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鸿茅药酒产于内蒙古凉城县,始创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至今已280多年,是中国十大宫廷贡酒之一。   《绥远通志》《凉城县志》等典籍上都有对鸿茅药酒的制法及其价值的记载。   鸿茅药酒的传统酿造工艺包括对64味药材进行合理配比,再经...

  丰镇市隆盛庄每年六月二十四(农历)的古庙会,始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至今有200多年历史。庙会的雏形是求神祈雨,由于后来隆盛庄商业的发展,骡马交易也成为庙会的一大内容。   隆盛庄传统庙会除了物质交流以外,民俗展演也是庙会的一个...

  东路二人台是流布于内蒙古乌兰察布东部、锡林郭勒盟部分旗县,以及河北张家口一带、山西雁北地区的地方剧种。   东路二人台的唱腔在地方民歌和社火的基础上,吸收了大秧歌、道情、北路梆子等音乐元素而形成。唱法上以用真声演唱的高打低唱为主。唱腔从...

  元朝时期,察哈尔部落居于蒙古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都周围,北元时为汗廷直属部,清朝被划入八旗。察哈尔服饰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和传承,形成了便捷、端庄、不求华丽而求优雅的独特风格,目前在我国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一带...

  察哈尔部将宫廷婚礼、贵族婚礼和平民婚礼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察哈尔婚礼习俗。这种习俗分布在锡林郭勒盟西南地区、乌兰察布市东北部、河北张家口坝上等原察哈尔地区。   察哈尔婚礼的程序为男方父母或长辈们看中某家姑娘后,经长者或喇嘛看过...

  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丰镇月饼颇有名气,而隆盛庄则是丰镇月饼的发源地。   传统的丰镇隆盛庄月饼没有馅儿,主要配料为面粉、胡油、红糖和水(可加蜂蜜和冰糖调制)。其制作方法是,先把胡油烧开后放凉;再将红糖加水后煮开,融化后放至温热;将配有一...

  蒙古包是蒙古族和北方游牧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早在秦汉时期就以“穹庐”、“毡帐”等名称见之于我国史籍,从清朝开始以满语音译和意译的方式改称“蒙古包”。   蒙古包以木头、毛绳、毡子三位一体的材料,“套脑”(天窗)、“乌尼”(伞股式辐射的椽子)、“哈纳”(网格状木围墙)...

  东路二人台是一种集说唱、舞蹈、表演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被世人俗称为“蹦蹦儿”、“玩意儿”等,形成于民国初年,20世纪50年代始称“东路二人台”。流布于内蒙古卓资山以东的乌兰察布市以及与内蒙古毗邻的河北省张北、尚义、康保各县及山西省大同、阳高等地。   文、武场,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