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余东镇特产

海门山羊

海门山羊伴随着海门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唐代,江苏句容一带居民迁居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从事耕作养殖,随同带入原籍白山羊在岛上生长繁殖。海门大片沙地成陆后,崇明人率先到海门开垦种植,白山羊也随之带入。今天,羊文化已融入到海门人的日常生活中。海门民间把羊编成童谣:“一只羊,两只角,三峰毛,四条腿,五官美,六堆草,七(吃)得饱,八长毛,九长膘,十月卖羊买棉袄”以及“天上下大雨,宝宝跑勿及,一躲躲在羊棚里,爬上羊背当马骑”等等。这些童谣至今还在全市各地流传。

海门山羊肉

海门山羊作为海门独特的地方品种,集肉用、毛用、皮用与一体,海门人提起吃羊肉,自然会想到冬天即将过年的时候,把家里养的已经阉割的公羊或下过几次崽的母羊牵到杀羊人处排队宰杀,然后,把羊肉、羊血、内脏都拿回家,把羊肉斩成小块,全部红烧,然后一碗碗盛起来,不用上冰箱就可结冻,吃的时候,倒一碗,加上青菜或白菜或粉丝之类的配菜。羊血大部分都是用来烧羊血豆腐大蒜叶汤,内脏如肝和羊肚(羊百叶)基本上都是用来炒大蒜,羊心很多人家都放在红烧羊肉里一起烧。这是海门羊肉最传统的吃法:红烧海门羊肉、羊百叶炒大蒜、羊肝炒大蒜。

海门大红袍赤豆

“海门大红袍赤豆”系主产于海门市境内的特色小杂粮地方品种,其老熟种子呈长圆柱形,表皮紫红、种脐乳白色、粒粗饱满、皮薄肉厚、质地坚硬,煮熟后软烂易破皮,沙而不黏,口感细腻,有豆的清香。初级产品豆沙其色紫红,其味香糯微甜,柔软不黏,糯而不腻。

万年香沙芋艿

万年香沙芋艿母芋近圆球形,节间短,密被鳞片。子芋、孙芋圆柱形至长卵圆形,表皮浅褐色,鳞片深褐色,顶芽饱满,浅紫红色,肉乳白色,具甘薯香味。蒸煮后表皮浅灰色、开裂,鳞片浅褐色,清香,肉灰白色,质地紧密,入口爽滑,酥而不粘,干香回甜 。

海门香芋

海门香芋属豆科蔓性植物,地下块茎为食用器官。清代从美洲引入我国,最初在沿海地区种植,唯海门的气候、土壤及耕作制度最适宜香芋生长,在海门广为种植,成为海门市出类拔萃名特优蔬菜,在《清光绪海门厅图志》(1900年)中也有此记载。2001年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蔬菜品种志》下卷1137页也有介绍海门香芋,并于2013年12月认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香芋表皮黄褐色,质地致密,肉乳白色,似薯类,味道好似板栗,甘甜芳香。有香芋烧竹鸡、香芋烧茶干、凉拌熟香芋等佳肴,久煮不糊,粉面不散,入口清香微甘,食后回味悠长,历来是逢年过节,喜庆筵席上必备的上乘菜肴。“万余”、“悦来”等品牌香芋已在上海等大中城市闻名遐迩,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一直稳步上升,有着“一斤香芋一斤肉”的说法。

海门黄鸡

江苏省海门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末年,海门地区农业已相当发达,养殖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古时居住草房,当地就在屋后林间、田间养鸡,自由采食,“日出而牧,日落回窝”,因而形成了耐粗饲、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海门土鸡,在当地视为上乘佳肴和滋补品。明清时期,海门土鸡随着海门县城的几次搬迁,农民迁往他乡,海门土鸡也分布到了盐城射阳、大丰和南通如皋、如东和启东等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海门农科所以海门土鸡为资源,经杂交选育,培育出了海门草鸡。后因各种原因,濒于绝种。本世纪初,海门市绿源肉鸡专业合作社联合扬州大学和江苏畜牧总站重新调研收集海门草鸡资源,通过世代闭锁选育和提纯复壮,形成了具有体型小,早熟,肉质好的海门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