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特产

牙克石马铃薯

牙克石,地处北纬47°39′—50°53′,高纬度、高海拔,气候温凉湿润,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加之土壤多属有色森林土、黑钙土、草甸土,通气透水,保水肥,保墒性好,是马铃薯最佳生产区域。

鄂伦春北五味子

“鄂伦春北五味子”为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高达8m—15m之间,根系发达,花单性,多为雌雄同株,成熟果实小,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圆形,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柔润,果肉柔软,果肉味酸。果中有种子1—2粒,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鄂伦春黑木耳

鄂伦春黑木耳生长环境优良,培养过程无污染,木耳颜色纯、品质好.黑木耳,又名黑菜,桑耳、本菌、树鸡、木蛾、木茸,因形似耳,加之其颜色黑褐色而得名,黑木耳为木耳科植物,其性平味甘,人胃、大肠经。具有滋补、润燥、养血益胃、活血止血、润肺、润肠的作用。

鄂伦春蓝莓

中国鄂伦春自治旗地域面积59880平方公里,是生态野生蓝莓之乡。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地下是常年不化的永冻层,大兴安岭的野生蓝莓正是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无任何污染源,真正的纯天然野生蓝莓,被誉为永冻层的神奇果。

根河黑木耳

根河黑木耳至今已有20多年的栽培历史,干耳亩产量可达350~600kg,由于栽培容易,产量高,这里地处北纬52°,年平均气温-5.5℃,面积20012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 森林覆盖率87.2%,人均拥有林地210多亩,全市现有熟耕地3万多亩,是中国最北部的城市。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保持完整,是国内少有的一块绿色净土,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塞外西双版纳”、“天然氧吧”、“天然绿色宝库”。种植的数量逐年增多。

阿荣马铃薯

阿荣旗大事记记载,公元1732年清朝政府开辟从齐齐哈尔至海拉尔驿路。设驿站10台,其第三站在本地(即现在的音河乡)。旧名蒙古勒乌克察旗,又名乌尔楚克,现名旧三站。音河以马铃薯为著,过往客商无不以赞。公元1905年,清朝政府取消封禁政策,允许起票开荒,汉人起票买荒从本年开始进入阿伦河地区,马铃薯兴一方产业。

阿荣大豆

阿荣旗大事记记载,公元1664年阿伦河地区为索伦牧地。一些山东流民迁入,引豆、署、玉米、沙果、白瓜、柞蚕等进行农事生产。20世纪50年代大豆播种面积在14万亩左右,70年代播种面积在15万亩左右,90年代播种面积达到200万亩,至今大豆耕地面积为150万亩,产量增加到27万吨,大豆成为阿荣旗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阿荣旗素有“粮豆之乡”的美誉。

阿荣玉米

阿荣旗大事记记载,自顺治元年,一些山东人开始移民东北。公元1732年,为了解决无粮食可吃的问题,用锹镐开垦土地,引种、试种玉米等多种作物。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推广实用增产技术化肥的应用等,80年代开始试验、示范引入玉米杂交种,进入中期我旗九丰种业进行育种扩繁,带动阿荣旗玉米产业蓬勃发展,1991年,玉米播种面积17589公顷,公顷产2277公斤。

三河牛

呼伦贝尔牛肉取材于“内蒙古三河牛”。三河牛的形成历史比较长,早在1898年帝俄修建中东铁路时,铁路员工带入一批奶牛,分布在满洲里、滨洲铁路沿线;1954年,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相继成立了以养育三河牛为主的国营牧场,把一直通称为滨洲牛后来分地区取名,称为三河牛。经过多年有计划的系统选育,逐步形成了一个体大结实、耐寒、耐粗、适应性强、乳脂率高、乳肉兼用性能好、体型趋于一致、遗传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生产潜力的新品种,自治区人民政府以[1986]45号文件批准、命名三河牛为“内蒙古三河牛”。

三河马

三河马,主要是由俄罗斯的贝加尔马、奥尔洛夫和比秋克血统的改良马、当地蒙古马综合杂交而来,后期又相继引进盎格鲁诺尔曼、盎格鲁阿拉伯、英纯血等种马,进一步杂交改良后形成,三河马已有100多年的驯养史。

呼伦贝尔油菜籽

油菜籽作为呼伦贝尔市农作物区主栽作物之一,已有近60年的种植史,在呼伦贝尔市粮食生产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油菜籽是传统的油料农作物物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的进步,油菜籽育种和产品开发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展。油菜的用途已扩展到各个行业领域,它与蛋白质、饲料、工业原料、医药等行业都有着紧密关系。

阿荣旗白瓜籽

阿荣旗大事记记载,公元1644年迁外兴安岭索伦达斡尔于嫩江流域,阿伦河地区为索伦牧地。一些山东流民迁入,引白瓜、柞蚕、玉米系进行农事生产,迁入流民发现一种野果,尝试进行了种植,后称沙果。20世纪初,土著鄂温人开展成规模种植,但面积较少,1978-1985年阿荣旗开始大面积种植,近些年,阿荣旗大力发展白瓜籽产业,阿荣旗音河乡素有“白瓜籽之乡” 的美誉,阿荣旗音河乡富吉村"白瓜籽交易市场",已成为呼伦贝尔市新农村的又一亮点。

阿荣旗白鹅

阿荣旗大事记记载,公元1689年布特哈总管衙门设立,清朝政府在编布特哈旗时,一满洲、达斡尔、索伦族(鄂温克)各一人,设置总管3名。阿伦河流域为其管辖地。鹅大面积养殖。经过时间推移,20世纪70年代开形成规模性养殖,引进“太湖鹅”等优良品种。到80年代白鹅存栏达到41万羽。截止目前阿荣旗白鹅存栏已达到500万羽。阿荣旗大力发展白鹅产业,全力打造“东北鹅都”。

阿荣旗柞蚕

阿荣旗大事记记载,公元1644年迁外兴安岭索伦达斡尔于嫩江流域,阿伦河地区为索伦牧地。一些山东流民迁入,引白瓜、柞蚕、玉米系进行农事生产,迁入流民发现一种野果,尝试进行了种植,后称沙果。1957-1974年阿荣旗开始大规模进行放养柞蚕。近些年,阿荣旗大力发展蚕业,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海拉尔召开,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柞蚕放养基地。

扎兰屯黑木耳

1901年中东铁路在扎兰屯地区修筑与通车后,当地农、工、商各业初露端倪,扎兰屯黑木耳产业日渐兴起。扎兰屯黑木耳培植已有近百年历史,上世纪60-70年代为试验和典型示范阶段,进入80年代,扎兰屯市西南各乡镇普遍开始人工培植黑木耳,1989年是扎兰屯黑木耳人工培植的高潮年,共有黑木耳段约3000万段。扎兰屯黑木耳从1980年开始就是当地主要出口农产品,出口到前苏联等国家。

扎兰屯大米

1908年,扎兰屯市朝鲜族居民在关门山苇莲河流域开始种植水稻,种籽靠引进,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05年,扎兰屯大米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A级标准使用许可证”;2006年12月,扎兰屯大米获“中国绿色食品2006 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2007年6月14日,经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扎兰屯大米被认证为有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