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必吃餐厅 ...更多

三口塘老鹅汤

当地朋友强烈推荐,餐馆后面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池塘,路边有停车的地方,大概可以停十辆车左右,节假日的生意特别好。

和州印象

2022年安徽特色美食体验100店-和州印象餐饮连锁酒店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和县。酒店创办于2006年,原名“财苑大酒店”,于2010年升级为“财苑贵宾楼”;2012年筹资另建“娘娘庙羊肉土菜馆”,并在当年下半年筹资新建了“和州味道”;2014年筹资成立了“和州印象酒店”;并于2016年5月为了打造和州地方特色餐饮,将“财苑贵宾楼”更名为“印象和缘酒店”。和州印象是以地道的徽菜为主,淮扬菜和江鲜为辅的菜品经营理念。2010年财苑贵宾楼被评为“安徽省餐饮名店”,同年又被评为“中国徽菜名店”;2015年和州印象被评为“徽菜研究基地”;2016年和州印象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体商户”。

金玉轩酒店

2022年安徽特色美食体验100店-金玉轩酒店(当涂观岚楼店)依山而建,延续至室内,房屋南北通透,室内配有棋牌桌,随时随刻,想玩就玩,给您的度假增添了不一样的乐趣,专业的设计与管家式的服务使您在拥抱自然中一扫身心的疲惫;餐厅主推徽菜、淮扬菜以及本地特色菜肴,足以让您在用餐的同时感受别样的风土人情。

薛津谢家馄饨

2022年安徽特色美食体验100店-百年来,薛津馄饨以它的嫩滑爽口、汤清味鲜,吸引着八方来客,你不用担心小小的店面没有招牌不好找,薛津馄饨是薛津镇里人的骄傲,“出镇不吃馄饨”的说法由来已久,只要你张口一问,人们都会将你指向这里。

马鞍山市经典名菜 ...更多

当涂大肉面

相传唐朝时期,李白的叔叔李阳冰任当涂县令,有一年冬天,因为突发洪水导致瘟疫肆虐,李阳冰看见老百姓饥寒交迫,全身冻伤,病死的人很多。他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把猪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到火候时再把猪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其锅中水将面煮熟,之后连汤带面赠送给穷人。百姓吃后抵御了寒冷,治好了冻伤。从此以后,这个面食的做法就流传了下来,时至今日,人们称之为"大肉面"。

三口塘老鹅汤

三口塘是马鞍山市含山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叫黄劲松的厨师创制了一道鹅汤,取名三口塘老鹅汤,从此,人们纷纷慕名而来,为的是一品这道美味可口的鹅汤。

运漕早点系列

江水见证了漕运的兴盛,在含山县的运漕镇,这里的早点则是南来北往的客商留下的小镇记忆。运漕煮干丝、运漕拌干丝、运漕烧麦、运漕米粉方糕、运漕蛋锅贴、运漕炒面皮,要到鲍义兴茶楼品尝才正宗,始于清乾隆初年的这家店,据说还接待过李鸿章、冯玉祥。坐在李中堂大人曾经坐过的地方,往事涌上心头,美味有了厚重的沉淀。

薛津馄饨

薛津馄饨位于当涂县薛津镇老街上,以馅鲜量足有名,每天花费一个半小时手工揉面,来制作馄饨的皮,而在馅儿上,选的是上好的猪后腿肉剁碎,加生姜、盐、糖、蒜末和鸡蛋搅拌成肉馅,汤底里加的是香葱、酱油和猪油,如此,才能做出一碗喷香美味的馄饨。

马鞍山市特产手信 ...更多

太和香椿

太和香椿,历史悠久,中国唐代曾用此物作贡礼,清朝时被御封为“贡椿”,名扬天下。太和贡椿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要的B、C、蛋白质、磷酸盐、铁、钙、钾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尤其在谷雨前采摘的椿芽,更是香鲜脆嫩,清香扑鼻,食之能使人提神、明目。既可沏成椿芽茶,又可调拌成面食。据《中国中药大全》记载,椿芽可防止咳嗽、嘶哑、水土不服及妊娠反应等症状。

石臼湖螃蟹

石臼湖螃蟹历史上称为曾称“花津蟹”,为中国传统三大名蟹之一;其历史悠久,在对当涂县的文化、名产、佳肴的记载名著《当涂揽胜》中,就有“毕卓蟹酒”的历史传说,相传东晋名士毕卓“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这反映了当时当涂盛产螃蟹并在重要的宴请场合都食用其特产螃蟹的历史,旁证了早在东晋年间姑孰(石臼湖)盛产螃蟹的悠久历史。

运漕酒(运酒)

东汉末年,曹操伐吴,“四越巢湖”,屯兵于江淮一带,为了便于行军作战,运曹兵即开濡须水(又称漕河),战般穿梭其间。漕河开通之后,贸易随之繁荣起来,运漕镇的美酒自此香飘千里,一时成为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上品。传曹操饮酒之后大悦,道:如此琼浆玉液,当只有天上才有。因为是从漕河运往各地,遂得名“古漕运”,传誉至今。运漕美酒一脉相传,承袭独特传统酿造工艺,采长江、巢湖水之灵气,精选上等五粮,老窖发酵,采用独特工艺精心酿制,封酒入缸,地窖秘藏。其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回味悠久。

含山大米

含山县位于江淮之间,水稻种植历史久远,加上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为优质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含山大米”米粒饱满细长,晶莹剔透,自然清香,蒸煮后口感醇香,饭粒完整,洁白有光泽,软而不粘。

马鞍山市文化遗产 ...更多

         界首渔鼓,又称道筒子或坠子嗡,行话为"溜兰条儿",源于明代叙事性道情。后由道士以道教为演说题材,到民间传道时流传至界首,约有四百多年历史。   界首渔鼓主要分布于界首、太和、颍上、临泉、阜阳、亳州、涡阳、利辛、蒙城以及河南省的沈丘、项城、周口、太康、......

张孝祥与镜湖故事是产生于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时期、广泛流传于芜湖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 它记录了南宋著名诗人张孝祥捐田造湖、蓄水防涝、造福桑梓的一段历史。 芜湖地区沟塘纵横、水系发达,平均海拔仅为6-10米,东北高、西南底,地势低洼,丘阜林立。 宋代,在鸡毛山小高地上建立了夯土型芜湖古城。 南宋初年,北......

       巢湖市位于皖中,襟江环湖,境内有距今三四十万年前的"和县猿人"遗址,证明这里曾经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巢湖民歌,伴随着巢湖古老的历史,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的演变过程,一直传唱至今。 巢湖人爱唱、爱编民歌。"望风采柳"的创作形式,使聪慧的歌唱者可以见什么......

界首刺绣是我国北方平针与布艺结合之绣品,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已形成特有的风格,技艺传承基本靠口传心授。绣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获得赞誉,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界首刺绣艺人主要分布于西城、舒庄、代桥、顾集、泉阳、光武等乡、镇、办事处的二百多个村庄。界首刺绣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