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特产

太和香椿

太和香椿,历史悠久,中国唐代曾用此物作贡礼,清朝时被御封为“贡椿”,名扬天下。太和贡椿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要的B、C、蛋白质、磷酸盐、铁、钙、钾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尤其在谷雨前采摘的椿芽,更是香鲜脆嫩,清香扑鼻,食之能使人提神、明目。既可沏成椿芽茶,又可调拌成面食。据《中国中药大全》记载,椿芽可防止咳嗽、嘶哑、水土不服及妊娠反应等症状。

石臼湖螃蟹

石臼湖螃蟹历史上称为曾称“花津蟹”,为中国传统三大名蟹之一;其历史悠久,在对当涂县的文化、名产、佳肴的记载名著《当涂揽胜》中,就有“毕卓蟹酒”的历史传说,相传东晋名士毕卓“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这反映了当时当涂盛产螃蟹并在重要的宴请场合都食用其特产螃蟹的历史,旁证了早在东晋年间姑孰(石臼湖)盛产螃蟹的悠久历史。

运漕酒(运酒)

东汉末年,曹操伐吴,“四越巢湖”,屯兵于江淮一带,为了便于行军作战,运曹兵即开濡须水(又称漕河),战般穿梭其间。漕河开通之后,贸易随之繁荣起来,运漕镇的美酒自此香飘千里,一时成为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上品。传曹操饮酒之后大悦,道:如此琼浆玉液,当只有天上才有。因为是从漕河运往各地,遂得名“古漕运”,传誉至今。运漕美酒一脉相传,承袭独特传统酿造工艺,采长江、巢湖水之灵气,精选上等五粮,老窖发酵,采用独特工艺精心酿制,封酒入缸,地窖秘藏。其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回味悠久。

含山大米

含山县位于江淮之间,水稻种植历史久远,加上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为优质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含山大米”米粒饱满细长,晶莹剔透,自然清香,蒸煮后口感醇香,饭粒完整,洁白有光泽,软而不粘。

无为螃蟹

无为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 之意,自隋朝始建以来,已有1400余年历史,宋代曾与临安、扬州、寿春并称“全国四大名城”;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无为是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和“渡江第一船”始发地。无为地处皖中,临江滨湖,承东启西,全县总面积2022平方公里、人口121.4万,现辖20个乡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处于长三角经济圈辐射范围之内,紧邻芜马铜经济开发带,是皖江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全国闻名的“电缆之乡”、“劳务之乡”,“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水产品、棉花、油料总量跻身全国百强,特色农产品有螃蟹、荸荠、田藕、席草等。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富饶的土地下还蕴藏着煤、石灰石、石油、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资源。西北部有低山丘陵,东南部为平原沙洲区。境内河沟纵横交错,池塘星罗密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170.5毫米,年均气温15.8℃。无为地方土特产有无为螃蟹,甲鱼, 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无为板鸭,荸荠,田藕,席草,鹅等等。 无为县是安徽省水产大县,全县拥有水域面积40万亩,长江水域岸线80多公里。境内有裕溪河、永安河、西河、花渡河等水系约260多公里,水质优良。据考证,无为自春秋始,江边捕鱼已兴起;明清时期,江边鱼苗鱼种饲养技术逐步提高;20世纪50年代,代表无为渔业的“三官殿鱼苗培育法”已成熟,三层流刺网、江中地拖网等渔具由无为人发明,并编入水产院校教科书;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安徽省实施渔业富民工程以来,无为县渔业更是连上台阶、连创辉煌,跻身“全国渔业百强县”,连续多年获评“全省渔业富民先进县”。 无为螃蟹生产历史悠久,扬名省内外,螃蟹文化源远流长。《无为州志》嘉庆年鉴记载:“无为泽国,类之繁,其鳞介乎!……小类介若龟、鳖、虾、蟹、螺、蛤、蚌、蚬之属”;同在清嘉庆年间,无为籍诗人吴之联有多篇诗句描写无为特色螃蟹,其中诗篇《南山道中》:“碧山无数耸棱嶒,策蹇秋原兴可乘。野菊依崖金簇之,丹枫藩谷锦层层。长溪蟹壮争编箔,曲涧鱼肥亦下罾。逐路奚囊留好句,低回一任暮烟凝。”盛赞无为螃蟹体壮质优。在现代,无为螃蟹开始走出无为,作为一种美食与地方特产,长期是国宴、高端宴会招待重要客人的首选,声名传播于各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国宴招待时留给尼克松先生印象最深刻的美味螃蟹,就是产自无为县。1979年,为适应日益兴起的水产发展需要,无为县成立水产局统筹管理全县水产业发展,并在各乡镇设立水产站指导渔业生产,作为主导产业的螃蟹,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目前,螃蟹养殖遍及全县20个乡镇,养殖面积15.8万亩,产值近12亿元,并已形成苗种培育、成蟹养殖、品牌营销、渔需服务、暂养储运等较完善的产业链。其中河蟹产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个,无公害养殖基地3.5万亩,拥有无公害水产品产品5个、绿色水产品6个,专业螃蟹交易大市场1座。无为螃蟹以其独特的品质、优质的口感、强大的品牌效益而备受社会各界认可,素有“中国螃蟹看安徽、安徽螃蟹看无为”之说。 无为螃蟹背甲壳呈青灰色,有光泽,腹为白色,金爪丛生黄毛,色泽光亮,脐部圆润,向外凸,肢体连接牢固呈弯曲形状。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及各种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其中维生素A还具有调节表皮及角质层新陈代谢的功效,可以抗衰老,去皱纹,微量元素还有抗结核作用,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无为螃蟹品质的独特与无为地区优越的地理水文环境密切相关,水域广阔,滩涂广袤,生态环境好,生物多样性等天然优势为生产优质螃蟹提供了必备的自然环境。无为地处北纬30°56′21″——31°30′21″,东经117°28′48″——118°07′25″,季风气候明显,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 1200毫米,境内地貌总的特征是“山环西北,水聚东南”。大体为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县境东部以圩区、洲地、平畈为主为主,占县总面积近65%,水网交错;县境西北地区环山,以低矮丘陵为主,有河流分布,排水较好。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呈酸性和微酸性,提供了河蟹养殖所必备的土质条件。长江滩涂面积广阔,境内河网密布、沟壑成群,淡水养殖和天然优势明显,地理环境优越;在县内的水域中饵料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大部分池塘、河沟以及部分中小型湖泊都属富营养型,据统计,浮游植物中藻类有七个门,三十三个属,约70余种;浮游动物十六属,约65种底栖动物种类有十七余种,为螃蟹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螃蟹生长、繁殖。 无为人对美食品质要求较高,特别是美食颜色、口感以及食品安全,全县螃蟹养殖普遍采用“种草、移螺、优苗、活水、稀放、混养”十二字养殖法和“生态养蟹”、“蟹鳜套养”、“虾蟹混养”等模式,养殖技术、养殖效益、成蟹品质在全国均居前列。 无为螃蟹独特的优异品质与其重视养殖水草密切相关,俗说“蟹大小,看水草”,无为螃蟹在生产过程中着重水草管理,将其贯穿整个养殖周期,确保生产的螃蟹颜色新鲜、口感适宜、质量安全。养殖塘的水草覆盖率通常保持在2/3左右,水草的品种在两种以上且各种类型的水草做到合理的搭配。池塘四周沟内种植伊乐藻,约占整个塘口的20%左右,利用其特性作为过渡性水草。在池塘中间滩涂平台上以种植轮叶藻为主,搭配一些苦草、金鱼藻等,轮叶黑藻的覆盖率约占50%左右,轮叶黑藻具有喜高温、蟹喜食、不易破坏的特点,是河蟹的中后期生长的避暑、栖息、蜕壳和避敌的理想场所,苦草和金鱼藻都是河蟹喜食的品种,覆盖率控制在20-30%。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无为螃蟹的健康发展,出台《无为县“大蟹”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统筹全县螃蟹产业健康发展,实现“规格做大”、“品质做优”、“品牌做响”、“产业做强”的目标,并先后举办两届“无为长江特色水产节”宣传我县水产特色。 正是深厚的人文历史、独特的环境优势以及政府高度重视使无为螃蟹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产量不断提高,带动群众致富能力日益显著。

宣木瓜

宣木瓜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公元420年,宣木瓜就作为贡品上奉朝廷,据考证宣木瓜的栽培历史1600多年,《本草纲目》记载:“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为宣木瓜的品质做了很好的诠释。 宣木瓜含多种氨基酸、矿物微量元素、大量维生素C,同时还含有皂苷、黄酮、苹果酸、齐墩果酸、柳叶櫞酸、柠檬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反丁烯二酸、鞣质等,含有过氧化氢酶、酚氧化酶、氧化酶,特别富含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齐墩果酸。宣木瓜具有平肝和胃,祛风去湿,活血通络,滋脾益肺等功效,主治风湿麻痹、脚气肿痛、菌痢、霍乱、吐泻、腓肠肌痉挛等症。宣木瓜为我国四大名贵中药材之一。 宣木瓜历史品牌渊源流长,品质独特,在全国各地的木瓜品种中,一枝独秀,极富盛名,被誉为:植物黄金。

和县黄金瓜

黄金瓜又名十棱黄金瓜,学术名称为伊丽莎白厚皮甜瓜,因色泽金黄而得名为黄金瓜。黄金瓜外形圆润,熟透了的瓜闻起来就有股怡人的果香,乳白色的果肉吃到嘴 里更是甘甜多汁、齿颊留香。黄金瓜营养丰富,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作用,对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亦有较好的疗效 ,黄金瓜花期5~7月,果期7~8月,其实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香瓜,黄金瓜是别称。

李兴桔梗

桔梗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又名“小人参”,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功效,长期食用有强身健体、利咽润喉、润肤美容等效果。太和县种植桔梗已有100多年历史,清道光《阜阳县志》称“桔梗”是当时太和地区的特产。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出知颍州(今阜阳市)时有“鸡壅桔梗一称帝,堇也虽尊等臣仆”诗句。南宋诗人谢枋得《赠儒医陈西岩》诗云:“猪苓桔梗最为奇,药笼书囊用有诗;莫把眼前穷达论,要知良相即良医”。

含眉绿茶

含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康熙《含山县志》记载:“五代宋初著名道士陈抟,曾在含山苍山炼丹,带来茶种栽种,并授其制法”,后出产过“远山”“云雾”“月团”等茶叶,期间,出产的“远山茶”品质好,曾作为贡茶,(后世理解:“远山”时指早春新萌发的茶芽形状如女子一般,含情脉脉,眉清目秀。后根据历史上出产的贡茶“远山”,结合我县县域名称“含山”,后更名为“含眉”,含,不仅指含山县名,还指茶芽含苞待放的品质;眉,指茶叶秀丽外形,释义:含山含水 生态含眉)。县志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上贡远山茶一百叁拾叁斤。《中国名茶志》中记载;“宋代安徽名茶,除黄芽、天柱、丫山阳坡横纹茶外,还有六安龙芽、和州苍山茶(有远山、茗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