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史料及有关专家的考证,流传于攀枝花金沙江以南及周边地区的俚濮谈经古乐不是纯粹的“洞经音乐”,而叫“迤沙拉谈经古乐”。它是集洞经音乐、宫廷音乐、江南小调为一体的融合文化艺术。“迤沙拉谈经古乐”源于南北朝时期,唐朝中后期,这种音乐在云南逐...

  “阿署达红彝打跳舞”是流传于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及周边地区的民间舞蹈,从明朝开始,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原有曲调上百曲,由于历史变迁,现尚存能吹能跳的曲调仅40余种。“阿署达红彝打跳舞”与金沙江两岸各族的“锅庄”既同源而又独具风格。...

  中国苴却砚以产地“苴却”而得名,早在唐宋、明末清初,就有地方名工巧匠,采石制砚。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大姚县苴却巡检宋光枢,取砚三方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举获选,名震中外。后因战乱及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运输等诸多因素而匿迹多年,直到2...

  “新山傈僳族约德节”是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乡傈僳族的一项民俗活动,随云南永胜傈僳族迁徙至此而产生,已有15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于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乡境内。“约德”即约会,约德节即傈僳族的传统情人佳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二至十八,傈僳族青年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