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河口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种,是湖北省老河口市的传统民间艺术的主要品种之一,亦是湖北历史上的三大年画产地之一。   老河口年画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明代末年由苏州桃花坞经河南朱仙镇传入,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为其兴盛时期。至民国年间,老河口年画尚有从业人员千人以上,就业于...

  襄阳花鼓戏流传于湖北省襄樊市辖区。1949年前,有“常年班子”和“季节班子”一百多个,遍及襄樊各地。襄阳花鼓戏的雏形是“二小戏”,后受清戏、二簧、湖北越调的影响逐渐发展成板腔音乐,且能演多种角色的大戏。襄阳花鼓戏的声腔有桃腔、汉腔、四平腔、彩腔四类,用锣鼓伴奏。1950年,艺人们将单一的锣鼓伴奏...

  老河口丝弦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民间音乐形式,流行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流域的老河口地区。丝弦音乐兴起于河南开封,其主要成分是汴梁(开封)小曲,现有的曲牌名称如【坡下】、【打枣杆】、【银纽丝】、【叠断桥】、【劈破玉】等皆系明清时期流传于民间的小调曲牌。老河口丝弦是汴梁小曲的分支,由河南传入湖北,至今已有四...

  马山民歌主要流传于湖北省荆州市西北部的马山镇,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到周边的纪南、九店、川店、李埠、八岭、观音垱、弥市等乡镇及与荆门市、宜城市、当阳市、枝江县交界的区域。   荆州马山民歌历史悠久,是古代民歌郢中田歌的孑遗。战国时代楚襄王当政之际,宋玉的《对楚王问》中曾以“...

  兴山县汉时属南郡,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析秭归北界置兴山。兴山位于大巴山余脉,长江西陵峡北侧,东邻宜昌市、保康县,南连秭归县,北靠神农架林区,西接巴东县。兴山民歌分布于兴山县各乡镇及其东、南、北部的周边地区。   兴山民歌源远流长,蕴藏丰饶,国内音乐学界部分学者...

  《黑暗传》是一部神话历史叙事长诗,主要流传于湖北省的神农架林区、房县、保康以及四川巫山等地。以口头与书面传抄两种形式在民间世代相传。作为“孝歌”、“丧鼓歌”、“薅草锣鼓”,由众多歌师在不同场合演唱,缅怀先祖功德,深受民众喜爱。其内容,以盘古开天辟地结束混沌黑暗,诸多文化英雄在原始洪荒时代艰难创世...

  保康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荆山山脉腹地。1984年,神农架发现长诗《黑暗传》见诸报端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保康与神农架山水相连,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黑暗传》在保康境内广泛流传。   保康是民歌之乡,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歌主要分阳歌、阴歌两大类别。阳歌是白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