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沁水柳氏清明祭祖是山西省沁水县西文兴村柳氏家族存续的传统祭祖礼仪民俗。   西文兴村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河东柳氏族人世代聚居的千年古村落,保留着柳氏在明清具有宗法制度特征的完好古建筑群。柳氏民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村落居住人口迄今...

  皇城村重阳节习俗是流传在山西省阳城县以皇城村为核心区域的民众举行的传统敬老民俗活动。   自明代正德十年(1515)起,皇城村就形成过重阳的习俗,祭祖敬老、登高望远、赏菊饮酒、吟诗唱词,蔚然成风,传承至今。   农历九月九日,以皇城村为中心...

  泽州中秋习俗流传地以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珏山为中心,辐射至三晋、豫西北、冀南等中原地区。   珏山是晋城名山,“珏山吐月”景观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赏月名山”。自南北朝时,珏山中秋赏月之俗见于记载。宋金时期,中秋祭月、拜月、赏月之风就已盛行。 />r...

  山西武氏正骨疗法是传统中医骨伤科疗法之一,源于清末,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奠基人武根定(1886—1957)12岁在山西省沁水县白云寺牧羊时拜一老和尚为师,学得正骨技术和“唾骨正骨法”。1945年高平解放后,曾被聘为“高平县三区医生研究所”成员。1957年去世后,第二代传人武承谋继承祖传,于1969...

  公元前6世纪中国诞生了生铁冶铸术,这比欧洲至少早了16个世纪,由此开始,中国逐渐形成了和西方迥然不同的钢铁冶炼技艺体系,创造了辉煌的铁器时代与钢铁文明。   山西阳城地处中条山区,为中国生铁冶铸术的重要留存地,犁炉炼铁和犁镜的铁范铸造等技艺十分突出。阳城盛产富铁矿,且...

  民间绣活又名“针绣”、“扎花”、“绣花”,由于多系妇女所为,又习称“女红”。它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运作时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刺缀,使绣迹形成特定的纹样或文字。民间绣活制成品是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礼品和装饰物,它历史悠久,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即流传有“谁家女儿巧,要看针...

  面花俗名“花馍”、“窝窝花”、“糕花”,也称“面塑”,是流行于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北方地区的一种传统食用塑作艺术,同时也是一种与民众生活十分贴近的节俗艺术。面花的起源与传统民间的饮食和信仰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唐代面塑遗物表明,这种民俗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

  泽州四弦书是主要流行于山西省泽州县全境以及沁水县东南部、阳城县东部和陵川县西部一带的曲艺说书形式,因以四弦(四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   泽州四弦书至迟在清代光绪年间即已形成,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泽州方音。早期只有一人用...

  上党二簧,又称“上党皮簧”,俗称“土二簧”。作为一种南方形成的声腔,它是如何传入上党地区的无从查考,从发现的清乾隆中前期的舞台题壁可知,它在上党地区已经流传了二百多年。上党二簧的唱腔,分西皮、二簧两大种类,包括反二簧在内,总称“皮簧”,属板腔体。西皮声腔高亢圆润,常用于抒发感情,多被生、旦采用。...

  泽州秧歌最初是由迎神赛社和元宵社火演唱的地圪圈秧歌吸收了上党梆子养分发展而来,形成于清乾隆晚期(1795年前),流传于山西省晋城市的泽州县、晋城市城区、高平市(县级)、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一带。   泽州秧歌只用武场音乐,不用丝弦乐器伴奏,所以也叫“干板秧歌”。泽州...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它在道光年间称为本地土戏,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时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它在清代乾隆中后期已经盛行,嘉庆、道光年间班社林立,名伶辈出,剧目竞现,流派纷呈...

  土沃老花鼓是沁水县土沃村流传的传统舞蹈,据传有二百多年历史。   土沃老花鼓是集击鼓、歌唱、舞蹈三个部分为一体的舞蹈表演形式,主要角色有老丑、小丑、花姑、老汉、老婆、腰鼓手、报马童、担鼓。   土沃老花鼓最重要的角色是“丑”,舞起来别具一格...

  上党八音会在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六县(市、区)广为流传。八音会是民间组织的音乐班子,主要使用鼓、锣、钹、笙、箫、笛、管等八种乐器,故名八音会。   上党八音会主要演出场地是古庙会、节日庆典、街头舞台坐场吹打、婚丧嫁娶演出等。八音会的吹打乐器主要为吹奏类的唢呐、笙、口噙子...

  烂柯山的传说是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流传。最早的记载见于晋·虞喜《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棋,看之,局未终,视其所执伐薪柯已烂朽,遽归乡里,已非矣。”梁·任肪《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与一物与质,如枣核。质...

  舜,有虞氏,亦称虞舜,是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孟子·离娄篇》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舜父瞽叟盲,母早死,后母之子象欲杀舜。在尧二女的帮助下,战胜其傲狠之弟象。舜勤劳、善良,品行端正,以孝著称,有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墨子·尚贤下》:“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

  白马拖缰传说的基本母题(梗概)是:相传,一个砍柴少年为财主打柴,路遇一老者向其索柴取暖。少年慨然施柴于老者。老者回赠他一纸马。在少年砍柴郎遭遇暴风雪困境时,纸马变成一匹白马,为少年驮炭解困。财主得知后,欲将神马据为己有,被白马踢翻在地。砍柴郎骑白马腾空而去。缰绳拖过的山梁,至今寸草不生,且散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