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特产

南召一化性柞蚕

南召一化性柞蚕,蚕茧外观呈长椭圆形,自然保存时间长,解舒率和出丝率高,生丝光泽好、拉力强;丝绸制品挺韧强牢、吸湿透气、穿着舒适;在国际丝绸市场素有“王牌”之称。蚕蛹个大均匀、呈黄色,营养丰富。

西峡山茱萸

西峡是山茱萸的故乡,品质和产量在全国处于突出地位。山茱萸收载于中国药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功效,为中华医药常用、必备药材。西峡山茱萸品种齐全,优良品种多,“石磙枣”、“八月红”、 “马牙枣” 、“珍珠红”、“大米枣”等都是典型的优良品种,鲜果光泽油润,色红、皮大、肉厚,药用价值高。

唐河西瓜

唐河西瓜果实浑圆形或椭圆,早熟及特早熟单果重2-3kg,中晚熟7-10kg;果型圆整、皮色花纹清晰美观、果瓤色泽诱人,瓤质沙粒,入口即化。

新野大白菜

新野大白菜上市时间为11月至翌年3月,呈圆筒形,单球重2kg左右,外叶浅绿,内叶嫩黄,叶多,叶柄薄,少筋;生食微甜,熟食绵软,味道鲜美。

嵩县皂角刺

皂角刺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穿透肿毒、破坚消积、消肿排脓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炎、乳腺癌、前列腺炎、心脑血管病等中成药之中,用量不断增加。另外,皂角刺还治疗癃闭、外用治疗疥癣麻风等。

嵩县银杏

嵩县银杏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特产,同时也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据中国特产协会了解,嵩县银杏种核充实,两侧具有明显棱;种壳洁净光亮;种壳汉白玉色,具光泽,贮后略泛黄;种仁采后黄中泛绿,呈翡翠色,贮后渐成乳黄色。厚度0.30毫米-0.50毫米。

新野甘蓝

古城生甘蓝,人称长寿菜。长食不老仙,益寿又延年。——新野民谣 朋友赵君从远方来,让我领他参观一下古城新野的特色农业。我们驱车从县城出发,沿白河河道一路南行,来到了城郊郭营和袁庄村,只见田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成了一个蔬菜的海洋。在众多蔬菜中,有一种叫甘蓝菜的,更引人注目,其形圆乎乎,其质瓷实实,其色有绿紫,绿得可爱,紫得怡人。后遇一种菜老农,他兴致勃勃给我们念唱了《甘蓝谣》,讲述了不少有关甘蓝的传说故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的甘蓝最早是汉代由欧洲引入的。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后因匈奴袭扰,中断58年。公元73年,东汉时投笔从戎的班超又重新打通西域之路,并将这条道路延伸至欧洲,带回了包括甘蓝(当时叫包心菜)种子在内的大批欧洲商品。甘蓝在京师洛阳试种成功,逐成为宫廷美味佳肴。公元116年春,时为太后的邓绥回故里省亲,带回了部分绸缎和农产品,其中也包括贡品包心菜和种子。邓绥的故里是南阳郡新野县三泉阪,即现在的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板桥铺自然村,这里傍依淯水(今白河),水质甘甜,土壤沃肥,气候宜人。甘蓝经邓姓族人试种即获成功,“贡品”便成了老百姓的常用鲜菜。其后经历年的传播,至公元201年,全县各地均有栽培。刘备屯兵新野,在县城南端淯水拐弯处(今南张营、袁庄、吕庄、郭营等村)广置菜田,以供军需,遂成为村落,取名“园庄”。从此,甘蓝就成为新野的当家品种。园庄地处白河北岸,是南下湖广、北进宛洛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各地商贾在此驻足,换购货物,甘蓝种子便是首选。新野甘蓝因此便传遍全国,形成很有影响力的菜品。近年来,新野甘蓝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1年“宛绿”牌商标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宛绿”牌甘蓝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新野甘蓝” 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新野甘蓝远销到日本、韩国和欧洲许多国家,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正是甘蓝有这么多食用、药用、保健、美容功效,因此人们称甘蓝为长寿菜,长久食用可以成为不老仙。 听完介绍后,赵君感叹地说:“新野农业生产真是有特色,不愧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农业(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露地蔬菜标准园建设示范县,甘蓝种植大有发展前途啊”!

桐柏朱砂红桃

《诗经》中有关于桃的最早记载,写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中以桃树的花、果实和茂盛的树叶比喻初嫁的女子必能使夫家子孙繁盛、兴旺发达。此后数千年,我国历史上关于桃树、桃花的诗文数不胜数,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韩愈的《题百叶桃花》、白居易的《大理寺桃花》、自号“桃花阉主”的唐寅写的《桃花行》等等。桃花源、桃花岛、桃花运、桃园结义等传说名词老少皆知,我国民间有“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梨一楼”、“桃吃饱,杏伤人,李园、梅园抬死人”等关于桃的俗语。这些都说明桃文化在我国一直都做为美好的象征且深入人心。 桐柏县地处豫南桐柏山腹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拥有壮丽璀璨的红色文化,拥有一望无际的红叶,拥有火烧朱染似的红石,拥有驰名中外的红茶,然而千百年来,由于天造地和,这里孕育产生另外一种红色珍品——朱砂红桃。 桐柏县多丘陵地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兼南北之优点,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类型以黄棕壤、砂黑土、黄潮土、水稻土为主,缓冲性较强,保肥性能较好,自然条件很适宜桃树生长。桐柏朱砂红桃种植历史悠久,桃文化氛围由来厚重,据《桐柏县志》记载,桐柏县拥有2000多年的桃树栽培史,桐柏人民对果品桃更是百般喜爱,桐柏民间也流传着多种有关桃及桃园的故事,现境内就有桃花洞、桃花庵等多处景点以桃花、桃树命名。 朱砂红桃树势旺,树姿开张,树势健壮,叶片深绿、中大,萌芽率高,成枝力强,长、中、短枝均能结果,易成花,花粉多,自花授粉,无需人工授粉,3月下旬开花,果实6月下旬成熟,果实卵圆形,果顶园凸,果面大部分着红色晕或条纹,茸毛较密;果肉红色,肉质硬,熟后发绵;果肉形似朱砂故名朱砂红。果实离核,风味浓甜,汁液少,纤维多,有香气。长期以来,朱砂红桃以其优美外形和独特的香味深受喜爱,广为栽培。

唐栀子

栀子自古以来都与中华民族古文化息息相通,与兰花齐名,与儒,释,道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佛家和君子崇拜的偶像,是纯洁高尚,真挚,友谊和实用的化身。唐栀子自古就与“唐柴胡”、“唐半夏”、”唐香附“等传统地方中药名品齐名,享誉海内外。

桐桔梗

桐桔梗产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桐柏县有天然中草药1000多种,素有"中药宝库"之称。桐桔梗因产于桐柏县桐柏山而被《本草纲目》命名为桐桔梗。桐桔梗有独特菊花贯心,入药可祛痰排浓、除邪避湿瘟、补内漏及喉痹。原为野生,现已能人工种植。2006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桐桔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方城丹参

方城盛产丹参,品质优良,疗效显著。据清《方城志》(康熙三十年修三十六年刊)载:“方城疆域之广轮,盖同古裕州,星野分之桐柏山淮水之上游,峰峦联络,溪涧环绕,野多陂陀膏腴,物产桔梗、木瓜、板蓝根、丹参极佳,乃地道之帮,医崇之上……金代谓之‘裕丹参’”。 《本草纲目》载:“丹参祛瘀止痛,活血通经,养神定志,通心包络,治疝疼”。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及妇科疾病均有显著的疗效。方城丹参冠名“裕丹参”起源于金代,鼎盛明清。民间流传的“丹参王,裕州长,品质好,疗效良,上海、武汉药庄藏;走水路,去留洋”的歌谣,就是对“裕丹参”的最好赞誉。

唐半夏

唐半夏俗称药狗蛋,是在唐河特定人文地理条件下生产的道地药材品种的古称。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唐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主要治疗湿痰、寒痰、呕吐及胸痹、结胸、梅核气等证。

唐河绿米

“唐河绿米”米粒近纺锤形,淡绿色或浅翡翠绿色,米香浓郁。 唐河绿米以品质优良而著称。特别是含硒量高,在100克绿米中,含硒量高达23.2毫克。此外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十几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每百克绿米含磷220毫克,铁50毫克,钙30毫克,锌10.3毫克,维生素0.28毫克,尼克酸2.8毫克。在煮饭、煮粥时,添加少量绿米,不仅香气四溢,香软适口,同时又能达到补硒保健目的。

桐柏玉叶茶

桐柏玉叶是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的特产。桐柏玉叶茶外形扁平光滑,芽毫隐藏,色泽绿翠油润,汤色杏绿清澈,滋味鲜、醇厚、香高持久,叶底嫩绿明亮。

香花辣椒

香花辣椒是淅川县的一颗红宝石,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这颗蓝宝石一起,使淅川县中外著名。香花辣椒素有“香花辣椒一片红”之美誉:一是其椒身紫红,光亮鲜艳;二是在辣椒成熟时,大田里到处是红彤彤的一片;三是以香花辣椒城为核心的交易市场,到处是红灿灿、红火火的辣椒。而其内存神韵则是香花辣椒形成了大产业,红了香花,红了淅川。香花辣椒创造了“四个第一”:种植辣椒面积全国第一,常年稳定在15万亩以上;产量第一,年产干椒4000万公斤以上;专业市场规模第一,香花辣椒城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第一辣椒城”,年成交额6亿元以上;品质全国第一,四次荣获国家、河南省优质农产品奖和名牌产品,品牌价值已达50亿元。辣椒,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茄科辣椒属,起源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和巴拉圭,1494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辣椒被传入欧州,并很快传到亚洲和非洲,随即传播到世界各地,大约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香花辣椒种植的历史已不可详考,据《淅川县志》记载,400年前,淅川就有种植辣椒的历史,辛辣的香花辣椒已在淅川农户房前屋后小面积种植,食用和观赏。100年前,香花辣椒已分布淅川县境内各个乡村,到上世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全县香花辣椒种植面积已达万亩以上,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全县年种植规模一直在15—20万亩徘徊,1999年,全县达35万亩,产量6000万吨,产值3.5亿元,单单在2011年,香花小辣椒年出口量占全国干椒出口总量的40%以上,并由此,形成大产业,闻名中外,形成一着鲜明的地理名片。

南召辛夷

辛夷在我国《诗经》、《楚词》均有记载。长沙马王堆的汉墓里所保存的中药中,就有完整的辛夷,足见辛夷于汉代已作药用,并在民间流传。南召是辛夷的原生地,全国辛夷的主产区。全县中低山区均有分布。元末明初,小店的演艺山周围、云阳的东花园及西花园和皇后的天桥已有不少辛夷,清雍正年间,辛夷年产5000余公斤,与冬花、山萸肉并称南召三大特产。

西峡猕猴桃

“西峡猕猴桃”是河南省西峡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县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交界区,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也是可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最多的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该县所产猕猴桃内在品质优良,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高。产品通过多项国际及中国国内认证,获得多项荣誉。该县也获“猕猴桃之乡”称号。

西峡香菇

西峡是一个深山县,自然状况为“八山一水零点七分田”,既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又有冬季偏暖地区的气候差异。海拔181米至2212米,年平均气温15.1℃,相对湿度69%,年均降水量881.6毫米。年均日照2019小时,无霜期236天,森林覆盖率76.8%,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多种类农作物生长,是香菇生产的黄金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