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阳高腔,源于宋元南戏,是我省稀有剧种之一,历史悠久,被誉为戏曲的活化石,号称“松阳调”,现存于松阳玉岩一带。于元末明初成演,清乾隆、道光年间颇为兴盛。2006年,松阳高腔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松阳高腔原有唱腔曲牌108...

黄家大院位于松阳县望松街道乌丼村,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完善于民国九年。由当时松阳首富黄中和祖孙三代历时六十余年苦心经营,精心规划构筑而成。百寿厅、武技楼、竹菊轩、梅兰轩等是黄家大院的精华部分,用材考究,做工精细,颇具地方传统特色。建筑木雕精美...

道惠夫人会是玉岩道惠、程路、程岭根等七个村以庙会的形式共同纪念陈十四夫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陈十四夫人,名叫陈贞姑,福建福州古田县人,生于唐朝年间的农历正月十四。因陈十四为民除妖,护佑黎民,死后被尊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道惠夫人会为农历正月十四...

竹溪锣鼓属于锣鼓乐,由民间多种锣鼓调扩变而成。鼓进变化多样、节奏稳健、风格独特。每逢婚丧喜庆、添丁加口等场合,都会邀请竹溪锣鼓前往表演。 竹溪锣鼓由五人组成乐队,配有大鼓、板鼓、大镲、小镲、响木、大苏钹和小锣。演奏时,分固定坐式和行走演奏。...

畲族是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生哈”,意指居住在山里的客户。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的口头文学,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内容,可分叙事歌、小说歌、传统山歌和现代山歌四种类型。 畲族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大部分是即兴演唱...

《风土记》载:“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正中节,故作种种物避邪恶。”因此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包薄饼的习俗,还有在门楣上插艾叶,饮端午茶等习俗。 松阳端午茶,又名百草茶、百家茶,相传是叶法善采制的卯山仙茶,经洗、切、揉、炒、晒制而成。每逢...

    《松阳县志》载:“唐开元年间,道教法师叶法善建淳和仙府、司授道教音乐。”松阳道教音乐,尚存一百多首,曲牌有《初上歌》《迎神曲》等,其演奏风格融合了宫廷音乐、法事音乐、道场音乐等 表演形式有唢呐鼓乐、丝竹鼓乐、有独奏、打镲吟唱、帮唱等...

 叶法善(616年—720年),松阳人,字道元、号太素、唐朝著名的道教宗师、政治家。出生道教世家的叶法善是个深通摄善占卜、吐纳之术,精通艺术、诗词、音律、医术,自唐高宗起历经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是最得朝廷尊宠的道士和传奇人物,享年1...

松阳驱邪巫画,当地老百姓又称为"豺画"。是当地神汉巫师或民间画师以猛兽为原形,在木板、宣纸或动物龟壳上绘制而成的独特绘画形式,造型诡异乖张,被当作神灵供奉用以驱邪,是民间巫文化的特殊表现方式。 山里人通常把虎、龙、豺当成镇邪的神灵来对待,请...

云和八步洪拳由十八世纪末,清末著名拳师、辛亥革命志士、处州双龙会首领之一——李春贤始创以来,已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李春贤师从奇人凤阳婆和南少林高僧陈德标,在传承发展中巧妙地整合运用,而独创了云和八步洪拳,曾一度盛行于云和县、松阳县、龙泉...

  高腔是明代弋阳腔与后来的青阳腔流变派生形成的诸声腔剧种。在几百年的流变过程中,弋阳腔各分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与各地民间音乐有不同程度的结合,由此形成各地高腔不同的音乐风格。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浙江八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属单声腔剧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