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市卧龙泉镇特产

营口蚕蛹鸡蛋

柞蚕是营口市的重要特产之一,营口市的柞蚕生产可以追溯到清朝顺治年间山东移民来此地落脚谋生时传入的。最盛时期是1915——1930年间,据《盖平县志》记载,民国8年(1919年)以奖励之法催报剪场,报至14604把,相当于年产柞蚕茧10613.2吨。营口本地蛋鸡饲养历史悠久,古时以农户散养为主,营口土鸡头部小、毛色亮、具有耐粗饲,抗病能力强等优点,但产蛋能力低,饲料报酬不高。柞蚕是营口特产之一,每年都剩余大量柞蚕蛹,饲养户将柞蚕蛹做为饲料,鸡蛋品质得到很大提升。但营口土鸡产蛋率低。改革开放后,引进了海兰褐蛋鸡,经与营口土鸡的杂交选育,最终形成了兼顾两种蛋鸡优点、遗传性能稳定的营口蚕蛹蛋鸡。上世纪80年代末,我省词人补之在盖州暖泉采风时,也留下“采风到暖泉,山青水愈秀。偶遇蚕蛹蛋,食后有余香”的词句。

盖州桃

盖州桃,产地位于辽宁省营口盖州市,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九寨镇、归州镇等共23个乡镇、场、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6′44″—122°53′26″,北纬39°55′12″—40°33′55″。总生产面积8万亩。2014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为盖州市果树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盖州地处辽东半岛中部,著名的水果之乡。桃产地多为山区,沙质土壤,年平均日照时数2600—2900小时,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桃树生长。盖州桃主要以油桃为主,其特点是个头大,平均单果重300g,最大果重600g,色泽艳丽,80%以上果面着鲜红色,内在品质好,甜酸适口,耐贮藏,室温下能存放10天左右。盖州是我国最早的设施桃生产发源地与技术传播的集散地。1995-1998年辽宁省果树研究所对设施桃的生产在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促花、早果、丰产、优质配套技术,并在生产中示范应用,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已推广到全国各地。2012年盖州市设施桃生产面积已达到3万余亩,经济效益6亿元。近年来,盖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果兴农、以果兴市”的战略方针,使盖州桃产业取得了的长足发展,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等全国各地,部分出口到俄罗斯和韩国。盖州桃已成为盖州市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盖州葡萄

盖州葡萄,产地位于辽宁省营口盖州市(原盖县),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二台农场、归州镇等26个乡镇、场、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6′44″至122°53′26″,北纬39°55′12″至40°33′55″。盖州市处于我国发展水果最佳的渤海湾栽培区,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产地,其中盖州葡萄栽培具有悠久历史。据《辽东志》记载,在明嘉靖十四年即有葡萄栽培,距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在《盖平县志》中有康熙21年葡萄栽培记录。盖州葡萄特点是:葡萄穗大,平均穗重800-1000克,重的可达1600克。葡萄粒大,平均果粒重15克左右,比其他巨峰葡萄单粒重3—5克,最大可达20克。经检测,盖州葡萄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7—19%,可溶性总糖高达17—20%,比其他葡萄均高3个百分点。盖州葡萄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果肉软硬适中,味甜多汁,风味极佳。盖州葡萄资源丰富,盖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果兴农、以果兴市”战略,使水果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2年巨峰葡萄生产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20万吨,近年来设施葡萄的生产深受农户欢迎,2012年,盖州设施葡萄面积已达到2万余亩,效益达到6亿元。盖州葡萄已成为盖州市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是辽宁省鲜食葡萄主产区之一。

盖州尖把梨

盖州尖把梨,产地位于辽宁省营口盖州市,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盖州市的榜式堡镇、二台农场等21个乡镇、场、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6′44″—122°53′26″,北纬39°55′12″—40°33′55″。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持有人为盖州市果树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盖州尖把梨,果实近葫芦形,果个大,平均果重126克,比一般尖把梨重30%左右,采摘后20天左右果实即完成后熟。果实颜色美观,果皮金黄色、光亮,表面有黄晕,果肉变软呈白色,细腻多汁,甜酸适口,果皮薄果心小,可食率高,内在品质极佳。盖州尖把梨,是我国北方寒地栽培的一个古老品种,据《辽东志》载,早在明嘉靖十四年至十六年,就有尖把梨出产于盖州,距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是盖州20多种梨树的代表品种。上世纪80年代,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在当地老品种的基础上选育出了尖把梨、大南果梨等一批优良品种,90年代至本世纪,重点开发出了大尖把梨、红巴梨等优良新品种,使辽宁省梨品种更加丰富,为梨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盖州尖把梨已成为盖州市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全市农业生产总值中占重要地位。盖州尖把梨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等地,部分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2012年盖州尖把梨栽培面积达到3万亩,年产量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