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处我省西部边沿的罗定市,古称泷州、泷水,广泛流传于当地的民间歌谣泷州歌因此而得名。清代乾隆年间,在罗定视学的学者,已有“近闻比户事讴吟”的描述,说明240多年前,泷州歌创作已蔚为风气,歌社诗社林立,至清末民初更显兴盛。 泷州歌主要靠各地诗...

连滩山歌因源于粤西南江流域的郁南县连滩镇而得名。据《旧西宁县志》记载,连滩山歌在明朝已开始传唱,现主要流传于郁南、罗定、云安、德庆及周边地区。 连滩山歌用当地方言演唱,用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男女爱情、诉说婚姻不幸、歌唱劳动生产、反映重大事件...

云浮石艺主要分布于云浮市云城区及高峰、富林、河口、安塘等镇乡。云浮属喀斯特地貌,境内石骨嶙峋,奇峰林立,有大理石(又称云石)、石灰石、白云石、花岗岩、石英岩等异常丰富的石材资源。明朝万历年间,当地已有石工开采云石,或用于庙宇、宗祠建筑装饰和...

云浮市新兴县为禅宗六祖慧能诞生与圆寂之地,有关六祖慧能的传说故事和六祖圣迹在当地被人们广为传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六祖诞辰和八月初三的圆寂日,为当地“春秋二祭”,在六祖圆寂的龙山国恩寺及周围地区举行庙会。 相传六祖诞庙会自六祖慧能圆寂自发形成...

张公庙会是随着连滩张公庙的建成而形成的一项地方性民间庙会活动。连滩张公庙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张元勋所建,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据清代《旧西宁县志》记载:“张公庙祀明总兵官张元勋……明万历六年(1578年)建”。关于张元勋的各种传说故事在当地...

六祖惠能是新兴人,生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初八,713年圆寂于新兴国恩寺。惠能3岁丧父,与母亲砍柴为生,经常挑柴到县城卖,在金台寺听到有人诵《金刚经》而开悟,北上黄梅东山寺学佛,以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云安玲珑子母灯是花灯的一种,又叫大花灯或大灯。 玲珑子母灯的主要内容主体与普通花灯大同小异,以一般花灯为主体,但比一般花灯高档,其选材更加精良,工艺更加严谨、精细,组合更加协调,色彩更加鲜艳。不论是材料的选取或画面的制作,都特别有讲究。做骨...

横经席是郁南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以席草为纬、麻绳为经,用木织机编织为床席,俗称横经席。其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大湾、连滩、河口等镇。 郁南横经席制作技艺从明、清时代传承至今,当地民间素有“腰骨赤(痛),不离横经席”的谚语流传。郁南境内连滩、河口...

豆豉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酿制的传统调味和佐餐食品。阳江豆豉制作技艺流传于整个阳江地区,其制作作坊分布在江城、阳东、阳西、阳春等县区,以及所属的白沙、平岗、麻汕、双捷、新洲、三甲、合水等镇,但历来比较大的作坊多分布在阳江城内。 “阳江有三宝,...

舞火篮是新兴县太平社墟村历久不衰的闹元宵传统项目,相传源于唐代建村时村民舞火勞以驱邪气的习俗,至明清时期逐渐演化为舞火勞庆贺下元的民俗庆典活动,数百年来一直未曾中断。 新兴人以农历二月初十为“下元”,当晚各坊举行上灯、摆醮、舞火篮等仪式庆贺...

连滩飘色盛行于清代,延续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其起源与当地盛行的张公庙会巡游活动相关,据清道光《西宁县志》记载,过去民间每遇酬神醮会“或舞狮舞龙,扮演故事,沿途鼓乐,连续数里,红男绿女,乘兴游观”,此为连滩飘色的雏形,其后经历了“地色─高...

东山祖庙座落于罗定市罗镜镇东部,始建于明中期,清乾隆、咸丰年间多次重修,后逐渐定名东山祖庙。东山祖庙每年都有庙会活动,其中尤以九月初九重阳大醮最负盛名。清代诗人杨晴村的《罗镜竹枝词》组诗中有“闹热犹思烧炮岗,三年月九庆重阳。舞龙当日龙何在,...

马塘庙会以坐落于云安县富林镇马塘村的武帝庙为中心举行,据《马塘庙重修碑记》记载,该村武帝庙建成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并连祀三年,其后每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大祀,传承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马塘庙会活动自五月初十起,至五月十三日...

禾谷醮是罗定地区传统的“做醮”祭祀谷神的活动,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康熙《罗定州志》载:惟见醮赛会或期以三年或数年一举,梨园歌舞结彩张灯,或升神出游,箫鼓喧阗,旗幡照耀,所过社坛各具牲礼迎迂。禾谷醮现主要分布于罗定市船步、罗镜、罗平...

八音是云安区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因使用弦(二胡)、琴(月琴、扬琴、三弦)、笛(唢呐)、管(长、短喉管)、箫(横箫、直箫、洞箫)、锣、鼓、钹等8 类乐器而得名。云安八音盛行于清末和民国时期,当地县志称“民国时期,本区八音班遍及城乡各地”,...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源于山西,初为食用,后逐渐发展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面塑艺术于清同治年间传入云浮郁南,郁南县千官镇双龙村村民蔡恒广从浙江学成归来,以制作和销售面塑为生,其后在依其家族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

新兴凉果制作技艺是从当地最初的青梅加工发展到对其它各类果品、蔬果、薯类进行加工、制作的传统工艺,其历史悠久,清代乾隆《新兴县志·物产志》中已有当地瑶人遍种青梅的记载。其将吃不完的青梅用盐巴腌渍制作成“霜梅”、“酸梅酱”等,这是新兴凉果传统制...

罗定豆豉是罗定著名的土特产之一,其酿制技艺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便已享有盛誉。清朝乾隆年间,罗定州东安县进士徐逢举曾作豆豉歌“榄角咸鱼豆豉蒸,蚝豉虾米买多丁”。罗定豆豉酿制技艺现分布在罗定市船步镇、附城镇、素龙镇、围底镇、罗城镇。 罗定豆豉主...

      凤阳宗祠祭典是罗定市素龙街道凤阳村陈氏家族祭祀祖先的传统民俗活动。据族谱记载,凤阳陈氏始祖陈宾于明嘉庆年间迁居此地,后陈宾后人九世孙陈圣述,发动陈氏族人捐款建造凤阳村陈氏宗祠,按捐款数目设立各祖宗神位。清嘉庆《建造陈氏宗祠碑记》...

陈璘传说起源于明代中后期,故事原型是明代岭南军事将领陈璘,其兴邦安民、关注民生的故事在云安、云城、罗定、郁南一带广泛流传。 陈璘,字朝爵,号龙崖,其原藉广东翁源县,后落藉东安县南乡,现两地均有陈太保祠及墓葬等遗迹。因陈璘“绩在边疆,威加海外...

  禾楼舞流传于广东省郁南县连滩镇一带,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考证,它原是秦汉时期南江流域的越族乌浒人庆祝丰收、祭祀神灵的一种舞蹈,后由南江越过山界传到高州、化州、台山、阳江、郁南等地。   禾楼舞的动作原始而粗犷,禾楼歌旋律固定,曲调悠扬。领舞者头戴莲花冠,身着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