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县金滩乡特产

海晏牦牛

藏族口头流传形式的长篇巨作《格萨尔王》中,已将牦牛作为力大无比的神描述,在“世界公桑”分部本中,北方魔国魔王的寄魂红铜角野牛被岭地人们煨桑时燃起的桑烟所激怒,先后冲入聚集的霍尔和岭地人马中间,造成大量伤亡。作为魔王寄魂物的野牦牛被表现为拥有撼天动地的力量、常出现与风暴、日蚀、野火等可怖自然现象联系到了一起,可见人们对牦牛的崇拜与敬畏。范晔《后汉书》指出:“冉駹夷出旄牛,重千斤,毛可为旌,观此则牦牛之名盖取诸此。”《后汉书?西南夷列传》汉代的羌人因其养牦牛而被称为牦牛羌,又因河湟羌人“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谓首,灭狄、戎……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牦牛种,越嶲羌是也”《后汉书?西羌传》。由此可推测从爰剑时代河湟羌人也开始驯养或放牧牦牛了,并被其后代子孙所继承和发扬,到了汉代以驯养良种牦牛而著称。公元310年,吐谷浑人进入青海现共和、海晏、刚察等,继续驯化昆仑山、祁连山的野牦牛。形成具有体躯矮长,四肢短细,蹄小而尖,头侧视呈楔形,多无角,无角者颅顶突起,额毛丛生,有角者头形清秀,胸深宽,背、腰略凹陷,尻狭而斜,尾中下端生有帚状长毛外貌特征的海晏牦牛。千百年来,牦牛与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顽强斗争,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创造着生命的奇迹。牦牛精神诠释着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即“立足高原,扎根高原,顶天立地,默默耕耘,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拼搏进取,无私奉献”。

海晏羔羊肉

第一届羔羊肉美食节:2004年7月省畜牧厅、西宁市联合在海晏县金银滩举办了全国首届羔羊肉美食文化节,无不表明海晏县羔羊肉的特色,打响了“海晏羔羊肉”品牌战略的实施力度。目前青海省已经举办了第五次“中国(青海)羔羊美食节”由以前的青海省地方美食节,发展为具有全国影响和世界影响的美食节。海晏县羔羊肉受独特的冷凉性气候影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长处于半野生状态,特别是羔羊肉尤以其肉质细腻、口味鲜美而成为青海省畜牧经济的一面旗帜。羔羊肉更具有补精血,益虚劳,稳中健脾、补肾壮阳,养肝等功效。“青海湖羔羊肉”,“金银滩羔羊肉”商标享誉全国(已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