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万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安县是江西省吉安市南部的一个山区县。全县30万人口,国土面积2051平方公里。该县南与赣州市连界,赣江由南到北纵贯全境,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闽粤湘桂水陆相接的驿道要津。该县为非纯客家县,居住着很多客家人,他们的始祖在中原,龙脉在洛阳。...

股子灯是万安夏造镇民间艺人结合山区特点,以太平灯为基础,吸取龙灯、鲤鱼灯的优点,创造性地把龙灯分成单独的一股股,便于舞蹈和造型,故名股子灯。其造型优美,制作精良,融竹艺、剪纸、彩绘等于一体,表演花节完整,表演灵活多变,程式套路规范,民俗色彩浓郁。...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文家村人,南宋民族英雄,以忠烈名传后世。他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建立了蒙古汗国。从1235-1279年,蒙古与南宋之间的战争持续了40多年,南宋终被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文天祥毁家纾难,组织义军,举兵抗敌,历尽艰辛,兵败被俘,囚三年而始终坚贞不屈,慷慨殉国。他的浩然正气与日月同辉。...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永丰县沙溪人。他出身寒微,幼年丧父,自小由母亲郑氏教他识字读书作文。23岁中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创了平易自然的一代文风,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当之无愧的文坛宗师。...

万安县是江西省吉安市南部的一个山区县,属非纯客家县。全县30万人口,国土面积2051平方公里。该县南与赣州市连界,赣江由南到北纵贯全境,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闽粤湘桂水陆相接的驿道要津。...

万安儿郎灯会,俗称“装儿郎”,是万安县一项古老的民间文化习俗,相传起源于唐宋时期,定型、完善应在明、清时期,民国时已达到鼎盛期。它由宗教活动的演变而来,并随着民间信仰活动发展而完善。清同治《万安县志?风俗》记载:“元宵……百嘉、窑头两市,自十三日起,有所谓‘装船’,穿袍靴、戴神头面游行,各庙划船三次,极热闹。而尤莫盛于城内之儿郎灯,每一神护灯鼓吹者辄数十人,食用素,必斋戒,以祈神佑。”整个活动分为拜坛、出坛、收坛三个部分组成,过去每年的正月十三开始至十六结束,集祭祀、祈福、驱邪和商贸、表演为一体。...

万安民间绘画起源于宗教、巫术类神像绘画,其历史悠久,逾越千年。宗教(尤其是道教)和民间俗神崇拜、巫术等,自古在万安十分盛行。赣江沿岸广大乡村民间一年一度“元宵唱船”、“装儿郎”“做九皇”等活动十分普遍。其时,于祠堂悬挂所绘“元宵画”、“九皇图”等,村民们聚集于画前,举行供奉祭祀仪式。五十年代末,“万安民间绘画”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吸收壁画、国画、年画、漆画、剪纸、刺绣等民间传统艺术元素,自成风格,主要以“万安农民画”这一现代民间绘画的形式发展传承至今。...

泰和县上模乡位于井冈山脚下的泰和县城南面,东临水槎,北接冠朝,南西分别与万安县芦源、枧头交界。传统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其人物结构由钩牌(操线板)、悬丝(8—16条)、傀儡头(含盔帽)、躯干(含服饰)、四肢(含鞋、靴)等部分构成。泰和提线木偶戏的唱词,与当地客家民歌有关,它吸收民歌的精华,唱词口语化,是一种通俗流畅而富有鲜明个性的文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