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青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田鱼灯舞相传始于唐代,据清康熙《青田县志》记载,刘基以鱼灯舞形式操习兵阵,逐步形成鱼灯舞。灯具是根据瓯江淡水鱼的形象制作,舞蹈是依据鱼类生活习性而编排,伴奏音乐是以民族乐器为主,服饰以古代武士形象打扮。艺术特点是“背得活、舞得泛、跳得高、...

青田石雕是一门融合制作性、技能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传统美术,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包括原材料选择、传统雕刻工具使用、表现手法和工艺流程运用、创作题材构思、雕刻技艺传承等。雕刻时交替使用圆雕、镂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通过相石、开坯、雕琢、...

刘伯温(1311-1375),名基,被誉为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伟人”,与中国历史上的姜子牙、诸葛亮齐名为三大军师。应朱元璋之邀,赴金陵辅佐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统一中国。明朝建立后,帮朱元璋制定《大明律令》等法令律例。朱元璋赞其为“学贯...

青田传统榨油技艺始于唐代以前,章村乡明代就已用油车榨油,清代达到鼎盛,《丽水县志》、《青田县志》均有记载。青田县是我省油茶主产区之一,素有“浙南油库”之称。油茶抗逆性、抗病性强,不需施用化肥农药,是天然的有机食品。传统榨油形式有打板凳油、拗...

青田鼓词由隋唐时“变文”演变而来,明清时期已见流传,俗称“唱词”。一人表演,用本地方言演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结合。词句以七言为多,朗朗上口,通俗易懂,道具简单,节奏整齐,板式变化丰富。青田鼓词可分为“平词”、“大词”两种。“平词”又称鼓架...

青田龙舟节又称划龙舟、划龙船,相传始于南宋,兴于元,盛于明清。清朝康熙版《青田县志》和民国七十六年台北市青田同乡会编纂的《续修青田县志》中都有记载。属于群众自发组织的传统民间活动,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进行。龙舟队以村为单位组建。活动中有...

青田百鸟灯舞历史悠久,清康熙《青田县志·岁时风俗篇》载,唐景云年间已有百鸟灯舞。灯具是根据鸟类为原型制作,舞蹈以队形、鸟形与舞鸟人的组合舞蹈变化为主,历代传承的“龙摆尾”、“四方阵”、“双飞燕”等走阵与“雀跃”、“鹰转”、“燕惊”等舞步别具...

  太公祭是存续在浙江文成县南田镇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为对象的家族及地方先贤祭祀礼仪习俗。   “太公”是后世对明代著名历史人物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的尊称。文成县是刘伯温故里,文成县以刘基谥号得名。文成县南田诚意伯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贤公祭日在刘基诞辰的农历...

  青田石雕是以青田石为材料的传统石雕艺术,因取材于浙江青田县所产优质叶腊石而得名。青田石质地温润,脆软相宜,色彩丰富,花纹奇特,既是篆刻艺术的最佳印材,又是石雕艺术的理想石料。   据史料记载,青田石雕工艺发端于六朝时期,讲究因材施艺,因色取巧,有相石、开坯、雕琢、封蜡...

  灯舞古已有之,清代就有以灯为道具舞出文字的“灯舞”记载。每逢年节(尤其是元宵节)或祈雨、祭祀、乞求丰收等仪式,宫廷和民间往往都会进行灯舞表演。起初,灯舞以摆字为特征,后逐渐发展成以彩灯排列构造图案、创生意境的民间舞蹈样式,流传于全国各地。按灯彩外形区分,灯舞主要包括模拟动物的龙灯舞、狮子灯舞、鱼...

  刘基(1311—1373),字伯温,溢号文成。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刘伯温传说源远流长,在其家乡浙南青田、文成一带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说或表现刘伯温的胸怀大略、足智多谋,或表现他的仁心仁术、关爱百姓,或表现他的为官清廉、执法如山,反映了劳动人民对正义、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善良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