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如皋市特产

南通蓝印花布

南通蓝印花布为纯手工制作,图案有断刀特点,产品上具有在染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冰裂纹;色花比较完整、图案自然、美观、分布合理;允许有轻微色差,无明显搭色、集中的小色点和影响外观的露底。

南通长江河豚(养殖)

河豚被食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有两千多年了。古时,南通从西周至东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属吴国,后越国灭吴国,于是属越国。当时这里就有品尝河豚的习俗,当时食河豚之风盛行,而南通丰富的河豚资源使得人们大量品尝这一天下奇鲜成为可能。

如皋黄鸡

如皋历史上农作物以旱杂粮为主,农民较穷,居住草房,家家屋后都植有竹、树,以防风沙,饲养的家鸡放逐于其中,任其自由觅食,日落而归,饲喂亦以杂粮为主。产区人们素有春夏食炒仔鸡、入冬后炖鸡汤进补习惯。清乾隆年间家庭养殖发展较快,农家养鸡亦已普见。清嘉庆年间(1804年)《如皋县志》记述:“鸡,家之常畜,品种有‘花鸡’、‘獐鸡’”。獐鸡即指羽色如獐毛的地方土鸡,俗称 “三黄鸡”。产区人们视黄色是吉祥和兴旺的象征,长期有目的地选择具有三黄特征、靓丽清秀、中等体型、味美汤鲜、肉质细嫩的品种,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加之南方消费者对中等体型黄鸡的偏好,促进了如皋黄鸡的选育及遗传资源的定型。

如皋黄酒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北冀,位于长江、黄海“T”型交汇处,拥有百岁以上长寿老人300余人,被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认定为世界六大长寿之乡之一。在百岁老人中,经常喝地产黄酒和自制米酒的占66.2%,如皋黄酒成为如皋人长寿的密码之一,如皋黄酒与如皋长寿已相互演绎。

下原蘘荷

说起蘘荷,许多南通人并不陌生,嗜好者不少。它是如皋下原的特色农产品之一,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茗荷、野姜等。蘘荷食用部分为花苞,呈纺锤形,颜色紫红;烹饪后口感脆嫩,姜味芳香略带麻涩,且回味微甘。《本草纲目》记载,蘘荷对治疗便秘、糖尿病有特效,因而也有“亚洲人参”美誉,已成时尚的天然营养保健蔬菜之一。下原蘘荷食用部分为花苞,呈仿锤型,颜色紫红,长 5cm~8cm、直径1cm~2cm 、单苞重5-6克,熟制后,口感脆嫩,姜味芳香,略带麻涩,回味微甘。

泰兴香荷芋

泰兴香荷芋子芋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微弯曲。表皮光滑,呈淡褐色,鳞片纤细,呈深褐色,节间短,顶芽充实,粉红色。肉乳白色,质地细密、清香。蒸煮后香气浓郁,表皮完整不易开裂,表皮其鳞片颜色变化小,肉灰白色,细腻滑润、微甜香糯。泰兴香荷芋富含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泰兴元麦

据史料记载1956年,陈毅元帅率中央代表团进藏时,给西藏带来了4000棵苹果苗木,在拉萨、林芝进行试种,取得初步成功后,在保护区的几个乡镇进行大面积推广,经过多年试验、探索、改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栽培模式和独特的产品。1971年,西藏著名的歌唱家才旦卓玛把林芝苹果带到了北京中南海,作为礼物送给国家领导人品尝。1977年,林芝苹果在西南地区水果品质鉴定上获得金奖,此后林芝苹果多次参加国家农业部组织的苹果品质鉴定会,获得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林芝苹果在全区家喻户晓,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泰兴荞麦

泰兴种植荞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代。新中国成立后,据《泰兴县志》记载,泰兴荞麦1953年总产为1797.95万kg,1954年总面积为1.63万hm2,1964年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33万hm2左右,成为当时泰兴地区主要的晚秋作物之一。株高70-90cm,花被片椭圆型,基部呈绿色,中上部为白色。果实为瘦果,三角形,棱角较锐,果皮光滑,无腹沟,籽粒褐色。全生育期80d左右。

泰兴花生

泰兴盛产花生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上乘,为传统闻名的“猪、油、酒”三大特色之一。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泰兴市农科所采用高新技术孵育,成功推广出了泰花一号、泰花二号、泰花三号新品种,具有保持原有品质、大幅度提高产量、趋于优质专用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