评赛大会,评赛结束后,县委、县政府为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颁发了奖状、奖镜,对20头优良种羊按冠军50元,亚军40元,第三名30元,二等20元,三等10元的等级发了奖金。广灵大尾羊这一优良羊种以其特有的种用、肉用价值驰名各地,誉满全国。大尾羊还有良好的生活习性,即:合群性强,忍受艰苦的能力强,抗寒力强,性情温顺,喜干厌湿,母子可准确相识。2009年8月28-30日,广灵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招商引资洽谈会,对来广灵发展养殖业、加工业的客户在征地、贷款、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广灵县是传统的农业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传统的谷子和豆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县种植谷子的面积达到5万亩,各种豆类面积达到4万亩,莜麦2万亩、山药3万亩、苜蓿1万亩。再加上全县32万亩的玉米秸杆,还有天然草场,人工种草也逐年扩大,饲草、饲料充足,秸杆丰盛,为广灵大尾羊的稳定发展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更是开辟了广灵人民致富的道路,对于实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繁荣市场,改善食物结构丰富菜篮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活产品、肉产品将销往大同、太原、北京、天津、河北等大中型城市,逐步远销国内外大市场。

广灵画眉驴

广灵画眉驴的来源,无历史记载,传说不一,据县志(见附件)记载,早在200年以前,驴就列为广灵县大牲畜之一,因当时灵丘、阳原来广灵买驴的贩子较多,到民国后期,主要分布在广灵、灵丘、阳原三县周围。我县的产驴区中心以加斗、蕉山、王洼、南村、城关公社密度较大,户均5头。 广灵画眉驴的传说及故事:1、据云南到广灵做买卖的生意人传说,广灵画眉驴真是厉害,被云南某驴场购进后,在一次山区放牧中,遇见一只老虎,放牧人危恐老虎扑向驴群,这时驴群中的公种驴跑到最前面,放声宏亮的叫了起来,把老虎给吓跑了。2、据从1955年开始一直干兽医、站长、副局长、局长岗位29年的史宝洲介绍说,他小时候听民间讲述,驴从什么时间开始叫为“画眉驴”的。早在300年前,因它的内耳、眼圈、嘴头、前胸、肚底长为白色,被毛为黑色,形如美丽的画眉鸟,所以人民群众从那时开始就叫驴为“画眉驴”。广灵画眉驴的历史文献、著作等有关资料:从1959年开始,山西省畜牧兽医科研所与省农学院协作,对全省畜禽进行了全面调查,1960年编写的《山西省家畜家禽良种图谱》一书中就有广灵画眉驴。1959年刘开基副省长在省畜牧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就讲到广灵、闻喜为优种驴繁殖基地县(会后正式由山西省委、省政府下发文件),确定西加斗、王洼庄、南岳庄、西宜兴、将官庄、张家洼等51个村,为繁殖基地村。对于培育画眉驴工作,从1963年起,先后聘请山西农学院养马(驴)专家朱先煌、许金友,省牧校校长于大甲等教授和畜禽品种编委的同志鉴定。1973年6月由山西省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和广灵县畜牧局共同编写了资料汇编《山西广灵驴》(见附件),1983年9月1日,全国驴的育种技术经验交流会从山西夏县转到广灵县继续开会,全国马匹畜种委员会的6个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和本省5个省直单位、院校、12个县的代表共75人(见附件),对广灵画眉驴长期的培育和精心饲养给予高度评价。并于1985年8月通过了技术鉴定(见附件)。将广灵画眉驴定为全国四大优种驴之一。对其中一头高1.6米的公驴,认定为全国驴之最,世界亦属罕见,当时参会人员就叫这头驴为驴王(见图片)。同年广灵画眉驴载入全国《马驴品种志》一书(见附件)。截止1985年8月广灵县政府共举办了三届画眉驴评赛大会(见附件)。广灵县优种驴场于1986年12月被列入山西省国营种畜场名单内(见附件)。据县畜牧兽医局统计,从六十年代初到现在,全国共有24个省、市自治区和本省38个市、县、区累计从广灵县调出优种公驴3560多头。据本县蕉山乡东崖头村尉金讲述:“广灵县于1959年向越南民主共和国出口种公驴3头,种母驴7头,组织上选派他和另外两人与雁北地区畜牧局的3位同志一起用汽车、火车护送到越南国境内”。广灵画眉驴这一优良驴种以其特有的种用、役用、肉用价值,驴皮是阿胶药物的主要原料,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广灵画眉驴驰名中外,誉满全国。2007年2月国家农业部第662号公告确定广灵画眉驴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09年8月广灵县委、县政府召开了“首届中国﹒广灵画眉驴文化节”(见图片)。2009年11月我县第一批获得国家级广灵驴保护区范围。广灵县优种驴场获得广灵驴保种场。2010年12月广灵画眉驴养殖协会,已将广灵画眉驴报送国家商标局注册(见附件)。广灵县是传统的农业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传统的谷子和豆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全县种植谷子的面积从二OO一年的3.5万亩,上升到10万亩,豆类面积也上升到4.5万亩。再加上全县32万亩的玉米秸杆,还有天然草场,人工种草也逐年扩大,饲草、饲料为广灵画眉驴的稳定发展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更是开辟了广灵人民致富的道路,对于实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繁荣市场,改善食物结构丰富菜篮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品将销往大同、太原、北京、天津、河北等大中型城市,逐步远销国内外大市场。

斗山杏仁

“斗山杏仁”产于中国山西广灵斗山脚下,壶流江畔。这里的杏仁有悠久的历史,最远可追朔到明朝,民间吃杏仁的习惯流传至今。广灵的土壤、地理位置(北纬39度、海拔1000米往上的坡地)非常适合杏树的生长,这儿有杏仁生长黄金点之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这里的杏仁颗粒饱满,微量元素高,口感香酥,堪称杏仁中的尚品。使得“斗山杏仁”名扬天下,赢得了中国第一杏仁之美誉。广灵县斗山杏仁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北纬39°35′—39°55′,东经113°51′—114°24′,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地域保护面积10900亩。

大同小明绿豆

大同小明绿豆主产区在大同县,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是该县传统的名优特产和出口的拳头产品。该县的小明绿豆颗粒饱满,色泽深绿,发芽率和营养价值高,经测定,蛋白质含量25.6%,脂态含量0.7%,此外还有VA、VD等多种成分,绿豆芽百克VC含量为6毫克,是茄子的2倍。小明绿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消肿下气,清热解毒、利小便、止渴消暑。

应县青椒

应县青椒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据科学鉴定:每100克青椒含维生素C0.037%,胡萝卜素0.011%,矿物质0.034%,碳水化合物0.0018%和蛋白质等人体所必需的大量物质,长期食用,不仅可润滑肌肤,驻留青春,强身壮骨,补脾益气,生身调经,而且可预防和减轻脑血栓、败血病、血吸虫、乳腺增生,并对胃癌、肺癌、肝癌、子宫癌、乳腺癌等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 应县青椒2004年7月30日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并在国家商标局以“应州绿”商标注册。

应县胡萝卜

应县胡萝卜的特点是个头大,两头齐,一般长15厘米,重250克,大者长达33厘米,重500多克。其肉质致密,质细多汁,味甜,易贮存。全县 境内均有分布,尤其龙泉村胡萝卜更是驰名省内外。这种胡萝卜,都是红色或紫红色,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挥发油。生食脆嫩甘甜,凉拌爽口清心;用这种萝卜煮 汤,萝卜绵软,汤汁微红,上浮油渍,味道鲜美。用于炒菜,味道尤佳,如和牛羊肉同烹,色泽红艳,鲜美可口。

天镇唐杏

东沙河村有栽种果树的习惯。早在清末民初就有种植槟、沙果、杏、李子、葡萄等树。唐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零星引进种植,以庭院种植为主,到上世纪末开始大面积种植,截止到2014年,已发展到666.7公顷,成为晋北远近闻名的唐杏种植区。

广灵小米

“广灵小米”产于素有“塞北小江南”美誉的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主产区在宜兴乡一带,原料就是当地盛产的大白谷。大白谷成熟后,谷穗形如狼尾,谷粒凝重饱满。剥碾成米,光灿如金;熬粥品食,则香糯醇厚、滑润可口,称的上是名副其实的原生态绿色健康食品。富含钙、铁、锌、硒、钾等多种矿物质及人体必须的赖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及油酸、亚油酸。

左云苦荞

左云有着悠久的苦荞种植历史,左云苦荞被誉为“东方神草”,有“中国第一荞”之称。左云苦荞籽粒黑褐色、灰褐色、形状为圆三棱形或锥状三棱形,上有三棱三沟,沟棱相同,棱圆钝。苦荞的皮壳约占过时重量的约四分之一,苦荞长度约为四至七毫米。

恒山黄芪

恒山黄芪既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又是人们烹肉、泡酒、作菜、煮汤的佳肴。它的特点是条长顺直、皮光纤细、色泽黄亮、粉性大、空心小,是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的“正北芪”。恒山山下的浑源县已成为我国的黄芪之乡。

天镇胡麻油

大同天镇县的麻油风味独特,清香四溢。贾家屯的麻油是从胡科植物脂麻种子榨取的脂肪油,俗称“胡麻油”“脂麻油”。胡麻油自古以来就被天镇百姓视为美味食品,无论是制点心,还是打饼子,只要是用胡油加工的均被视为上品。胡麻油自古以来就被民间视为美味食品,做菜肴,制点心,只要是用胡麻油加工的均被视为上品。胡麻油风味独特,芳香浓郁,油质清澈,是一种高级食用油,长期食有具有抗衰老、美容、健体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