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特产

托克逊杏

托克逊杏栽培历史追溯到1000多年左右,1959年,在吐鲁番阿斯他那—哈拉和卓古墓群进行的一系列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学家挖掘发现杏干,为此考古学家分析确定在高昌国时期包括托克逊县这些区域内就已经开始有种植、食用杏等生产活动。据史料记载,清代至民国时期,托克逊县群众中无育苗习惯,栽植杏树均是挖取野生苗培植,新中国解放成立后,托克逊县人民政府动员群众育苗,贯彻“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的方针。国家、集体和个人育苗相结合培育苗木,满足托克逊县造林所需各种树苗,为此托克逊县农村农田防护林中最南边一行由杏树组成,还有农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几棵杏树,只是没有形成如今的规模,一直处于零散自由发展状态。托克逊杏的规模种植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全县有70%的农牧民从事杏产业。近年来,由于县委、政府大力发展托克逊杏品牌基地建设,又加之托克逊杏价格的上涨调动了全县广大农牧民生产托克逊杏的积极性,托克逊杏种植规模快速扩大,全县托克逊杏种植由原来的房前屋后、小面积种植走向了大面积、大规模种植。目前,全县托克逊杏种植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全县托克逊杏种植总面积已超过3万亩,成为了全地区乃至全疆名副其实早熟杏优势产区。托克逊杏果面油光、色泽鲜亮、口感酸甜,极早熟,比小白杏提前成熟7-10天,耐储运,果仁甜。由于成熟极早、品质佳,所以市场上供不应求,发展潜力巨大,经济效益明显,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自主产业。同时,依托托克逊杏这一优势资源,连年举办杏花节等节庆活动,以此进一步宣传托克逊县“中国第一大早熟杏园”地域品牌,打造海拔零点城的生态旅游品牌,展示历史、文化、资源、美食、民族民俗风情独特魅力,进一步扩大托克逊县旅游影响力,提高知名度。由于托克逊杏的品质好,再加上品牌效应,使全区广大杏农群众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托克逊杏产业业已成为全县的特色支柱产业。

托克逊红枣

华夏文明五千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托克逊红枣栽培历史追溯到2000多年左右,1970年,考古学家挖掘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时发现干枣,考古专家分析确定高昌国时期包括托克逊这些区域内进行种植红枣生产活动,长期以来托克逊县穆斯林群众中一直存在着穆斯林群众墓上种植红枣的传统习惯,据史记载,解放前后,托克逊县农村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几株枣树,只是没有形成如今的规模,一直处于零散自由发展状态。托克逊红枣的种植起源于解放前,至今已有90多年的栽培历史。直到1983年开始大田种植,还有在托克逊这片广阔的大地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上古年间,在白杨河上游河岸的有一眼泉水,周边一片忙绿的草原,风景很美,有一天七仙女来到这里生活过一段时期,有一天七仙女回去之前,一把梳子插在泉水边上,第二年春天那个梳子奇迹般的生根、开花、结果、因果实红色饱满,树体高大起名为红枣。从此勤劳的托克逊人民就开始了种植红枣,并成为至今托克逊人们每日必备果品。这个美丽的传说在托克逊一带广为流传,七仙女成就了这个传说,此地取名为“红枣梳子”(翻译意思),这个地方很久以前开始作为托克逊维吾尔族宗教人士的圣地,同时流传最广的托克逊维吾尔民族经典民歌《托克逊木卡姆》(木卡姆中有着与红枣有关的诗词),又让这个丝路驿站举世闻名。现在到托克逊的人,不仅欣赏同时流传最广的托克逊维吾尔民族经典民歌《托克逊木卡姆》,还要来尝一尝这里的特产—托克逊红枣。 通过多年种植栽培及品种改良,摸索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在选种、栽培、选地整地、田间管理、灌溉等技术上形成了一套成熟适用的栽培技术,再加上托克逊是一个风区,托克逊红枣树可以为晚萌发生长的树种,托克逊风期过了以后开始发芽生长,特别适合自然气候条件,成为全国最早熟的红枣,农牧民种植积极性很高,全县有90%的农牧民从事红枣产业,托克逊红枣,享誉全国,而且出口多个国家。托克逊红枣产业业已成为全县的特色支柱产业,枣农摆走上了致富的道。

博湖辣椒

博湖县地域辽阔,气候湿润,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生态环境优美、土地平坦肥沃,渠道纵横。由于博斯腾湖对空气的调节作用,冷热变化不十分剧烈,光能资源较为丰富,热量适中,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无霜期175天,年降水量64.7毫米,年平均气温7.9℃,≥10℃的有效积温为3400℃,年平均日照小时数3074-3143小时,3月开春升温迅速,少雨干燥,充足的阳光充分和湖水水面二次折射光保证了辣椒幼苗期和开花结果期所需要的光照,赋予了博湖辣椒着色度好且含钙量高的特殊品质。这里生产的红辣椒含红色素高、辣椒碱高、VC含量高,肉厚、成熟度好、色泽好、外观综合性状优、病虫害少、产量高、品质优,畅销国内外市场。被誉为“中国辣椒之乡”。全县现有耕地近25万亩,近年来,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工业番茄、辣椒等大宗农作物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布局。 博湖县辣椒博湖因其独特品质享誉全国,在本地产的博湖辣椒营养价值高,品质好,口感极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每到春秋两季,外地各大食品公司来博湖县签订种植合同和收购辣椒,大部分辣椒被加工成辣椒色素、辣椒粉、辣椒丝、辣椒酱,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中亚、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博湖县博湖辣椒一直在乌市等大型批发市场也占主要份额。博湖“红色产业”欣欣向荣,辣椒的知名度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和库尔勒香梨、轮台白杏齐头并进的巴州 “三宝”,是名副其实的巴州特产。博湖县也享有“中国辣椒之乡”的美誉。

尉犁西瓜

新疆素有一句民谣“围着火炉吃西瓜”。西瓜,维吾尔语为“阿吾兹”,集中产于新疆的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等盆地的绿州。新疆是种植西瓜最早的地区。对此古籍中有诸多记载。明朝医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契丹攻破回纥后,他们就开始种植西瓜,并拿牛粪覆盖在上面,取名叫西瓜。明朝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也说:“西瓜,种出西域,故名之。由此可见我国在1000年前就开始种西瓜,其瓜种由新疆经北方而传入。” 尉犁,又名“罗布淖尔”,源于“罗布泊”而得名。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北边沿。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尉犁县西尼尔镇牧民开始农耕后,尉犁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尉犁县西瓜个大味甜、含糖量高,瓜瓤细脆,汁多,单瓜重2.5—10斤。外形有长圆和圆形;皮色有黑绿、翠绿、白绿;条纹有锯齿条带、核桃纹细条带;瓜瓤有粉红、桃红、大红;质地有沙瓤、脆瓤;种子有大籽;小籽、黑籽、红籽和无籽之分;风味有清香、果香等。

尉犁甜瓜

据当地的罗布老人讲述,在很早的时候,当地的罗布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甜瓜,甜瓜在维吾尔语中名可洪。鲁番高昌古城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掘的晋代〔公元3 -5 世纪) 出土文物中的甜瓜实物表明,新疆早在1500年前即栽培甜瓜。哈密瓜之名称则始于清代。据乾隆《回疆志》记载:康熙年间哈密王投诚, 进贡甜瓜, 朝中视为珍品, 称之为哈密瓜, 距今已300 余年。 新疆哈密瓜分布于南北疆各地, 除个别高寒地区外均有栽培。吐鲁番、鄯善、哈密、伽师、皮山、麦盖提、新和、尉犁及兵团一〇三团场、一二一团场等为主要产区。新疆的大陆性气候和干早荒漠土壤为新疆甜瓜生育提供了独特的条件。 尉犁,又名“罗布淖尔”,源于“罗布泊”而得名,尉犁气候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空气干燥,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3 143.7小时。全年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北边沿。全县耕地属偏沙性通透性良好的沙油地土质,通气良好的砂壤土早春地温回升快,非常有利于甜瓜幼苗生长,土壤中盐碱成分含量高,高盐碱土质又可提早甜瓜的成熟期,同时满足甜瓜高含糖量、品质佳、口感独特对矿质营养的需求。因此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尉犁甜瓜早熟、皮薄肉厚、果肉含糖量高、香甜多汁的上佳口感品质。1970年以后,在兴平公社部分地少的队(村)还推广套种经营,主要套种方式为甜瓜、西瓜套种甜菜,果园套种瓜菜,玉米套种黄豆等模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瓜果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1985年,全县种植甜瓜0.28万亩,总产量649.6万斤;种植西瓜200亩,总产量46.6万斤。每到瓜熟时节(7—10 月),街道都有瓜市、瓜铺,村口、公路边,多搭起卖瓜的凉棚。

和硕葡萄酒

提起葡萄酒,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法国,法国也早已经被贴上了出产优质葡萄酒的标签,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新疆,也有一片葡萄酒产区——焉耆盆地。近年来,焉耆盆地葡萄酒多次斩获国际大奖,仅焉耆一县,获得世界级、国家级各类奖项85项。2014、2015年两年内,获得各类专业奖项4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