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八步区特产

广西六堡茶

广西六堡茶外形紧结匀整、呈褐色;汤色红亮;香气陈、纯;滋味浓醇;叶底色褐柔软;陈化后具有“槟榔香”的独特品质特征。

八步南乡鸭

南乡人养鸭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养,一般都是放养,放养于无污染且地矿泉水丰富的偏僻山村,放养于稻田、池塘、小河边,主要以小鱼、螺、虫、杂粮为食。 南乡鸭具有独特的秉性:体态健硕、毛羽靓正、野性十足、肉嫩鲜甜、骨细脆酥、无腥味而富营养。

开山白毛茶

开山白毛茶是广西传统五大名茶之一,产自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开山镇境内,始种于明代,有悠久的传统历史。茶树原为野生,约在乾隆年间被村民移植于房前屋后,成为人工家园茶(见中国名茶志:广西卷:二、广西名茶分述[670-672页])。白毛茶生长地处桂湘边界萌渚岭山脉开山镇东南村的庙塘冲、高田冲、寨岩冲、公胆冲一带,是长江支流水系和珠江流域水系的分水岭。原生态茶区海拔1000米以上,三面环山,土质肥沃、雨量充沛,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冬暖夏凉。 白毛茶制成的绿茶形如针状,白毫显露,茶品质特色为:汤青叶绿、回味甘甜;外形细圆光直、白毫显露;冲泡后芽嫩叶绿,始饮时微苦,随后转甜,清香馥郁,满口生津。其苹果香味独特,色、香、味具佳。是全国独有的苹果香味茶。

贺街淮山

贺街淮山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贺街镇就开始少量种植,迄今栽培已有30多年历史。发展初期主要种植迟熟品种为多,上世纪90年代末逐步引进大叶早熟品种,经多年发展,通过自繁自育、提纯复壮,形成了具特色的地方品种—贺街淮山,目前贺街淮山种植面积1000公顷,年产量55000吨以上(2014年),主要销往湖南、梧州、广州、深圳和港澳等地。

梧州砂糖桔

梧州柑桔栽培历史悠久,根据《梧州府志》(1631年)记载,梧州自古就有种植柑桔的习惯。梧州砂糖桔(橘)是梧州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品种。长期以来,梧州科技人员从当地栽培品质特优异的砂糖桔植株中,优选枝条,嫁接到酸桔等砧木上繁殖苗木,其植株根系发达,生长强健,抗旱、抗逆性强,品质独特,更适合梧州市的山地种植。梧州砂糖桔种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迅速扩大,2015年种植面积达40万亩,产量41万吨。 梧州砂糖桔栽培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注重新技术的引进及创新,尤其标准化种植和生态栽培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按《农业部行业标准NY/T869—2004沙糖橘》和广西地方标准《沙糖桔生产技术规程》(DB45/T312-2005)生产,保障了梧州砂糖桔的特有品质。 梧州砂糖桔品质优异,深得广大消费者喜爱。在2006年1月,梧州砂糖桔作为自治区农业厅指定果品送自治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品尝,获得一致好评。梧州砂糖桔是广西区列入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优良品种,是梧州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自2006年以来,连续举办了七届梧州砂糖桔节,庆贺丰收,梧州砂糖桔传播更为广泛,产品热销北京等国内大中城市,国外畅销东盟,甚至远销欧美。

信都三黄鸡

信都三黄鸡是由野鸡演化成信都野生原鸡,经本地水土长久养育驯化及当地农民的长期选育形成了今天的信都三黄鸡。主要分布在八步区南部的信都、仁义、铺门、灵峰以及相邻的苍梧县石桥、沙头,广东封开县的南丰、江口等贺江流域。据《信都县志》(民国)中畜牧篇记载,“本县属多山最宜畜牧,而以牛鸡鸭为最”。鸡已列入地方的畜产,成为当地畜产的主要品种之一。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记载,信都三黄鸡隶属于广西三黄鸡,经梧州大量流入广东一带,港澳叫作上河鸡。信都三黄鸡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明末清初已有货商采购货源转口梧州出口海外,深受各地食客青睐。另据贺县外贸鸡场吴浩记载,“信都三黄鸡一九七二年已列为广西出口育肥鸡生产基地,一九八三年荣获国家外贸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1972年至1987年出口1124720羽,一九八六年出口达180612羽,创出最高记录”。贺县畜牧水产志(第一部,1937年~1985年)记载,“1983年12月信都三黄鸡在北京《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展出,受到国家外贸部赞誉,并被授予名优产品“荣誉证书”.1981年梧州地区畜牧业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记载“信都三黄鸡1981年存栏量达100万羽”。信都三黄鸡的形成,普遍认为是当地群众在选育的结果。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在封建社会,红色表示吉庆,黄色表示存权势,古来皇帝都穿黄袍,群众出喜鸡黄色,每逢送礼,一对三黄鸡,公红母黄,称为开面鸡。鸦片战争后,香港澳门被割占为港口,每年都需大量的三黄鸡供应,就有商人前来收购三黄鸡出口,这样也刺激群众选养这种鸡出售,当时每年鸡价约值14公斤稻谷。因为养这种鸡得利,养的人就多起来,其它羽色的鸡逐渐被淘汰,经近百年群众性选育,所以形成目前的连片产地。信都三黄鸡产地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1℃。每年候温(每五天的平均温度叫候温)在23℃以上的夏季时间约有5.5个月。全年候温在10℃以上。年降雨量约1450-14750毫米,雨水以4月至9月较多。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作物一年2-3熟,水稻全为双季稻,旱地种甘庶、花生、红薯较丰富,农作物收获时节,放鸡在田地上啄食残留的谷物、花生、红薯,或在秋后采食遗粒所长的花生芽和其他野生食饵,因此鸡的肉质特优。但群众养鸡传统习惯仅加喂稻谷、大米和米糠,其他养分全靠放牧解决,蛋白质、维生素,特别是钙、磷、食盐等矿物质显然是不够的;加之冬季直照的阳光不足,也影响维生素D3的形成与钙的吸收。因此信都三黄鸡生长缓慢,体小,骨质细软,蛋小而少。但肉质细嫩多汁肉味干鲜,骨骼细软,港澳市场对信都三黄鸡有特殊爱好,贺江水连接西江,古来鸡贩子从水路经广东南丰、江口直达广州,或陆路肩挑经苍梧石桥乡集中于梧州,而后转运至香港福祥栏、公利栏两家专营鸡商行出售,每年中秋节、冬至节生意特别兴隆,在香港信都鸡每担价比其他地方的三黄鸡高出10-20港元。所以其生产性能虽低,但能刺激群众饲养,依然能顽强地存在和发展。

信都红瓜子

信都红瓜子(亦称八步红瓜子)于明末清初在贺州(原贺县)就有种植,迄今栽培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据贺州市志记载: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就经梧州、广州远销东南亚和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贺州传统名优出口商品之一。 信都红瓜子素以粒大肉厚,色泽深红,清脆芳香、皮薄、饱满而著称,富含蛋白质、脂肪及钙、磷和多种维生素,含油率高达55%左右,营养极为丰富。经精选加工和包装,实为上乘馈赠送礼之传统佳品。因其色泽红润,鲜艳喜人,含 “福星降临”之意;因其籽多,寓 “人丁兴旺”之言。在婚宴上与枣子一起招待宾客,有寓“早生贵子”之意,乃是对新人的吉祥祝福。时下信都红瓜子已成为人们喜庆和节日的送礼佳品,亦是南方家居常备的待客食品,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经多年发展,目前信都红瓜子在八步区种植面积已近3万亩,年产约1600吨(2009年),种植面积最多的年份达到68000亩,产量3941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