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特产

庆阳黑山羊

形成历史悠久。主产区华池、环县、合水等地,历来为我省贫瘠山区,干旱少雨,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定。当地干旱多变的气候特点,适宜于羔皮、裘皮羊的生长繁殖。山高坡陡、沟深草矮、干旱缺水的地形,适宜发展体小灵活、适应性强、食物种类广泛、耐粗饲的小型草食反刍家畜——山羊。同时,山区多地方病,交通闭塞,生活困难,人口增长缓慢。在历史上逐步使子午岭一带山区,变成地广人稀的牧业区。当地山高坡陡沟深的复杂地形使善于登山爬坡,对饲养条件要求不高的山羊,较之其它家畜得到充分发展。山羊发展较快,加之羔皮山羊的发展,在群众积极选育和重视饲养管理下,当地山羊品质不断提高,毛色趋向一致,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北农学院李建平副教授曾向有关部门呼吁引起了重视,并对环县北部和子午岭林缘区的黑山羊进行了专门调查。调查始于1980年,于1982年被列入《甘肃省畜禽品种志》,定名为子午岭黑山羊,1988年甘肃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后,命名为陇东黑山羊,即目前的庆阳黑山羊。“封山禁牧”实施以来,羊逐步由放牧半放牧转入舍饲圈养,生产方向也转向肉绒兼用。

崆峒胡麻

崆峒胡麻株形紧凑,分支多,单株蒴果数高,果粒饱满,生嚼之后口有余香,冷榨或经炒制压榨后,颜色呈浅橙黄色,清亮透明,香味浓郁。

庄浪马铃薯

庄浪马铃薯株型直立、繁茂,叶色浓绿,花多为淡紫色,结实性中等,结薯集中,块茎为圆形或椭圆形,芽眼少而浅,多为紫红色(俗称红眼窝),薯皮薄而光滑,皮与肉均为淡黄色或白色。薯块蒸煮后自然开裂,口感沙而香。

静宁苹果

静宁苹果以色泽鲜艳、个大形正,果面光洁、质细汁多,酸甜适度,口感脆甜、硬度强、货架期长、极耐储藏和长途运输而著名。静宁独特的地域、气候、土壤特点,非常有利于苹果生产,被农业部评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

平凉金果

平凉金果具有“外形美观,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货架期长”等独特品质。和山东、陕西等苹果老产区比较:一是果个大,果形高桩端正,色泽鲜艳,果面光洁,蜡质层厚。二是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高,糖酸比适宜。三是硬度大,耐贮运。

华亭大黄

华亭市大黄种植植历史悠久,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产自秦岭山脉关山东麓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高寒阴湿山地,海拔1600~2200米,药用部位为干燥根及根茎,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呈黄棕色至红棕色。横断面为棕黄色或棕褐色,显颗粒性,纵断面牛肉茬明显。质地坚实,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是加工中药饮片及制剂的优质原料。

华亭独活

华亭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根略呈圆柱形,多分枝,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根条粗壮,肉质肥厚,无柴质;断面散在油室多,呈浅黄色,气味芳香浓郁,味苦辛微麻舌。

通渭苹果

通渭苹果主要以红富士系列品种为主,果实近圆形、果型端正,果形指数0.85~0.95,平均单果重230g、最大单果重450g;果实全红,着鲜红色条纹或晕,色泽靓丽、果面光洁、果点小、果皮薄;果肉呈淡黄色,肉质脆、汁液多、酸甜适口;果核小、腔室小、呈五角星;香味浓,品质优;耐储运。

灵台苹果

灵台县在海拔高度、年均气温、年降雨量、大于10℃有效积温、大于35℃的天数、年日照时数及土壤厚度这7项苹果生产核心指标中,全部符合最佳要求,优于国内山东、辽宁、陕西、山西等其它苹果产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无可比拟。由于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工业污染,完全具备生产优质高档苹果的生态气候条件,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苹果最佳适生区,全省18个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之一,苹果产业开发前景广阔。

庆阳香瓜

香瓜在我国古代又称甘瓜、瓜,学名甜瓜。其栽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的文字记载见成书于3000多年前的《诗经》。《诗经?大雅》中记载,周先祖—中国农耕文化的始祖后稷在邰地(今陕西武功)“教民稼穑”时,就有“艺之荏菽,荏菽斾斾,禾役遂遂,麻麦蒙蒙,瓜瓞唪唪”的记载,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后稷在最初从事农官的时候,就知道怎样除草,怎样种植大豆、大麻、大小麦、甜瓜等作物。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饹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陶立。鞠陶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不窋故城在庆州(今庆阳)弘化县南三里。即不窋在戎狄所居之城也。” 明代嘉靖《庆阳府志》记载:“庆阳禹贡雍州之地,周之先后稷子不窋所居,号北豳。”又云:“不窋,后稷之后,值夏德衰乱,窜居北豳,即今庆阳也。子鞠陶,孙公刘,俱历世为兹人。”《汉书?地理志》中讲到:“昔后稷封斄,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就是说自后稷的后人不窋开始,周人的数代先祖均在庆阳生产生活,农耕文明自此发祥。北豳(今庆阳)农耕文化的特色,在《诗经?豳风?七月》一诗中有着较为集中而又具体的反映。经过不窋、鞠陶、公刘三代人的努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据《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说明甜瓜在当时已为民生所需,得到广泛种植,这是关于庆阳香瓜(甜瓜)最早的记载。 到了明清时期,庆阳百姓所食用的蔬菜品种较为繁多,其中瓜类有王瓜、黄瓜、甜瓜、稍瓜、东瓜、西瓜、金丝瓜、醋筒瓜、苦瓜等九种。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介绍:“甘肃甜瓜,皮、瓤皆甘胜糖蜜,其皮曝干犹美”。随后,庆阳香瓜栽培在各县县志及农业志中均有记载,其中《宁县志》中记载:“栽培历史久,主要分布在川台地。地方品种有花皮(南义寨子河所产最佳)、灯笼红(以泾河川为多)等”;《庆阳县志》记载:“甜瓜(梨瓜)地方品种有灯笼红、青皮梨瓜、绿皮梨瓜等”、“庆阳城崭山湾梨瓜享有盛名”。另外,古人在赞美宁县政平时有诗曰:“百鸟啼鸣传两省,雄鸡一唱唤四县,政平香瓜脆又甜,泾马古渡数千年”,也提到了香瓜。《宁县农业志》中记载:“甜瓜,又名梨瓜、香瓜。宁县栽培历史久,分布广,多种植于川台地,味甜质佳,香气扑鼻。尤以南义寨子沟所产甜瓜最为有名。形体硕大,肉厚清脆,多汁,味甜,质量上乘”。80年代后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逐渐替换了传统方式和地方退化品种,庆阳香瓜逐渐走向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庆阳市加大开发力度,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指导,香瓜已成为陇东黄土高原区旱地推广种植的优势品种,实现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的周年生产,四季供应。

张家川红花牛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甘肃东南部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回族聚居区,地处东南、西南季风交互影响的边缘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在1486-2659米,年降水量600毫米,日照时数2044小时,无霜期163天。陇山巍峨,峻岭重叠,为温寒半湿润区和温寒湿润区,气候偏冷,雨量充沛,有大片宜牧草山、草场,放牧草地面积达到54.1万亩,野生牧草154种,饲草年产量1.4亿公斤,载畜量折牛单位9.17万头,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81年实施了全县黄牛改良项目,30多年来通过采用西门塔尔肉牛与当地秦川黄牛的杂交改良,形成了种群稳定的地方品种-红花牛。富有科学营养价值的蚕豆、箭舌豌豆和紫花苜蓿在全县有较大的种植面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广大回汉群众有着经营畜牧业生产的悠久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草原保护、饲草料综合利用、畜种改良、疫病防治、接犊育幼、饲养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及人工种植牧草,为“张家川红花牛”的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而且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张家川红花牛生产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为了探索优质高效肉牛生产繁殖模式,引导养牛业向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张家川红花牛”肉牛繁育生产基地。县委县政府目标明确,高度重视,全力扶持,一抓到底,抓出了成效。畜牧部门始终把以西门塔尔为父本的递进杂交改良作为基础性良种工程,制定长远的肉牛改良规划,确定科学发展目标,组织开展黄牛冻配改良,经过五十多年的黄牛冻配改良育种工作实践,累计完成西门塔尔杂交冻配改良牛18.36万头,建成了优质的“张家川红花牛”繁育核心群,形成了体型好,耐粗饲,生产性能高,牛肉肉质优良的特点。加强饲养管理,形成了集良种扩繁,冻配改良,养殖技术推广,良种繁育,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为一体的生产管理模式,为大力发展“张家川红花牛”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张家川红花牛”是张家川县畜牧产业中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显著、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畜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