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德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扫蚕花地”是每年正月至清明期间,民间艺人上门至蚕农家以边唱边舞形式,模仿养蚕劳动生产,清除灾难晦气,祈求吉利和蚕桑丰收的蚕桑习俗。“扫蚕花地”是清末民初以来,杭嘉湖蚕区广泛流行的“蚕花”习俗之一,以德清艺人较为集中为主要代表区域。表演即兴...

新市蚕花庙会是在清明节前后由民间自发举办的集市,主要分布于德清县新市镇境内。传统自三月起至四月二十日左右止,主要内容除插柳踏青、花灯、祭蚕神、拈香、请神出游、划龙舟、打拳船、请蚕花、轧蚕花、演蚕花戏、商贸集市等。新市蚕花庙会历史悠久,延续时...

防风氏祭典是在防风氏传说流传中心区域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街道二都村,后人为了纪念防风氏而举办的祭典活动。据载,初建防风庙已有千年历史,祭典一年春秋两祭。其中农历八月廿五祭祀为盛大。内容包括祭祀仪式、出会巡游、民间歌舞表演等等,其宗旨不外:祭祀...

防风传说是最早记载于《国语·鲁语下》,并活态传承至今的口头民间文学。其流传以现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境内封、禺二山之间及周边地区为中心区域,包括《尧封防风国》、《大禹找防风》、《防风之死》、《防风三难大禹》、《防风塔》、《防风井》、《四弟相...

德清蚕桑生产习俗是长期以来,蚕农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早早的总结出了养蚕的经验及沿袭至今的习俗。道光武康县志中记录了养蚕从“浴种”到“布子”、“相种”的整个过程。蚕事习俗包括剪蚕花、戴蚕花、年三十的呼蚕花、点蚕花火(又称点蚕花灯)、焐蚕花(又称困...

乾元龙灯会是直接源于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德清民间的“灯节”习俗。正月“灯节,自一月十三日曰‘上灯’起,至一月十八日曰‘落灯’止。乡农制各色纸灯为龙马狮鱼花篮之形赴市竞赛,迎之者须燃花炮并赠钱物以为酬”。此元宵期间的特色民俗千百年来代代沿袭。20...

舞阳侯会是上柏村百姓为纪念汉初樊哙将军,在其重阳诞辰之日举行的大型集市庙会民俗。庙会为期三天,分别为九月初八——接夫人 九月初九——出会大典 九月初十——送夫人。庙会做戏则时间不等,一般是5至7天。庙会出会前夜有拖铁链、埋眚起眚的宗教仪式。...

陆氏医验为吴兴陆氏中医分支,直接源于清末民初陆氏中草药治疗“黄病湿热”病秘方。陆氏乙肝汤打破传统治疗慢性肝病常用温药,活血散瘀为要药,以清热解毒、凉血利湿,舒肝利气为要药。1999年首建全国首家民间中草药博物馆,收藏了古籍2万多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蚕桑业的国家,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先民便开始采桑养蚕、取丝织绸。蚕桑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最早典籍《尚书》的《禹贡》篇就有“桑土既蚕”的记载,春秋时期著作《管子》的《山权术》中也有“民之通于蚕桑”的说法,汉代乐府...

  防风氏是上古神话中的一位治水英雄,在会稽山群神相会时,因迟到而被大禹所戮。“其长三丈,其骨头专车。”“(防风)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在虞、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今为大人。”(《国语·鲁语》下)因其“骨大”史称“大人”、“巨人”。《述异记》:“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