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农历新年大致相同。藏历年是根据藏历推算出来的。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持续15天。因为全民信仰佛教,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是一个娱神和娱人、庆祝和祈祷兼具的民族节日。   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代表。   藏医药历史悠久,它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积累起来的医学经验。它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下叶的吐蕃王朝时代,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所著。藏医学和藏族天文历算结合在一起,是一...

  14世纪以后,藏医药在学术上分为南、北两派。两派的学术内涵各有所长,互有交叉。南、北两派均为藏医学的组成部分。藏医药拉萨北派藏药水银洗炼法和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   拉萨北派藏医药是藏医药的主要流派之一,“水银洗炼法”、“仁青常觉配伍技艺”是独具特色的药物加工技法。 ...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代表。 藏医药历史悠久,它是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下积累起来的医学经验。它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下叶的吐蕃王朝时代,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所著。藏医学和藏族天文历算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庞...

  在西藏,制作和应用矿植物绘画颜料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藏族绘画所用颜料都是从雪域高原本地的矿植物中提取。藏传颜料依靠其特有的千年不变的性能,用这些材料绘制的作品遍及以布达拉宫、古格王朝遗址等为代表的西藏全境的寺庙、古建筑里,虽经千年风吹日晒和岁月的侵蚀,却仍能完好保存。 ...

  藏香相传系公元7世纪时由松赞干布的大臣吞米•桑布扎所创,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藏王松赞干布虔信佛教,为供奉从长安和尼泊尔请来的两尊释迦牟尼生前亲自开光的佛祖12岁和8岁等身佛像,松赞干布责成大臣吞米•桑布扎研制供佛之香。吞米•桑布扎以藏医学为指导,精心研制出了手工水磨制香技艺,从此藏香开始...

  藏香相传系公元7世纪时由松赞干布的大臣吞米•桑布扎所创,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藏王松赞干布虔信佛教,为供奉从长安和尼泊尔请来的两尊释迦牟尼生前亲自开光的佛祖12岁和8岁等身佛像,松赞干布责成大臣吞米•桑布扎研制供佛之香。吞米•桑布扎以藏医学为指导,精心研制出了手工水磨制香技艺,从此藏香开始...

  拉萨风筝流行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泽当等地,并传播到邻国尼泊尔、不丹,清代盛行于藏族上层。十三世达赖喇嘛偏爱风筝,曾为专供风筝和加工筝线的“上哉”加封印章。   藏历八月卫藏地区风力较足,是放风筝的季节。民间认为,风筝放早了,秋季就会过早终结。拉萨风筝的放飞有许多规定。...

  自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起,中原造纸术传入西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8世纪以来,为译经之需要,藏族人民不断学习、借鉴周边民族先进的造纸技艺,就地取材,生产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纸。   藏纸以瑞香狼毒、沉香、山茱萸科的灯台树、杜鹃科的野茶花树为主要原料,根据原料品质的...

  在西藏农区和部分牧区,人们利用山间水的落差巧妙地建造了水磨坊,用来加工糌粑、面粉及家畜饲料,其中以“甲米曲果”最为驰名。“甲米曲果”意为甲米水磨坊,它位于拉萨市北郊的娘热沟,距拉萨市中心6公里。娘热沟丰富的水资源使这里形成了拉萨市郊最具规模的水磨坊群,近两公里的水边修建了近二十座水磨坊,这在整个...

  墨竹工卡藏语意为“天边之乡”,墨竹工卡县城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以东,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流传在这一地区的直孔刺绣唐卡始于1880年三十五世直孔时期,创始人为赤列多吉。其后经过五代家族式的传承,唐卡的缝制技艺日趋完善,做工也日渐精细。墨竹工卡县扎雪乡的直孔刺绣唐卡构图严谨而丰满、均衡而多变,画...

  赛马藏语称“达久”,历史十分悠久,是藏族传统节日庆典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当吉仁赛马会每年藏历七月十日开始,历时三天,持续一个月之久。赛马射箭的三天中,牧民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前往赴会,青年人更是踊跃参与,他们搭起图案精美的帐篷,唱歌跳舞,追逐情侣。来自西藏各地的农牧群众...

  尼木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系前后藏结合部,是藏戏重要的流传地。尼木塔荣藏戏属藏戏中的白面具旧派,是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古老剧种。尼木藏戏班,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演蓝面具戏,剧目也由演《诺桑王子》一种而扩大到《智美更登》、《朗萨雯蚌》等多种,但在雪顿节献演时仍演白面具戏,由...

  藏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的不同,它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西藏藏戏是藏戏艺术的母体,它通过来卫藏宗寺深造的僧侣和朝圣的群众远播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语地区,形成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分支。印度、不丹、...

  “协荣仲孜”是藏语的译音,“协荣”是拉萨古城西南曲水县的一个村落名,“仲”即野牦牛,“孜”是舞或玩耍的意思。“协荣仲孜”即协荣村的野牛舞。   协荣仲孜由7名男子表演:“阿热”(领舞)一人,雌、雄野牦牛各一头(二人扮一头牦牛),击鼓、击钹者各一人。 /&...

  廓孜是藏族船夫的一种娱乐歌舞,流传于西藏自治区腹地拉萨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北岸的曲水县俊巴村,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五世达赖以前。在藏语中,“廓”意为牛皮船,“孜”意为舞蹈,所以廓孜又叫“牛皮船舞”。   牛皮船是吐蕃时期以来西藏地区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大约两千多年前,藏...

  拉萨囊玛是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室内歌舞表演,它起源于西藏阿里地区,流传于西藏自治区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地区,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拉萨囊玛舞姿优美,唱腔质朴,以赞颂自然万物为主要内容,同时表现对神灵的虔敬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拉萨囊玛的结构分为“降板”、“既板”...

  宣舞是西藏所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札达县境内地处中印边境的峡谷地带。它的起源目前可追溯到古象雄文明时期,到古格王国时期宣舞进一步得到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古格遗址红庙大殿壁画中清晰地留下了宣舞的踪迹,壁画表现古格王为欢迎阿底峡大师而举行的盛大仪式场面,其中有十名身着艳丽服饰的女子在...

  直孔嘎尔羌姆是位于墨竹工卡县境内的直孔替寺的宗教舞蹈。“嘎尔”意为歌舞或“乐舞”。   直孔替寺第九嗣二十八代活佛多吉结波(1284—1350)时期,大修行者扎巴坚赞曾在直孔溪乌卡尔地区首次跳了“四臂护法神”祭祀舞蹈。从此,羌姆便传入了直孔替寺,后经历代直孔高僧的不断...

  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和节日庆典中使用的音乐。佛教约在东汉明帝年间传入中国,来自印度与西域的佛教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因吸纳中国民间音乐的艺术因素而具有了独特的面貌,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既含有中国的民族音乐曲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的音乐曲调。佛教直接应用的音乐赞呗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