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必吃餐厅 ...更多

义门小院真源小酒馆

2022年安徽特色美食体验100店-义门小院真源小酒馆以悠然雅致的环境已成为众多网红趋之如骛的打卡重点。朴拙的小院、原色的招牌,从装修设计到细节摆饰尽显皖北建筑简朴美学。在地理位置上,义门真源小酒馆依涡傍漳、地角优越,让食客既可满足口腹之欲,又能享受一段轻松愉悦的用餐时光。

刘一手火锅

重庆刘一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专业从事火锅连锁和特许经营的知名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进取、奋勇争先,将刘一手从一个几百平米的街边火锅小店锻造成一个拥有近500家分店的国际化餐饮集团,在2013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名列第九,年创营业总额超过20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华名火锅、中华餐饮名店、重庆市著名商标等。

涡阳王颖饭店

涡阳王颖饭店(始于1978年)安徽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王颖饭店”自创建四十多年来,秉承家训、店规,潜心操守,由小到大,名号享誉当地,口碑相传市井,在涡阳餐饮业中,成为佼佼者。

涡阳县经典名菜 ...更多

涡阳干扣面

干扣面 是涡阳地方传统名吃, 干扣面顾名思义即沥干面将其反扣碗中, 然后伴料食用。 制作时用煮熟的黄豆芽为辅料, 放入面条, 用盐、酱油、香油、葱、蒜、辣椒油 等调料搅拌均匀, 面条新鲜可口,香味扑鼻。

义门羊肉汤

涡阳县义门镇是汉族、回族和谐共融的古镇,回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受中国传统文化及伊斯兰文化“食可养性”观念影响,主要以牛、羊等为食。义门大将羊肉汤,最早可追溯至清末,那时四代传人李明亮的曾祖父李厨子就已开店掌厨,做羊肉汤生意。民国后期,二代传人李登海接手生意。到三代传人李民修(乳名大将)承袭生意时全国已解放。此时,由于他对祖传羊肉汤做了改进,加之乳名叫大将,于是被乡里乡亲称作“大将羊肉汤”。

涡阳贡菜

涡阳苔干具有色泽翠绿,响脆有声,味甘鲜美,爽口提神之特色,故以清新素雅著称于世,倍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苔干是一种由莴苣状的植物加工成的半干品蔬菜。由于在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纳入宫廷,故得名为贡菜。义门苔干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有食疗价值。经专家鉴定,苔干含有17种氨基酸以及糖、粗蛋白、钙、钾等多种矿物质,是稀有天然绿色食品。

涡阳义门熏牛肉

义门熏牛肉制作工艺经千百年来不断传承探究,形成独到的地方风味。2018年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菜品肉色枣红,鲜嫩发光,肉质紧密,入口软脆,回味无穷,义门熏牛肉已行销全国。被称为“义门三宝:苔干、牛肉、中药草”之一。

涡阳县特产手信 ...更多

亳菊

亳菊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朵大、色白,主产安徽省亳州市。亳菊是《中国药典》冠以“亳”字的道地药材,与 滁菊、贡菊、杭菊一道并称四大药用菊花。 亳菊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能。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人们常用此做药枕,亦健身避秽。 《中华大辞典》载:“白菊产安徽亳州,称亳菊,品质最佳”。《中药志》、《中华本草》称亳菊花在药菊中品质最佳。 亳菊栽培历史悠久,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均与亳菊有亲缘关系。1760年《百草镜》有“亳州产有白色菊花”的记载;山东的济菊,是在清朝时引自亳州;据1936年赵橘黄先生所著的《祁州药志》介绍,祁菊移自亳菊的产地。 历代文人皆有赞亳州诗句,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戏书示黎教授】“古郡谁云亳陋邦,我来仍值岁丰穰。乌衔枣实园林熟,蜂采桧花村落香…若无颖水肥鱼蟹,终老仙乡作醉乡”;宋·梅尧臣【送李密学赴亳州】“倦输关内粟,随请颍州府。治绩最可称,士民将以苏。谯郡君命重,苦县祖风殊…”。“仙乡”、“谯郡”、“苦县”即指亳州。多年来,亳州因药材而闻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药材之乡。

高炉家酒(高炉酒)

高炉家酒产于安徽双轮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其前身安徽高炉酒厂始建于1949年9月)坐落在老子故里安徽省涡阳县高炉镇,是安徽的著名商品。高炉家 酒产品主要有“高炉”、“高炉家”、“和谐年份”等三大系列,高、中、低档9个品种。高炉家酒以世代相守的祖传工艺而酿制,其“浓香入口,酱香回味”的和 谐口感,“浓酱相融,中庸和谐”的和谐品质,“偏高温制曲,原生态酿造”的和谐工艺,被白酒界专家和国家质量检测中心的领导称赞为“浓头酱尾”特点突出, 口感和谐,品质一流。广大消费者也普遍反映该酒“入口绵、回味甜,感觉舒服”。

亳白芍

亳州白芍,简称“亳白芍”,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栽培的芍药,块根入药。掘出根后刮去外 皮加工而成的,称“白芍”。有平肝潜阳,养血敛阴等作用,可治疗头晕、 血虚腹痛、肋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等症。近年来,医药界人士还发现其有效成分芍药甙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涡阳县文化遗产 ...更多

         界首市扁担戏俗称"小桃子",又名猴头人子,一台戏,独腿戏。其流行区域主要在界首市芦村镇小徐村,小徐村位于芦村镇东北部,东与太和县接壤,北依河南郸城县,是一个偏远乡村,交通不便,群众生活穷困,为了生计,村民学会了一些耍猴、说唱艺术。大约在清末同治年间,由......

        拉魂腔简介 拉魂腔源于清末民初,有兄妹二人,兄背小鼓,妹抱土琵琶,沿街串乡卖艺求生,流落在地处原涡阳县、蒙城县交界,现利辛县境内的小王集。 由于男唱段音尾在一个"咿"字上,女唱段音总落在一个"哼"字上,翻高八度拖音,演唱动听悦耳,词意贴近民众生活,表演细腻丰富,......

捻军歌谣是流传在亳州市涡阳等地颂扬捻军起义的民间歌谣和故事。 爆发于皖北地区的捻军起义,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历时18年之久,转战于皖、鲁、豫、苏、陕等10个省区,歼灭清军及地方团练十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国和北方各地的人民起义,给清朝统治以沉重打击,也为此后1911年的武昌起义......

“棒鼓舞”是一种由农民自发的民间舞蹈,很早就流传在我县义门一带,以刘郢为中心,沿涡河两岸向东、西发展。在刘郢老艺人还称它为“太平鼓”,向东侧称为“花棒鼓”或“花鼓灯”,向西部又称为“子弟灯”。“棒鼓舞”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场子”在形式上(包括舞蹈的画面),虽然和凤台、怀远一带花鼓灯的“大花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