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杭州西湖绸伞始创于1932年,由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研制成功,传承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建国后为发展绸伞生产、提高绸伞质量,建立了杭州风景绸伞厂,之后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设立了绸伞研究室。西湖绸伞因其利用杭州本地独有的淡竹资源、杭州丝绸及杭州西...

    2007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遗名录。余杭位于京杭大运河南端,悠悠古运河催生了大批靠运河命脉生活,与船相依为命的船民,运河船民中一类以水路运输为职业,一类以淡水捕鱼为生。以船为家的运河船民长期吃住在船上,形成了一套不同与岸上的生...

   2007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遗名录。余杭纸伞制作,有史料依据的历史至少230余年。余杭纸伞以选料优良、做工精巧、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而久负盛名,有鱼船伞、文明伞等多个品种。余杭纸伞选料优良,制作极为复杂,至少要经过70多道工序,主...

是一种由十八般古兵器操练法演变而成,集健身、防身、竞技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民间武术,系明朝尚书洪钟告老还乡后所创,传承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五常十八般武艺将刀法、棍法、拳法、阵法等糅合在一起,融入了西溪五常特色的拳、械操练法,带有明显的西溪水...

2007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遗名录。它是具有独特军事操习风格的民间舞蹈,源于杭州市余杭区鸬鸟镇仙佰坑村全城坞一带。当地人传说,《鸬鸟鳌鱼灯》的形成与三国逍遥津之战有关。其表演形式以走阵图为主,有元宝阵、长蛇阵、梅花阵等,伴有“双龙入海...

2007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遗名录。其原型是公元1873年发生在浙江余杭县的一件大冤案,此案曲折离奇,被列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案发后,余杭民间便以传说、歌谣等口头文学形式口耳相传,广为流播,在清末民初达到高潮,人人传讲,处处咏唱,...

  也叫“跑竹马”,属于马灯舞范畴,因其马头特别高而命名。早先的马灯舞都是单骑独舞,后来发展成红、黄、蓝、白、黑五色马队,经常扮演一些神话传说人物,并以丝竹伴奏,唱一些民间小调。舞时以梅花形为主,配以快步跳跃,慢步倒退。艳丽、跳跃、简洁、热...

  是杭嘉湖一带重要的中医流派之一,在浙北、上海、苏南有较大影响。姚派中医内科创始人姚梦兰,中年患重病几死,愈后悉心钻研医药,成为“晚清浙江四大名医之一”。姚派历代名医辈出,如沪杭名医叶熙春、浙江名医姚耕山、莫尚古、马幼眉、杭州名医史沛棠。...

是一种以天然矿物质为颜料,以殿堂为壁绘绘的一种壁画。它起源于“岩彩画”,是一种古老的画种。余杭的殿堂壁画继承了传统画法,加以浮雕、堆塑、镶嵌等工艺手段来辅助,从而使作品富丽堂皇,更具立体感和艺术性。自南宋以来,岩彩殿堂壁画便在余杭一代一代地...

是一种集教化、信仰和娱乐为一体的特殊的民间文学样式,是民间讲唱艺术宣卷的脚本。余杭宝卷分宗教和非宗教两大类,有佛经故事、劝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间故事,劝人为善,提倡正直善良、勤劳俭朴 形式上,以七言和十言韵文为主,有一定的平仄韵律 讲唱方式上...

 2007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遗名录。余杭是水乡,独特的地理坏境,使得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船只。余杭造船有着悠久的历史,各运河沿线的乡镇都有会造船的工匠,船匠将原木拿来根据需要锯成一块块大大小小的木板,再通过上船底、上栏板、上帮板...

 2007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遗名录。木刻雕版多色套印技艺的产生与一种祭祀用品——纸马的流行相关。纸马,是旧时江南苏浙一带民间广为流行的供人们祭祀用的纸制神像,多为木刻雕版多色套印而成。木刻雕版多色套印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为画、...

是钱塘江北岸临平、海宁一带最盛大的庙会,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据民间传说,元帅庙会是为纪念“中山靖王瘟元帅”而举办。元帅收瘟同时进行民间艺术踩街活动,每年都有数十支民间艺术队伍几十种民间艺术上千名民间艺人参加踩街活动,蔚为壮观。2009年...

它是杭州市余杭区径山寺接待贵客上宾时的一种大堂茶会,是独特的以茶敬客的庄重传统茶宴礼仪习俗,是我国古代茶宴礼俗的存续,也是我国茶俗文化的杰出代表。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对中日文化交流起到过桥梁和纽带作用。径山茶宴对于近代“茶话会”礼仪的形...

余杭塘栖蚕桑生产民俗产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并以清末民初为最盛。例如正月初一,蚕农们要扫“蚕花地”,清明要“轧蚕花”,农历四月为“蚕月”,开始养蚕蚕农们要“关蚕门”,蚕熟茧成后“开蚕门”、“谢蚕花”,反映了蚕农对蚕桑生产的重视。2009年...

   2012年6月,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余杭区的塘栖、崇贤和五常一带,地处大运河畔,境内都是河湖港叉,交通非船莫通,故形成了独特的用船迎娶新娘的水乡婚礼。新娘迎到夫家,接轿的有由厨师、茶厢、喜手组成的一班人马,厨师民间称...

2012年6月,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泰竹笛是一种以苦竹制作用于吹奏的民间乐器,也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品。中泰竹笛历经70多道严格工序制作而成,尤以烘烤、定调、打孔、校音制作工艺严格,以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音响优雅、风格独...

是一种流传于余杭良渚大陆、瓶窑石濑及黄湖、崇贤等地,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舞蹈。有以舞蹈为主的“夹缠儿” 有载歌载舞的“小放牛”、“扑蝴蝶”、“卖花线”、“乔看相”、“补缸” 有带情节串连的“摇拉船” 有说唱性质的“李金甫卖布”等等,内容十...

径山茶自宋至清均列为“贡茶”,宋开庆元年,茶种、茶具传入日本,开日本茶道之先河。径山茶采摘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为标准,之后需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多道工序。成品茶条索纤细苗秀,芽锋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幽,滋味鲜醇,汤色嫩绿莹亮,叶...

  三家村藕粉历史悠久,南宋时,已成为贡品。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来杭时,品尝过三家村藕粉后赞不绝口,周恩来总理便以三家村藕粉作为礼品亲赠两位总统。三家村藕粉经过洗藕、磨粉、淘洗、过滤、沉淀、悬挂、削片、晒干等多道工序精...

  径山茶宴是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万寿禅寺接待贵客上宾时的一种大堂茶会,是独特的以茶敬客的庄重传统茶宴礼仪习俗,是中国古代茶宴礼俗的存续。径山茶宴起源于唐朝中期,《余杭县志》有唐朝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佛供茶”条目,盛行于宋元时期,后流传至日本,成为日本茶道之源。   按照寺里...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名“重午”、“端五”、“蒲节”等。“端”有“初”的意思,故“初五”称为“端五”。夏历(农历)正月建寅,按地支顺序,五月恰为午月,加上古人常将五日称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称“重午”。端午节习俗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流行于广大汉族地区,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当地出产的清水丝绵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这里已家家户户种桑养蚕。到唐代开元年间,余杭清水丝绵远近闻名。这种丝绵具有色泽洁白、厚薄均匀、质地柔韧等优点,因而被朝廷列为贡赋。南宋时期,余杭丝绵冠于全浙。清代以后,清水丝绵名声更大,康熙年间曾远销日本。民国时期,余...

  十八般武艺是集健身、防身、竞技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据传,五常十八般武艺系明朝尚书洪钟告老还乡后所创,它由十八般古兵器操练法演变而来,传承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   五常十八般武艺将刀法、棍法、拳法、阵法等糅合在一起,融入了杭州西溪(五常)特色的拳、械操练法,...

  余杭滚灯源于浙江余杭翁梅一带,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是节庆和灯会期间表演的具有强烈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诗作《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曾对滚灯作如下描绘:“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可见南宋时滚灯就已流行。   余杭处杭州近郊,南宋时为京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