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五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处粤东山区的五华县,山中多花岗岩石,自古当地乡民即以石为业为宝。明代已有以石建桥记载见诸史籍,县城至今犹存明嘉靖年间的董源石桥。至清代,五华境内已是石宫、石庙、石室、石牌坊林立,以石门、石窗、石柱、石梁等建造的民居遍布乡间,石雕佛像、石狮...

相传竹马舞源自周王伐纣时,姜子牙以旗杆竹制成竹马,以绿竹制成鸡、鸭、鹅、鱼等,并施法化为活物,扮作迎亲队伍,大败纣军,迎回邓婵玉与土行孙成亲的民间传说,明朝末年传入粤东五华县,俗称“打马灯”、“舞竹马”,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主要分布在新...

粤东客家地区的兴宁市为古兴宁县,明清时期道教活动甚为兴盛,杯花舞即为道教法事中的舞蹈之一,除分布于该县外,在龙川、平远、梅县、五华县一带也有流传。原来以客家“五句板”说唱用的竹板进行击板伴舞,清末道士朱官祥以本地俗称“伯公杯”的瓷质酒杯代替...

“锣花舞”属道教法事舞蹈,源于道教法事“奉朝”,由七个程式中的“诸神拜朝、发兵、招兵”展示中的“锣花”演变而成,传入五华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主要流传于梅州市五华县境内。 当地人们在盖好新房人住、安神、起灶时,习惯要请道士做法事,以此拜请...

五华县采茶戏亦称“粤东采茶戏”,主要分布在五华县的安流镇、龙村镇、横陂镇、水寨镇、华城镇、岐岭镇、长布镇、潭下镇等地。据《五华县志》记载,五华采茶戏大约在清代乾、嘉年间从江西赣南九龙山传入,在粤东地区广泛传播并在五华生根、开花、结果,至今已...

长乐烧酒属于米香型白酒,具有“蜜香幽雅、醇厚绵柔、舒适引口、回味怡畅、醉不上头”的独特风格,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明朝时长乐等地已普遍采用糙米焖饭、小曲发酵、小盆蒸馏的技术酿制烧酒,众多的烧酒品种数岐岭长乐烧最为著名。明代万历年间,就有“一滴...

      下坝迎灯闹元宵,相传起源于明成化年间。当地周姓七世祖周瑄公带领村民填坑筑陂,凿山引水,历时三年修建了三十多华里的引水圳,并教会人们制作彩灯售卖以筹集资金。引水圳竣工后,当地人组织迎灯闹元宵活动,以牢记周瑄公功德,并寓意将“灯”(...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提线木偶戏源远流长,明代初年由福建传入,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五华提线木偶戏的演出已经十分兴盛。20世纪初,五华全县共有二十多个木偶戏班,技艺高超,演出十分活跃。1930年后,五华县的提线木偶班远涉重洋,前往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的客家籍华裔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