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必吃餐厅 ...更多

老街口私房菜

老街口私房菜,位于千年古镇――大通澜溪老街口,是游览老街的必经之处,地理位置优越,店铺内外环境纯朴优雅,装饰风格映射岀民国鼎盛时期的大通老街繁盛景像。 老街口私房菜,临江亲水,是您和您的亲朋相聚老街的最佳去处!相座老街口,茗一壶清茶,听小上海的一曲琴声,所有烦忧的曾经都随这滔滔江水东去!!!

铜雀台金陵大酒店

铜陵铜雀台金陵大酒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坐落于风景如画的铜陵天井小镇文化旅游区内,东临铜文化园,南接天井湖,西邻长江和笠帽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天井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市政府、万达广场约10分钟车程,火车站、汽车站等商业繁华区均在20分钟左右车程,距省会合肥约120分钟车程。 铜陵铜雀台金陵大酒店是由铜陵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豪华酒店,委托南京金陵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是一座具有浓厚汉文化气息的主题酒店。

大通鱼行

大通古镇,横跨鹊江(系江心“和悦洲”与长江南岸之间的夹江)两岸,境内江(长江)河(灯笼沟、青通河及其支流澜溪河)湖泊(祠堂湖、新一湖、水桥湖、白浪湖、缸窑湖)密布,更因其处于“长江拐弯(长江自西向东奔流至大通因遭遇长龙山阻挡转而向北流去,大通因这洄水湾形成江边天然良港),大海回头(因东海的海潮溯江而上抵达的最远点是大通,故有“大海回头”之说)”之处绝佳的地理区位,海上洄游鱼类一直沿江溯游而上洄游至此产卵,因此造成大通江段水产资源特别丰富,各种鱼、虾、蟹、鳖等江鲜产品应有尽有。这便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长江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为何设在大通和悦洲上的原因。

铜陵市经典名菜 ...更多

山粉圆子烧肉

山粉圆子烧肉是具有浓郁枞阳地方特色的一道名菜,历史传承悠久。山粉圆子烧肉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腻,香脆可口,有“长寿土菜”之誉。其食材为枞阳当地产的山芋淀粉和农家黑猪肉,山芋粉常用作炒菜时的调料,也可以作为主料和其它的菜肴进行搭配。

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始于春秋,在北宋时期,已被列入朝廷贡品。因姜嫩皮白而得名,品质上乘,有“中华白姜”之美誉。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味辣而不呛口。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促进睡眠、养胃、和肠、护肝等功效。铜陵白姜加工制作技艺也已成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人种姜、卖姜、制姜,千年不辍,是家家户户日常必不可少的菜肴。

生付烧肉

在枞阳,说到生付烧肉,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无论是平日里的家庭小聚,还是逢年过节时的胜友如云,生付烧肉都是最受欢迎的一道特色菜。枞阳的生付烧肉,色泽金黄,内如丝肉,咸香爽口,细致绵空。食材,选用的是枞阳县项铺镇生产的正宗生付,猪肉以本地黑猪肉为佳。

红烧华鱼

华鱼,大通当地人称其为“华达子”,因鱼身修长,有长江美人鱼之称。该鱼一般生长于淡水,尤以铜陵内湖居多,含有丰富营养物质,肉质细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为食补佳品。因当地吃法以红烧、白汤为主,红烧多为鱼身,香浓鲜辣,美味可口。

铜陵市特产手信 ...更多

铜陵凤丹

凤丹,又名铜陵牡丹、铜陵凤丹,属江南品种群,其根皮有镇痛、解热、抗过敏、消炎、免疫等药用,具有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细、亮星多、久贮不变质等特色,素与白芍、菊花、茯苓并称为安徽四大名药,亦是中国34种名贵药材之一。

无为螃蟹

无为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 之意,自隋朝始建以来,已有1400余年历史,宋代曾与临安、扬州、寿春并称“全国四大名城”;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无为是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和“渡江第一船”始发地。无为地处皖中,临江滨湖,承东启西,全县总面积2022平方公里、人口121.4万,现辖20个乡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处于长三角经济圈辐射范围之内,紧邻芜马铜经济开发带,是皖江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全国闻名的“电缆之乡”、“劳务之乡”,“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无为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水产品、棉花、油料总量跻身全国百强,特色农产品有螃蟹、荸荠、田藕、席草等。其中,棉花年产量超百万担,为全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富饶的土地下还蕴藏着煤、石灰石、石油、天然气、铜、铁等20多种矿产资源。西北部有低山丘陵,东南部为平原沙洲区。境内河沟纵横交错,池塘星罗密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170.5毫米,年均气温15.8℃。无为地方土特产有无为螃蟹,甲鱼, 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无为板鸭,荸荠,田藕,席草,鹅等等。 无为县是安徽省水产大县,全县拥有水域面积40万亩,长江水域岸线80多公里。境内有裕溪河、永安河、西河、花渡河等水系约260多公里,水质优良。据考证,无为自春秋始,江边捕鱼已兴起;明清时期,江边鱼苗鱼种饲养技术逐步提高;20世纪50年代,代表无为渔业的“三官殿鱼苗培育法”已成熟,三层流刺网、江中地拖网等渔具由无为人发明,并编入水产院校教科书;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安徽省实施渔业富民工程以来,无为县渔业更是连上台阶、连创辉煌,跻身“全国渔业百强县”,连续多年获评“全省渔业富民先进县”。 无为螃蟹生产历史悠久,扬名省内外,螃蟹文化源远流长。《无为州志》嘉庆年鉴记载:“无为泽国,类之繁,其鳞介乎!……小类介若龟、鳖、虾、蟹、螺、蛤、蚌、蚬之属”;同在清嘉庆年间,无为籍诗人吴之联有多篇诗句描写无为特色螃蟹,其中诗篇《南山道中》:“碧山无数耸棱嶒,策蹇秋原兴可乘。野菊依崖金簇之,丹枫藩谷锦层层。长溪蟹壮争编箔,曲涧鱼肥亦下罾。逐路奚囊留好句,低回一任暮烟凝。”盛赞无为螃蟹体壮质优。在现代,无为螃蟹开始走出无为,作为一种美食与地方特产,长期是国宴、高端宴会招待重要客人的首选,声名传播于各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国宴招待时留给尼克松先生印象最深刻的美味螃蟹,就是产自无为县。1979年,为适应日益兴起的水产发展需要,无为县成立水产局统筹管理全县水产业发展,并在各乡镇设立水产站指导渔业生产,作为主导产业的螃蟹,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目前,螃蟹养殖遍及全县20个乡镇,养殖面积15.8万亩,产值近12亿元,并已形成苗种培育、成蟹养殖、品牌营销、渔需服务、暂养储运等较完善的产业链。其中河蟹产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个,无公害养殖基地3.5万亩,拥有无公害水产品产品5个、绿色水产品6个,专业螃蟹交易大市场1座。无为螃蟹以其独特的品质、优质的口感、强大的品牌效益而备受社会各界认可,素有“中国螃蟹看安徽、安徽螃蟹看无为”之说。 无为螃蟹背甲壳呈青灰色,有光泽,腹为白色,金爪丛生黄毛,色泽光亮,脐部圆润,向外凸,肢体连接牢固呈弯曲形状。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及各种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其中维生素A还具有调节表皮及角质层新陈代谢的功效,可以抗衰老,去皱纹,微量元素还有抗结核作用,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无为螃蟹品质的独特与无为地区优越的地理水文环境密切相关,水域广阔,滩涂广袤,生态环境好,生物多样性等天然优势为生产优质螃蟹提供了必备的自然环境。无为地处北纬30°56′21″——31°30′21″,东经117°28′48″——118°07′25″,季风气候明显,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 1200毫米,境内地貌总的特征是“山环西北,水聚东南”。大体为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县境东部以圩区、洲地、平畈为主为主,占县总面积近65%,水网交错;县境西北地区环山,以低矮丘陵为主,有河流分布,排水较好。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呈酸性和微酸性,提供了河蟹养殖所必备的土质条件。长江滩涂面积广阔,境内河网密布、沟壑成群,淡水养殖和天然优势明显,地理环境优越;在县内的水域中饵料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大部分池塘、河沟以及部分中小型湖泊都属富营养型,据统计,浮游植物中藻类有七个门,三十三个属,约70余种;浮游动物十六属,约65种底栖动物种类有十七余种,为螃蟹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螃蟹生长、繁殖。 无为人对美食品质要求较高,特别是美食颜色、口感以及食品安全,全县螃蟹养殖普遍采用“种草、移螺、优苗、活水、稀放、混养”十二字养殖法和“生态养蟹”、“蟹鳜套养”、“虾蟹混养”等模式,养殖技术、养殖效益、成蟹品质在全国均居前列。 无为螃蟹独特的优异品质与其重视养殖水草密切相关,俗说“蟹大小,看水草”,无为螃蟹在生产过程中着重水草管理,将其贯穿整个养殖周期,确保生产的螃蟹颜色新鲜、口感适宜、质量安全。养殖塘的水草覆盖率通常保持在2/3左右,水草的品种在两种以上且各种类型的水草做到合理的搭配。池塘四周沟内种植伊乐藻,约占整个塘口的20%左右,利用其特性作为过渡性水草。在池塘中间滩涂平台上以种植轮叶藻为主,搭配一些苦草、金鱼藻等,轮叶黑藻的覆盖率约占50%左右,轮叶黑藻具有喜高温、蟹喜食、不易破坏的特点,是河蟹的中后期生长的避暑、栖息、蜕壳和避敌的理想场所,苦草和金鱼藻都是河蟹喜食的品种,覆盖率控制在20-30%。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无为螃蟹的健康发展,出台《无为县“大蟹”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统筹全县螃蟹产业健康发展,实现“规格做大”、“品质做优”、“品牌做响”、“产业做强”的目标,并先后举办两届“无为长江特色水产节”宣传我县水产特色。 正是深厚的人文历史、独特的环境优势以及政府高度重视使无为螃蟹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产量不断提高,带动群众致富能力日益显著。

凤丹

凤丹,又名铜陵牡丹、铜陵凤丹,属江南品种群,其根皮有镇痛、解热、抗过敏、消炎、免疫等药用,具有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细、亮星多、久贮不变质等特色,素与白芍、菊花、茯苓并称为安徽四大名药,亦是中国34种名贵药材之一。《中药大辞典》明文记载:“安徽省铜陵凤凰山所产丹皮质量最佳”,故称凤丹。

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作为姜中极品,生长环境特殊,不仅有着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地质土壤,而且种植工艺独特。铜陵白姜与其他生姜相比有其特有的品质特征,这一质量特色的形成,除了受产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白姜品种之外,主要是与独创的栽培方法与种植工艺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传统姜阁贮姜保种催芽法、姜棚遮荫法和高垅高畦栽培法等,其栽培技术已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陵白姜栽培技艺。

铜陵市文化遗产 ...更多

         竹马灯分布于沿江江南一带,铜陵地区主要是钟鸣镇及周边市县,钟鸣镇竹马灯主要组织制作演出地在该镇牡东村白牡岑自然村,每年春节期间到周边村庄游玩。 相传明末清初,该村西南方有一山在夜里可听到马铃声响,后又有人发现一个红脸大汉,经村里掌门先生及族长们商议,可能是"......

        铜陵县顺安镇凤凰山地区是铜陵县凤丹的原产地,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 凤凰山药用牡丹的生产已经有了一定规模"铜凤牌"凤丹皮多次获省优质名牌农产品称号。 铜陵县顺安镇(原新桥镇)凤凰山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南方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和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药用牡丹之乡......

        枞阳县西周时为宗子国,西汉封五年(前106年)置县,晋代陶侃曾任枞阳令。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隋末,县治一度迁至今会宫乡城山;南宋末,县治迁至枞阳镇。1951年更名为湖东县,1955年7月1日始改今名。枞阳是"诗人之......

 大通鹊江龙舟赛由来已久,最早是由抛棕入江悼念屈原的习俗演变而来的水上运动项目。龙舟分青、赤、乌、白、黄等颜色,均扎制龙头龙尾,各条龙的中轮或船艄均竖有龙旗,个别不加装饰的简称"赤膜龙",后又发展有彩船、赛船,有舵公和挠手。比赛时,各船鸣锣击鼓,激励助兴竞渡,岸上还有观众喝彩助威。彩船主要伴助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