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特产

普洱茶

产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自治州和澜沧江沿岸各县,多经普洱运销各地,普洱茶即因此而得名。属于黑茶。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

楚雄滇撒猪

在云南楚雄,有80%的农家,都饲养着一种名叫滇撒猪的猪,给它们喂一半青草、一半饲料就能正常生长。当地人用“长肉像洋猪,吃草像土猪”的顺口溜,来形容这种猪的优良性能。撒坝猪,被滇西北的彝族人饲养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具有野性强、抗病性强、肉味好等特点。(除了大家熟知的云南斗牛大赛,楚雄地区的滇撒猪每年也有各种比赛)

楚雄撒坝猪

撒坝猪原产于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撒营盘镇,分布于昆明市的富民县、安宁市和东川区及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各县、市,养猪历史悠久但形成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能适应低热河谷和高海拔(海拔556m-3000m)环境,适应性强,耐粗饲,肉香味美(肉的氨基酸含量高),是云南的一个高原特色优良猪种。

白竹山茶

双柏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民国摩刍县地志》记载:“摩邑宜茶之地甚多,如城外之苍山,妥甸之老黑山,雨竜之土封山麓、白术山麓,乌上法脿街附近各处,极适种茶”。1942年法脿人姚兴存从景东县引进云南大叶种茶,在法脿镇白竹山进行种植取得成功;《双柏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鄂嘉有零星种植茶树,建国初期,各级人民政府积极倡导扶持发展茶叶生产。1958年法脿公社抽调一批青年开发白竹山种植茶叶,带动了白竹山茶的生产发展”;经近70年的驯化栽培,形成了白竹山茶的特有品质。 白竹山茶是双柏县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产地素有“高山云雾出好茶”之美称,该区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日照短且多雾,无霜期长,森林植被好,茶树萌芽早,生产周期长;种植品种为云南大叶种茶群体种,茶树生长旺盛,芽壮毫丰、叶大质软、持嫩性好,茶叶的茶多酚、咖啡碱等内含成分高,形成了甘醇回味,经久耐泡的特有品质;曾任楚雄州副州长的李家龙同志到法脿镇白竹山茶叶基地视察时,为白竹山茶题词—“深山瑰宝、虎乡珍品”,对白竹山茶给予了高度评价。 白竹山茶经过多年的发展,生产管理经验丰富,生产工艺日臻成熟,摸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生产加工方式,形成了系列名优品牌产品。其中白竹山茶的“云雾龙爪”参加了1995年11月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昆明科技成果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交易会,荣获银奖;1999年3月白竹山茶 “碧螺春”、“白竹银毫”被《中国云南名茶大观》收录;在2002年6月云南省第二届茶叶交易会名茶评比中“碧螺春”荣获金奖,“白竹银毫、云雾茶”获得银奖;在2000-2002年连续三届“云茶杯”评比中“白竹银毫、碧螺春”双双荣获“云茶杯”金奖,并认定为云南名茶;2005年“白竹山”品牌被农业部、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优秀知名品牌;2008年1月白竹山“云雾茶”被中国名优名牌产品推广中心认定为中国名优产品。白竹山茶中的“白竹山”品牌于1994年10月、“喜郎”品牌于2004年10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注册,成为在白竹山茶上使用的商标。 随着白竹山茶产业的不断发展,白竹山茶品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虎笙文化的发展,2000年4月白竹山茶产地法脿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实现了地方特色产品和特色文化开发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县镇党委、政府已将白竹山茶列入绿色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于2007年5月成立双柏县白竹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整合白竹山茶叶资源,进一步培强壮大白竹山茶的生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