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特产

莱阳缢蛏

缢蛏作为一种海洋生物产品,在清朝时代的地方志当中,可找到记载。清朝康熙《莱阳县志》中介属篇对缢蛏有明确记载;民国《莱阳县志》实业篇介属中对缢蛏记载为“蛏壳作长圆形产海泥中俗称笔管蛏简称蛏子”;2007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发行的《安雅堂全集》记载了清代诗人宋琬(1614~1674)对家乡莱阳螠蛏的生活食性、形状、吃法、名称的详尽描述,并赋诗一首;1995年11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的《莱阳市志》一书,第二章水产第二节海水养殖记载“莱阳缢蛏在我市滩涂分布很广,1986年5月进行了人工养殖”。2014年1月14日在莱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莱阳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做好莱阳缢蛏品牌建设工作。

烟台大樱桃

烟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39.7%,山沟和丘陵昼夜温差大,适宜大樱桃糖分积累和充分上色;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其生长周期极度吻合,且全国独一无二的北海气候,夏天干燥不湿,冬天湿润不燥,果树不宜生霉菌等病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好、保水较强的砂壤,最利于樱桃生长。​

烟台海参

“烟台海参”如同“烟台苹果”一样,是闻名海内外的地方特色产品。海参是“海产八珍”之首全世界公认营养价值最高的海参还是鲁参、辽参,其中鲁参尤以烟台海参(刺参)为优。“烟台海参”的海参多肽、氨基酸含量高。我市某海参加工企业曾进口过外国参加工“海参肽”,但因提炼出的海参多肽量少而不得不放弃。作为“海产八珍”之首,“烟台海参”以其不含胆固醇,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而深受北方人喜爱。

烟台鲍鱼

烟台海域海水清澈、水流湍急、海藻丛生、岩礁林立,为鲍鱼生存提供了丰富饵料和良好生长空间,因此,在此生产的鲍鱼具备肉质细嫩、鲜而不腻、营养丰富、清而味浓特点,无论是烧菜还是调汤,都是上佳美味且妙味无穷。

莱阳梨

莱阳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莱阳梨在莱阳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岸和蚬河东岸的河滨沙滩上,尤以红土崖下前后发坊、芦儿港、肖格庄、照旺庄、大小陶漳最为著名,其中在芦儿港还有一棵400多年树龄的老梨王每年依旧开花结果。这里就是“中国梨乡莱阳”。

烟台绿茶

烟台是我国纬度最北的绿茶适栽区。受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影响,烟台茶树生长较慢,茶叶营养成分积累多,品质优良。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烟台生产的绿茶水浸出物为48.6%,比南方茶叶高出14%,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等体现绿茶品质的重要指标可与南方茶叶相媲美,具有“汤色碧绿明亮,叶片厚、香气浓、耐冲泡”等特点。

烟台苹果

烟台苹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齐全、产量高、品质好而驰名中外。果实个大、果形正,色泽鲜艳红润,外表光滑细腻,口味酸甜适口,咬一口细脆津纯,清香蜜味,且果肉硬度大,纤维少,质地细,果汁含量在89%以上,糖份含量高,总糖量16.4%,含有铁、锌、锰、钙等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较高。经常食用,可起到帮助消化、养颜润肤的独特作用。

烟台大花生

中国的花生可分为小花生和大花生两大类,都来自国外。小花生原产于巴西、秘鲁,明末清初旅居东南亚的福建人带回中国并传播开来。小花生含油量高,但产量低,故一直不是经济作物,更与外贸出口不沾边。大花生含油量低于小花生,但其高产的特性弥补了含油量低的缺点。126年前,一位美国传教士从家乡带来几粒大花生种子,在登州也就是今天的蓬莱试种栽培并获得成功。从此,大花生在中国落地生根。蓬莱大花生的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蓬莱赤甲红

赤甲红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10~15m有水草、泥沙的水底或潜伏于石块下, 属沿岸定居性种类, 我国沿海均产,以蓬莱产的最著名。蓬莱县志(山东省蓬莱市史志编纂委员会 编 齐鲁书社出版发行1995年) 概述蓬莱赤甲红自然情况等。蓬莱县志和蓬莱县续志(卷之五食货志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记载自古以来蓬莱盛产虫解。蓬莱民俗荟萃(下卷 宋耀武主编2010年) 第461-462页描述,赤甲红是蓬莱沿海出产的一种螃蟹。甲壳类,头胸甲宽大,呈横卵圆形,甲壳坚硬,螯足粗壮,性凶好斗,两侧具短棘,后端有四步步足;第四对部足扁平似桨,适于游泳,腹部扁平,壳厚且特别坚硬。雄蟹腹部呈三角形,俗称“尖脐”,雌蟹腹部呈圆形,俗称“圆脐”。喜栖于低潮线岩礁区和海藻密集区,生时紫褐色,煮熟后深红色,据说仅限于蓬莱长岛一带海湾,味道极其鲜美。赤甲红最流行的吃法就是姜汁蟹。将赤甲红洗净,不加任何佐料,放在锅里蒸或煮,食用时用姜末和醋佐餐即可。除水煮,清蒸外,还有炸烹蟹、炒蟹肉等多种食用方法。赤甲红还可干食,将鲜赤甲红蒸熟剥肉,晒成干,叫做“蟹米”,深冬无鲜货时用做汤,集清鲜于浓香一身,吃过后终生难忘。

蓬莱加吉鱼

胶东沿海,盛产鱼类,若论名气,莫过于加吉。加吉鱼有“红鳞加吉”和“黑鳞加吉”之分,红鳞加吉学名真鲷,“黑鳞加吉”学名黑鲷。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烟台白石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发现过大批鱼鳞和鱼骨,能够辨认的有梭鱼、鳓鱼、黑鲷、真鲷、鲈鱼。由此得知,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享用这海中美味了。加吉鱼在历史上有许多别称,文献资料中就有写作嘉鲯、夹鲯、佳季、家吉、加级、加吉等等。这些名称或出自官方文献,或来自民间方言。《广韵》记载:“鱼夫鲯(注:嘉鲯鱼别称),鱼名。出东莱者,今三四月极多。大头丰脊,色微红,莱人谓之来件鲯或曰嘉鲯。”《说文》中记载:“鲯鱼,出东莱。”但在胶东,人们比较认同的还是“加吉”。一来有“吉上加吉”之意,二来与一段传说有关。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经过登州,择吉日登船出海,出行不远,一条闪着红色鳞光的鱼跃上船头,李世民问群臣:“此乃何鱼?”群臣不知,请皇上赐名,李世民略思片刻:“良辰吉日,吉上加吉,就叫加吉鱼吧!”加吉鱼从此得名。传说不足为据,但是,加吉鱼,尤其是红鳞加吉,名称吉祥,味道鲜美,赢得了人们的青睐确是不争的事实。

崆峒岛刺参

崆峒列岛位于芝罘区东北9.5公里处,由崆峒岛、豆卵岛、担子岛、夹岛等十三个小岛组成,总面积0.8平方公里。是我国刺参著名的原产地之一。崆峒岛是烟台市区第一大海岛,岛多海蚀岩洞,西南湾如半月,海不扬波;岛的北面多是陡峭的礁石,南坡地势平缓,并有一月牙形的天然海水浴场,后岸峭壁危岩,水急浪险;周围岛礁环列,或如仙鹤,或似乌龟,担子岛更是维妙维肖,岛礁棋布,形态怪异,若虚若幻,“四周环水,超尘绝俗”,犹如世外桃源令人神往。当年叶剑英元帅到这里,被其奇异的风光所吸引,留下了“仙人扁担挑双屿”的诗句,很形象地写出了担子岛的奇异风采。独特的自然环境、底质条件及水质条件,为崆峒岛刺参的优良品质奠定了基础,并以其质高品味佳,行销全国各地。

莱阳五龙河河蚬

康熙《莱阳县志》中介属篇、民国《莱阳县志》实业篇介属中均对五龙河河蚬有明确记载;2009年12月份由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莱阳历史文化溯源》第十章五龙水系蚬河中记载:“蚬河流出旌旗山后,流经莱阳城东侧,古书上曾称其为县河,因河中特产一种味道鲜美的绿色小蛤,学名蚬子,新中国成立后该河定名为蚬河”;2013年6月8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鲁海渔〔2013〕28号)批准建立“莱阳清水河河蚬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4年1月14日在莱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莱阳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做好五龙河河蚬品牌建设工作;2014年1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181号公告)批准建立了“清水河河蚬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莱阳五龙河鲤

莱阳自古以来就盛产五龙河鲤,据史料记载在三千多年前的五龙河里就有这种鲤鱼,本地人称四鼻孔鲤鱼。康熙《莱阳县志》、民国《莱阳县志》中均对莱阳五龙河鲤有明确记载;1995年11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的《莱阳市志》第二章水产第二节淡水养殖中记载五龙河鲤已是八十年代莱阳水产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2009年由中国出版社出版的《莱阳历史文化溯源》一书第一章地方特产中,对莱阳五龙河鲤的历史、文化、形状特征、传说、品质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五龙河鲤成为莱阳著名特产之一。个大体肥,四个鼻孔,色金黄,民俗:五龙河鲤鱼,象征吉庆有余,民间婚丧嫁娶、宴会、祭祀、多用此鱼,以示隆重。

蓬莱地生子

“蓬莱地生子”(学名钝吻黄盖鲽)是比目鱼的一种,以蓬莱沿海数量较多,为近海底层鱼类,喜栖息于泥沙质海区。鱼肉味鲜美,肉质细嫩,富含有优质蛋白质,钙、锌和硒等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地生子,可以使皮肤光滑有弹性,皮肤色素斑不明显。登州府志(光绪 十 卷之五 物产)有关于偏口鱼的记载。蓬莱县志和蓬莱县续志(卷之五食货志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记载自古以来蓬莱盛产地生子,鱼属偏口。蓬莱县志(山东省蓬莱市史志编纂委员会 编 齐鲁书社出版发行1991年) 概述蓬莱海域盛产比目鱼等。第324页描述,比目鱼是县内渔民春季捕捞最早的鱼类之一,作业区域主要在蓬莱沿海。渔期在2~5月,旺汛在3~4月。渔民以拖网、坛子网捕捞为主。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是1971年2600吨。1991年年产量为1790吨。第330页描述,80年代,县内开始养殖蓬莱黄盖鲽等海珍品。蓬莱民俗荟萃(下卷 宋耀武主编2010年) 第462页描述,地生子俗称“地生子”是蓬莱沿海一带特有的一种比目鱼,地生子入宴,清蒸、红焖、浇汁、干炸、腌卤皆可。春节前后,天寒地冻,却是“地生子”的捕捞佳期,因之身价倍增。

蓬莱海参

蓬莱被誉为“中国海参苗种之乡”。蓬莱县志 蓬莱县续志(卷之五食货志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鱼属 海参。蓬莱县志(山东省蓬莱市史志编纂委员会 编 齐鲁书社出版发行1991年) 盛产海参。海参系国内20余种食用海参中的上乘佳品,营养价值极高。第330页,第五节描述,80年代,县内开始养殖蓬莱海参等海珍品。1984年,县海珍品增殖中心首次在近海养殖区投放海参苗种,到1987年共投放海参苗种220万头。增养殖前养殖区内海参年产量0.1吨,增养殖后的1986年、1987年,年产量均为0.25吨。1986年,县海珍品增殖中心进行50亩海参增养殖高产实验,1988年收获,效果颇佳,单位面积存货12.9头/平方米,平均亩产量18.2公斤(干品)。1990年,增养殖达到800亩,少量采捕400公斤(干品)。1991年增养殖达到1000亩。烟台水产志(山东省出版总社烟台分社1989年)第67页描述,海参全市只有刺参一种。除了莱阳县沿海外其余各县(市、区)凡有岩礁、砾石和大叶藻丛生的海域,都有分布,其中以蓬莱沿海最多,据调查,全市海参资源面积约8.8万亩。资源现存量5252吨(鲜品),适宜年采量约1000吨,海参采捕在民国以前,靠人力沤水潜底捞取或在海面游泳用叉枪刺扎。

东大寨苹果

河头店镇位于地球上神奇的北纬37度线,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质疏松,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生态保护效果好。东大寨东靠萝卜山,自古就有“九山二水、六耩一坡”之说,为典型的浅丘陵地形。地下蕴藏丰富的膨润土、沸石等矿产资源,土壤中含有钾、铝、镁、钙、锶、硒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为苹果树的生长、果实的着色和糖分的积累,为苹果树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浇灌所用全部来自山上无污染的矿泉水,从而形成了东大寨苹果皮薄汁多、酥脆爽口、酸甜适中、香气浓郁、色形味俱佳的独特品质,堪称胶东苹果之冠。2012年,经农业部审定,青岛东大寨果蔬专业合作社申报的“东大寨苹果”产品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条件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准予登记并允许在农产品或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该标志产品的认证通过,将形成以河头店镇东大寨村为中心,辐射带动何家屯村、东野村等周边11个村庄的红富士苹果种植销售产业的发展。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北京、上海、青岛等大中型城市。2003年注册成立东大寨果业协会,这是莱西市首家农业行业协会组织。多年来,协会与青岛市农委果茶站、青岛农科院、烟台农科院、烟台果树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莱西市农业局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发展了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2004年,协会生产示范基地被评为“青岛市名优果品示范园”。2005年,被评为“全国百个果业示范基地”,协会生产基地的片红、条红富士苹果被评为“青岛市特优苹果”。2005年5月注册了DDZH牌(东大寨牌)红富士苹果商标。2006年5月东大寨牌红富士苹果取得了国家绿色A级食品认证。村果业协会在社会团体2004一2006年度检查中,协会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单位。2005年被评为“青岛市农村诚信民间组织”、“青岛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先进单位”。2007年成立青岛东大寨果蔬专业合作社,拥有会员623名,果品生产基地5600亩,年总产量14000吨,拥有果品科技示范基地60亩,年产各种优质苗木10万株,涵盖东大寨及周边的十多个村庄。依托山东省规模最大果树优质苗木优质繁育基地——青岛现代果树良种场位于河头店镇优势,率先建立起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新模式栽培示范园,先后被评为“全国百个果业示范基地”,通过了国家绿色A级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青岛市范围内最早进行山东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并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可以办理商检,出口免税。2007年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推荐果品”,连续多届被评为“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

桑岛刺参

桑岛位于龙口市徐福镇政府驻地西北约12公里处,四面环海,约有400年历史,据传有名士由云南凤阳来岛避难。桑岛村名由来众说纷纭:一说岛中多山桑,故名桑岛;一说因为岛形似桑叶而得名;也有说“桑”字是取自“沧海变桑田”之意等。岛上的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捕捞和养殖,桑岛周围10米以下浅水域近22.5平方千米(3.4万亩)。适宜人工养殖的水面和岩礁16.3平方千米(2.4万亩),可养殖扇贝、海参、石花菜、牡蛎等。《龙口市志》1995年10月第一版,在第二编<地理环境>中第六节<岛礁>中描述:桑岛岩礁间盛产海参。在第十编<水产>第四章<养殖>中的第四节<海参增养殖>,对桑岛海区的海参增养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烟台海肠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巡,三次登临芝罘,在这里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而鲁菜之中闻名遐迩的“韭菜炒海肠”恰恰就起源于芝罘岛,此菜系由岛上渔民的“长久有余财”经历代厨师逐步改进而成,传承至今。远在六百年前的明朝,生活在烟台芝罘岛上的渔民,每逢大年,家家户户都要用韭黄、海肠、猪肉、鲜鱼为主料熬制成一个菜品,取其谐音“长久有余财”(肠、韭、肉、鱼、菜),以寓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后来,此菜传至饭店,因原菜系杂烩之类,将四种原料混为一肴,颇不称美,于是厨师们将其改进,单取韭黄与海肠两种食料,烹炒成为韭黄炒海肠。海肠作为一种海洋生物产品,在明清时代的地方志中已有记载。清朝康熙《福山县志卷之五》中将海肠列为“食货”,对其描述较为详细:“海肠,形色似肠,故名。其味可比闽之江瑶柱,独邑之海滨有焉,有之必值冬月夜晴徙,值风狂迷其归穴,随浪漂泊至岸,土人拾之,货于市,非可力致也。”

莱西大板栗

莱西大板栗是1991年在院上镇发现的板栗优株。1992-1998年通过嫁接栽培观察,确认其果实个大美观,品质优良,丰产性状稳定。1998年10月,通过山东省林业厅组织的有关专家鉴定,定名为莱西大板栗,其果品在1997年山东省果品展评会上获金奖,其中院上镇北辛庄种植板栗面积最广,种植面积6000亩,2011年成功申报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上乘,素有“一栗难求”之美誉。莱西大板栗为落叶乔木,栗果椭圆形,红棕色,有光泽,果顶略生一小撮茸毛,外观漂亮。果实大,平均单果重18克,维生素C含量为每百克鲜样36.5毫克,可溶性总含糖量为每百克鲜样10.54毫克,淀粉、粗蛋白质、粗脂肪的干样含量分别为26.57%、7.24%和1.745%。

莱州烟台黑猪

莱州烟台黑猪属华北型黑猪。主要分布在莱州全市的三山岛、平里店、金城、朱桥、驿道、郭家店、程郭、柞村、夏邱、沙河、土山、虎头崖等16处镇街,共987个行政村。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现存栏莱州烟台黑猪15000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3′-120°18′,北纬36°59′-37°28′。莱州烟台黑猪体型中等,头长短适中,额宽有皱褶,嘴筒粗直或微噘,耳中等大下垂或半下垂,被毛黑色,稀疏适中,皮色灰。背腰较平直,腹中等大,臀部较丰满。体质结实,结构紧凑,四肢健壮。有效乳头7-8对,排列整齐。成年公猪体重170.0kg,体高79.1cm,体长144.0cm,胸围132.0cm;母猪体重175.0kg,体高75.36cm,体长141.3cm,胸围136.03cm。莱州烟台黑猪肌肉的肉色为3.25分级,大理石纹3.70分级,pH6.37,失水率3.66%,渗水率0.56%,熟肉率62.96%。肌肉含水分69.18%,干物质30.82%,粗蛋白质21.9%,粗脂肪7.5%。灰分1.05%。肌纤维直径55.34um,肌纤维密度270.94平方纳米。

文登大花生

文登大花生种植历史悠久,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目前主要种植花17、花39等传统品种,年播种面积21333公顷,总产量9.6万吨毛果。具果型大、荚果网纹清晰、缩缢明显、皮果洁白、壳薄籽细且多为双仁果,籽粒呈长椭圆形、大而饱满,种皮呈粉红色,表皮光滑,百仁重达200~240克;口感香中带甜,抗氧化、不变味,保存时间长等优良品质。主要有烤大花生果、油炸花生仁、可可豆、花生奶等系列制品多次获省、部优产品;远销日本、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花生“十强”县(市)之一,具有“全国花生之乡”的美誉。

文登西洋参

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沿海的威海文登市是我国最早引进西洋参种植的三大主产区之一,早在1964年即开展了西洋参的引种,种植。现常年种植面积3000公顷,年出圃量6000吨。文登西洋参色泽油光,皮纹细腻,质地饱满而结实。具有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保护心血管系统,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活力,补肺降火、养胃生津的保健作用。

乳山大花生

乳山大花生果型较大、籽粒饱满、皮白仁红、香脆可口,生食香中带甜,口感尤佳。可加工成脱皮花生仁、花生果、分级花生仁、油炸花生米、风味花生等系列产品。乳山大花生生长期长达170~180天,氨基酸合成比较全面,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等优良特点,有“长生果”“万寿果”之称。全市花生种植面积达30万亩(其中出口花生种植面积22万亩),总产量7.5万吨,主要品种有花17、花39、8130、花育22号等。乳山全面实行花生标准化种植,2010年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花生原料基地,现已通过国家验收。

文登苹果

文登苹果色泽鲜艳、个大形正、果面光洁、皮薄肉脆、风味香甜、汁多爽口,栽培历史已有100多年,主要品种为红富士、乔纳金等。全市的种植面积有21333万公顷,年总产量32万吨。文登苹果以产量高、品质好而在国内外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内大奖,倍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还远销香港、东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享有“中国苹果之乡”、“中国优质苹果基地重点县、农业部“948”重大项目苹果GAP示范基地、“中国优质苹果基地”、“中国苹果20强县”等荣誉称号。

文登大樱桃

文登市是我国大樱桃的两个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已达100多年。素有北方“春果第一枝”、“果中珍品”的美誉。栽培面积400公顷,年总产量4500吨。文登大樱桃果实色泽艳丽,晶莹美观,单果重,果肉柔软多汁,营养丰富,酸甜适口,品质上等,颜色分为红、黄、紫等,鲜食风味极佳,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樱桃汁、樱桃酱、樱桃脯和樱桃罐头等。每年5、6月份樱桃节到昆嵛山品樱桃、吃农家宴、游山水,成为威海人乃至胶东人的时尚休闲旅游首选,“青山绿水红樱桃”成为文登大樱桃的知名品牌。

乳山绿茶

乳山市位于胶东半岛东南端,北纬37°沿线。乳山绿茶是五十年代山东省“南茶北引”试种茶树示范区之一,现有茶园面积近万亩,是北方成功种植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区域,而被誉为“极北茶”。乳山绿茶种植因纬度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鲜叶中叶绿素、蛋白质,多酚类物质含量高,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均绿亮、品质好。绿茶叶片肥厚、茶叶香气高、滋味浓郁、耐冲泡、汤色嫩绿明亮、并带有独特的板栗香,质量显著高于南方地区同类茶产品,在北方茶叶市场享有盛誉,成为高档绿茶的佼佼者。

莱阳芋头

莱阳芋头是莱阳市名优特产之一,1988年日本举行的博览会上被破格为优质产品展出,1991年获全国金奖。莱阳芋头种植在莱阳市19个镇处,共784个行政村。莱阳芋头的根为白色、肉质纤维根,着生在母芋及子芋一部节上。食用部分为地下球茎,有圆形、椭圆形、卵圆形等,味鲜美、皮薄,富含淀粉、蛋白质、脂类、糖类和钙、磷、镁等。芋头即可做菜,又可当粮食。因芋头淀粉颗粒小,含乳聚糖,质地软滑,有健胃作用,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佳品。

莱阳莱胡参

莱阳莱胡参,又称北沙参。主要种植在莱阳市五龙河、清水河及其支流两侧的沐浴店、高格庄、团旺、穴坊等6个镇处,总面积350公顷。莱阳莱胡参呈细长圆柱形,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质脆、有粉性、易折断,性微寒、味甘、微苦。喜温暖湿润,抗寒,耐干旱,适宜在沙土和沙质土壤中生长。富含蛋白质、皂苷和钙、锌、铁等矿物质元素。因胡城村出产参条洁白、挺直、光滑,固有“莱胡参”之称。入药养阴清肺、养胃生津、除虚热、止咳祛痰。

马连庄甜瓜

胶北镇地处胶州市西北部约12公里,距济青高速、同三高速入口约5公里,交通便利。全镇有46个行政村,3.2万人口,耕地6.5万亩,现西红柿种植面积约4000亩。分布在以北赵村为龙头的全镇范围。胶北镇种植西红柿已有近20年的历史。1994年春,镇党委、政府为充分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增加农民收入,组织群众到寿光参观学习设施栽培西红柿种植技术。由寿光设施栽培的创始人王乐义为大家讲授他们村发展设施栽培的经过,以及种植小区的建设及种植技术,并聘请了种植能手到我镇现场指导生产。1994年8月胶北镇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为组长,镇农技站、科协为成员的西红柿种植小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西红柿种植小区建设工作,所有的材料都由政府统一采购,统一发放。分别在北赵、小沟底、李家村、水牛4个村建成了11个示范小区,每个小区占地1亩,投资约4400元。为鼓励村民,村集体扶持1000元,政府帮村民申请了无息贷款3000元。1995年清明节前,西红柿熟了,村民们高兴了,镇领导干部、村干部都高兴了。因为在80年代末也曾进行过几次西红柿小区栽培的探索,但都因种植技术不过关而以失败告终。到西红柿收获结束,每种植小区收入都在5000到6000元,收回了当年的投入还有盈余。1995年秋镇党委、政府继续加大服务力度,从有关办公室抽调工作人员成立了胶北镇高效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涉及16个村庄,新建360个种植小区,政府帮村民申请无息贷款,村集体有的不收土地承包费,还扶持了600元现金,有的村集体帮村民把墙体建起来。一直到1997年,全镇发展胶北西红柿种植小区3000多个,涉及46个村庄。1998年春政府投资200万元建成占地60亩的胶北镇蔬菜批发市场,促进了胶北三产服务业及胶北西红柿等蔬菜种植特色农业的发展,使胶北镇成为胶州市最具特色的农业强镇、大镇。为把胶北西红柿品牌做大做强,我们于2005年成立了胶北西红柿专业协会,2008年成立了明传果蔬专业合作社。对胶北西红柿进行统一管理,合作社成员在西红柿种植过程中实行封闭管理,达到统一供种、供肥,统一用药管理,统一分级包装,统一销售四个“统一”。目前胶北西红柿主要销往青岛本地,还远销内蒙、重庆、北京等地。年销售量达到2万吨,销售额到12000万元,胶北西红柿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大黄埠西瓜

产地位于平度市明村镇大黄埠村,保护地域面积8万亩。大黄埠村位于胶东半岛西端,历史名山—三合山脚下,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秦汉时期,三合山被列为由皇帝亲自审定的“国家级”的“祠祭名山”之一,据《汉书.郊祠志》记载,神爵元年汉宣帝祀三合山,三合山封山建祠划为禁区。据当地老百姓传说,皇帝祀三合山时,赐西瓜种子给当地种植,由于当地优越的气候条件,西瓜生长良好,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逐渐成为三合山地区的特产。大黄埠的西瓜是三合山西瓜的代表,沙甜可口,甜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实为西瓜上品。群众谚语道:“大泽山的葡萄,台头的蒜,比不上大黄埠的西瓜蛋”。大黄埠牌西瓜皮薄肉甜,沙瓤水分足,含糖量高达13.1度。2008年大黄埠牌西瓜直供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岛帆船比赛、残奥帆赛;2009年“大黄埠”牌商标荣获最具竟争力的农产品商标;2010年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2013年获青岛市优质农产品品牌。

莱阳五龙鹅

养鹅生产是莱阳人民的传统产业,莱阳五龙鹅是我市固有优势禽种,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该鹅主要分布在莱阳市内的五龙河流域,以产蛋多而著称于世,与莱阳梨齐名,明初就有记载,因产蛋数与鸡差不多,称其为“鸡鹅”,据民间传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莱阳有着悠久的养鹅历史,在《莱阳县志》中有“其水禽,观似鹤,而顶不丹头赤,……曰雁、曰鸨”的描述,很早莱阳地区养鹅已比较普遍,并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数百年来在劳动人民的辛勤饲养培育下,不断选优去劣,初步选育适应性强、耐粗饲、生产性能高的小型鹅种。建国后随着生产恢复和发展,养鹅数量发展很快,为了加强五龙鹅的保种、选育和良种推广工作,该鹅1978年在山东省家禽地方品种选育座谈会上定名之后,被编入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家禽学》教科书和全国家禽品种志,1979年10月在中心产区莱阳市建立了原种场,专门进行扩繁和良种选育,进一步提高五龙鹅的数量和质量。2001年被农业部确定为我国重点保护地方畜禽品种,并被列入国家级畜禽推广新品种。2001年获得山东省科技厅五龙鹅品种选育科技成果二等奖,2002年、2004、2008年相继3次获国家级畜禽种质保护项目,2003年获烟台市农业新品种推广项目三等奖。这样的人文历史情况,促进了莱阳五龙鹅稳定发展。

福山大樱桃

福山栽培大樱桃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大樱桃的发祥地。福山大樱桃以其艳丽的外观、优良的品质、独特的风味享誉海内外,被誉为“果中珍品”、“北方春果第一枝”。目前全区大樱桃栽培面积10.3万亩,年产量4.53万吨,总产值为5.07亿元,是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全、质量最优的大樱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福山区曾两次获得“中国大樱桃之乡”称号;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福山大樱桃有多个品种被评为金奖、银奖和名牌产品;2007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大樱桃基地重点县(区);2010年福山区张格庄镇分别被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和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大樱桃第一镇称号;中央电视台2010年度魅力农产品评选,福山大樱桃获“最佳人气奖”,2011年福山大樱桃注册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地理标志,福山区被中国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大樱桃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蟠桃大姜

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蟠桃大姜,山东省平度市特产。原产于该县蟠桃镇蟠桃山一带,因产地得名。蟠桃大姜以块大皮薄、色泽鲜亮、丝少肉细、辣浓味美、营养丰富、耐贮藏等优良特性而驰名中外,兼有食用和药用双重价值。   

莱州梭子蟹

莱州梭子蟹本名叫“莱州大蟹”,因为长得像古时候织布的的梭子得名。学名叫三疣梭子蟹,自古就享有中华名蟹之美誉。莱州梭子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营养价值颇高。莱州梭子蟹体肥肢壮,壳薄色正,肉色洁白,肉质细嫩,肥满度高,肉似凝脂,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为海蟹之上品,其口感明显优于其他产区,是广大食客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