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特产

南汇水蜜桃

南汇水蜜桃,桃者,春华而夏果。其果,一观,细软绒毛,白里透红;一嗅,果香四溢,沁人心脾;一抹,吹弹可破,果皮即落;炎夏酷暑,轻咬一口,柔嫩多汁,入口甘甜,沁人心脾,润入肺腑。南汇水蜜桃与世界各地之桃,皆渊源颇深,不可不谓之“桃李满天下”

彭镇青扁豆

据《彭镇镇志》记载,1992年,民间一种似“猫耳朵”的扁豆传入彭镇;1993年开始试种推广,此后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攀升,因豆荚肥大、吃口软糯、营养丰富而深受市民欢迎,人们称之为“彭镇青扁豆”。1999年,泥城镇(原彭镇镇)荣获“中国青扁豆之乡”称号。同年,建立青扁豆研究所,专业研究青扁豆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提高苗体质量及座果率,增加效益。本世纪初,上海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诞生,自此,彭镇青扁豆的发展走上了“产加销研学”一体化规模建设的道路。在沪市场占有率达到97%,辐射周边5个乡镇,1万多种植户,辐射面积1200公顷,年产量65000吨,成为了泥城人民的“金豆豆”、上海市民的“宝贝豆”。

崇明水仙

水仙在上海崇明具有悠久的栽植历史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本土花卉,历来与松江的银柳,嘉定外冈的腊梅并称为上海花卉界的“三宝”,而崇明水仙可以将花期控制在春节前后,俗称为“迎春第一花”。 “崇明水仙”作为上海地方特色花卉、特色资源,与漳州水仙齐名,是我国两大水仙品系之一。据崇明县志记载,明朝正德年间水仙在崇明已经开始栽培,至今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而作为商品花卉生产也已经有100多年了,它是上海唯一具有地理标志性的花卉品种资源。据上海园林志记载,崇明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年产水仙花商品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远销上海、天津、北京、江苏等地,“崇明水仙”曾著称于上海等地花卉市场。 崇明水仙与漳州水仙是我国著名的两大地方特色水仙,但花型不同,漳州水仙以单瓣为主,而崇明水仙则以重瓣为主,重瓣水仙比起其他品系的水仙有花形优美、香气浓郁、花期长等优点,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后,优质崇明水仙成品球已大量上市,为上海花卉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崇明沙乌头猪

沙乌头猪是太湖流域著名的地方猪种之一,以产仔数多、繁殖力高而著称,属于江海型猪种,产于长江口的崇明岛,是我国猪种繁殖力强,产仔数多的著名地方品种。沙乌头猪在崇明有着悠久的饲养历史,早在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崇明岛居民便开始饲养。经过长期的自然、社会选择,明清时期岛上已形成了独特的沙乌头猪品种,形成了具有体型紧凑、体质结实、行动灵活。头中等大,面长短适中、额部皱纹较浅、玉鼻。耳大下垂略短于嘴筒、耳根微硬。背腰平直或微凹,腹大下垂但不拖地、乳头8对以上。毛色黑、腿部有皱褶,四脚有白毛 (俗称四白脚)等体型外貌特征,同时具有性成熟早(3~4月龄)、繁殖力高(初产13头,经产15头以上)、耐粗饲、泌乳力强、使用年限长等优良特性,而且尤以肉质鲜美、嫩而多汁等特点闻名于世,特别对低温、潮湿的海岛地理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为上海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种猪之一。

崇明金瓜

金瓜又名金丝瓜、搅瓜、茭瓜等,为葫芦科南瓜属美洲南瓜中果肉经搅拌呈丝状的一个变种,一年生草本植物。金瓜以食用老熟瓜为主,成熟瓜皮金黄色,故名金瓜。又因其瓜肉经搅拌自然形成晶莹透明的金黄色细丝而称为“金丝瓜”。瓜丝味形似海蜇,因此又有“植物海蜇”、“素海蜇”的美称。 上海地区金瓜栽培历史悠久,传说在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00年前后)崇明岛已有金瓜栽培,其他县在清朝后期至中华民国初期栽培也较普遍,当时常称金瓜为珠瓜。据查,除《崇明县志》(1989年)的蔬菜种类中载有金瓜以外,《上海农业志》(1996年)载有金瓜、《上海名特优新农产品大观》(1994年)载有金瓜、《金瓜栽培与加工》(2009年1月)均有金瓜记载。但从20世纪40年代以后,上海地区仅崇明县仍有栽培,其他县金瓜栽培逐渐消失。

三林崩瓜

据清同治《上海县志》载,沪郊西瓜最有名的还数三林塘崩瓜,形状与圆形的一般西瓜不同,呈长椭圆形,中部略粗,皮呈淡碧色有网络状花纹,枚不大,二、三斤左右,极脆薄,瓜熟时弹指可破,传说每当雷雨过后或在瓜田梗上走路,脚步稍重,该瓜常迸裂满地,故名崩瓜。皮薄瓤黄,籽红,其甜度高达17度,食之爽口,食后余味不尽。 三林崩瓜原多栽于三林乡东南部同济、荻山、金光、南阜等村,清末明初产量最盛。抗战时期侵华日军曾掠夺瓜籽于日本改称“嘉宝”。解放后,实行计划种植。在“以粮为纲”年代,瓜田面积越种越小,渐趋衰弱。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海农科院从日本引回崩瓜原种“嘉宝”籽三百粒,交三林公社种籽站,由老瓜农试种0.7亩,但瓜汁甜度也达11度,瓜瓤组织细腻,已非一般西瓜所能及,因而能保持“三林塘崩瓜”的盛名而不坠。 2007年,浦东新区正式将“三林崩瓜”列入新区抢救性传统品牌项目。为了让“三林崩瓜”重见天日,三林镇政府在川沙新镇临空农业区创建了三林崩瓜特色农业基地,对崩瓜种子进行提升培育,并在市、区农委的政策扶持下,将此列为科技兴农项目。经过专家的努力,经提纯复壮,品种筛选和改良。三林崩瓜已进入批量种植,并保持了原有的优良特征。

崇明白山羊

据有关文献记载,嘉靖四十年知县范性所修的《崇明州志》,最早记载了“崇明白山羊”养殖情况,后经历次修志,1990年对崇明白山羊有了更详细的记载,据崇明县志(1949—1988卷二自然地理P91)记载,崇明白山羊属长江三角洲地方羊种之一,是在崇明特定水土条件下孕育而成的特有地方良种,是崇明传统特产之一和优质农产品。崇明白山羊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系全国重点保护和发展的家畜品种,列为我国重要出口商品,1978年被国务院定为“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生产基地。崇明白山羊全身是宝,其羊毛洁白而富有弹性,未经阉割的幼龄公羊颈背部的领鬃毛称为“细光峰”,毛长、直、尖、弹性始终如一,更是制造高级毛笔及机密仪器刷子的特种原料,被列为世界笔料毛的珍品,其羊肠又是制作医疗手术用缝合和乐器弦线的上佳原料。崇明农家早在数百年前就已饲养白山羊,民国时期,养羊已经成为农民普遍从事的家庭副业。崇明白山羊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已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食和偏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