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绒藏区农耕劳动歌分布在四川嘉绒藏区,主要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金川、小金、黑水、理县和壤塘、汶川部分地区,还有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和周围县及雅安宝兴县部分地区,人口近30万。 嘉绒藏区是藏区农耕发达的主要地区之一,在继承和...

  “天全牛儿灯”主要分布在天全县的前阳乡和思经乡,是一种民间生产习俗舞蹈。它通常由3人表演,1人扮牛倌,2人扮牛,其余为锣鼓队和歌手。演出时表演者边唱边舞,唱一曲、舞一曲,观众跟着音乐帮腔,气氛热烈,喜气洋洋。在演唱过程中,时而“牛” 停...

  硗碛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不论男女老少,人人能歌善舞。在硗碛民间舞蹈中,“硗碛锅庄”又以它独特的风格,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恢弘的气势占据着显赫的位置。“硗碛锅庄”舞蹈时无任何乐器伴奏,人们在高昂雄浑的歌声中,围圈携手共舞,舞步潇洒豪...

  “硗碛多声部民歌”是氐羌文化与吐蕃文化融合的产物,流传于雅安市宝兴县硗碛乡。它以二声部为主,以“一人领,众人穿”为声部组合的基本形式。其领唱为男性,常在中音声部,由领唱把握旋律先起唱,穿唱声部推迟进入,两声部的唱词、节奏及曲调进行方向基...

  “绿林派武术”是川西拳法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的历史,其传统风格浓郁独特,尤以南派手法见长,在四川武术界享有“绿林小手”的盛名。相传,清光绪年间,青城赵公山的反清起义失败后,当时参加起义的许多侠士再入赵公山避难,在赵公山占山为...

  “南路边茶”之名起于清朝中叶“茶引制”为“招商引岸”,雅安(雨城)、天全、荥经、名山、邛崃(已失传)五县所产边茶划分为“南路边茶”。规定雅安及周边产茶县的口岸“批研所”设打箭炉(康定),因成都到该口岸须出南门,故称此路所产茶为“南路边茶...

  “环山鸡节”为石棉县尔苏、木雅藏族所独有的一项民俗节庆活动。该活动一年分两次在两个地点举行:1.每年农历冬月十五是上八堡尔苏藏族过“环山鸡节”,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2.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下八堡尔苏藏族过“环山鸡节”,这一天是尔...

  雅安市名山县境内的蒙顶山是有文字记载的世界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是世界茶文化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其制茶工艺历史深厚而久远。 蒙山茶起始于汉,兴盛于唐宋明,广泛传播于清代和民国, 工艺由简到繁,品种由少到多,从唐朝天宝元年皇室“比屋之饮...

  荥经砂器是民间工艺性极高,早在2000多年前已有砂器生产。民国时期,古城坪有砂器烧制窑13座。 制作方式分为采料、粉碎、搅拌、制胚、晾晒、焙烧、上釉、出炉、入库等几道程序。 采料主要指取粘土、备煤渣;采用役牛碾细、和水、牛踩;制胚采用托...

  “汉源彩塑”分布于汉源县大田乡、九襄镇老街,是汉源为数不多的民间彩塑。其塑造的内容广泛,有民间传说、民间信仰。代表作品有顽童垂钓、老夫老妻、观音、菩萨、财神、寿星、弥勒佛、小猫、小狗及张营长官邸、清溪刘公亭、普陀山、佛静山九重十八殿等。...

  “硗碛上九节”是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藏族同胞为表达对天的敬仰,把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称为“上九”。俗称为“上九节”。此项活动意在庆祝新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有好的收成。“硗碛上九节”从早上开始,由藏族同胞身着盛装在硗碛街上结队游行。游行队伍...

  “八月彩楼会”是雅安市芦山县一项传统节日和历史人物祭祀相结合的大型民俗活动。该活动于西魏形成,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相传,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了纪念三国人物姜维,芦山人民举办祭祀和歌舞比赛活动,以达到人神共庆,官民同乐的目的。其主...

  黑茶是茶类中唯一可以长期存放的品种,其生产全由手工操作。黑茶以质优取胜,制作标准严格,精益求精,要求选茶准、烘茶干、装茶满、踩茶紧,生产流程环环相扣,一丝不苟。我国黑茶以湖南省的安化千两茶、益阳茯砖茶和四川省的雅安南路边茶最为著名。这些黑茶都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制作技艺科技含量高等特点。...

  四川省荥经砂器是一种工艺性强、文化内涵丰厚的民间手工艺品。早在两千多年前,荥经已出现了砂器生产。荥经砂器制作沿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分为采料、制坯、上釉、烧制等工序,制坯造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生产过程中,手工操作力度的轻重、图案的精粗、打磨的程度、上釉的优劣、焙烧的火候等都直接关系...

  多声部民歌指的是织体结构形态为多声部形式的民间歌曲,中国的多声部民歌主要集中在壮、侗、布依、高山、毛南、提价、苗、彝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多数采用二声部形式,少部分为三声部和四声部艺术。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的硗碛乡堪称歌舞之乡,具有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硗碛多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