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藏族自治州特产

青海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在中医药史上与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补品,有“中药三大宝,人参、鹿茸、冬虫草”的说法。有趣的是,这三大宝是中国人几百年来一直作为最高级别的滋补药流传着。更为巧合的是,这三大宝正好是生物界三大类——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的“典型”代表;冬虫夏草在国际上也享有“东方传奇珍宝”的美称。

藏毯

藏毯以青藏高原“藏北羊毛”为原料,手工纺纱、植物染色,采用独特的打结方法手工编织而成。毯面形成自然横向条纹,看上去重重叠叠,层次分明;毯背疙瘩有致,体现了粗犷、古朴、自然之美。其图案优美、色彩协调、手感丰富,富有弹性,质地精良,舒适耐用,集堂皇典雅于一身,荟装饰实用于一体,与当今波斯毯、东方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

扎什加羊

曲麻莱扎什加羊是藏羊中的草地型藏羊品种类型,曲麻莱扎什加羊是在曲麻莱特定的高原气候和地理条件下经过劳动人民的长期选育,尤其是解放后当地政府有计划地实施本品种选育而形成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地方绵羊品系。在具有藏羊品种的普遍性的基础上,与省内其他地区的青海藏羊相比,具有耐严寒饲养耐粗放管理,产肉性能强,生长发育快,体格高、体重大,肉质好,繁育能力强等基本特征。

玉树芫根

玉树芜根原为玉树地区野生植物,后经人工种植扩大生产。玉树芫根生长快,产量高,营养好,肉质细嫩,皮薄脆甜,适应性强,抗寒和抗病能力强,耐贮运,为饲料、蔬菜兼用作物,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玉树芫根呈扁圆形,表皮光滑,无裂口,单个重250克以上,肉质致密,脆嫩,微甜,有辛辣味,具有味甘性温、清热解暑、滋补增氧、明目利湿、开胃消食、解醉醒酒、减肥的作用。芫根富含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具有人体抗缺氧的功能,经常食用对人体有益 。

玉树牦牛

玉树牦牛产区东西最长738千米,南北最宽处406千米,土地总面积20.3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8.2%。玉树牦牛长期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属传统游牧放牧饲养方式进行生产管理,玉树牦牛生长快,屠宰率、净肉率高,胴体肌肉光泽润滑,肉色深红,脂肪淡黄色,肌纤维清晰有韧性,呈明显的大理石纹,弹性好,外表湿润,不粘手,无异味。玉树牦牛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肉中氨基酸丰富、种类齐全 。

玉树蕨麻

玉树蕨麻果实近圆形或先端凹、纺锤形、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质坚硬而脆,断面平坦,类白色,有黄白相间的同心环纹。玉树蕨麻粉呈灰白色,淀粉粒多。玉树蕨麻含有17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以及铁、镁、锌、钾、钙等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有滋补作用 。

玉树黑青稞

玉树黑青稞的祼粒呈黑褐色,椭圆形、颗粒饱满、均匀,是加工成“糌粑”的主料,可酿制“青稞酒”等饮料,亦是加工酿皮等各种特色食品的主要原料。玉树黑青稞耐寒、耐旱、耐湿、耐盐碱性中,抗倒伏。玉树黑青稞淀粉含量≥60%,蛋白质≥10%,膳量纤维≥10%,脂肪含量≥1.4%,还含有烟酸、硒及矿物质,营养丰富 。

果洛大黄

神奇、美丽、富饶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风光幽美奇异,有插入云天的陡峭雪山,有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有蜿蜒流淌的源头溪流,有宛如明镜的海子湖泊,有广袤千里的金色草原。素有"植物王国"之美称。果洛历史悠久,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头人”。远在黄河源头的河谷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为西羌牧地,南北朝时,为党项牧地中心地带。唐、宋时期,属吐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节制。明属“朵甘思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明末清初果洛黄河以北牧地被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所居,果洛隶青海办事大臣。公元1721年后,当今的班玛、久治、达日隶属于四川成棉龙茂道松潘漳腊营。由于果洛地处偏远,环境闭塞,历代封建王朝没有在这里真正建立过政权,实行直接统治,长期游离在各大政治集团之外,大小部落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态,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直到1952年解放前夕,这里仍处在封建部落割据状态。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是游牧、狩猎、和采集业,生产方式原始落后,人民生活极其贫穷。在长期的狩猎和采集过程中将部分野生药用植物进行积累,换取生活来源或简单的医用。据史书记载,在草原宗教生活中采集大黄不但作为医用,而且用大黄流行占卜,在玛多莫格德哇遗址中发现一些石头排成圆圈,在石圆圈附近,出土了一些类似大黄残留物,显然在这儿曾进行过一些丧礼或或有关宗教仪式。根据以上推断,果洛先民通过宗教活动已初步掌握了用大黄进行医治或食用的方法,几百年来,果洛草原头人之间为了扩充草地资源相互残杀,由于少数头人牲畜不断增加,从而也增加了牲畜因疾病而死亡,为了减少牲畜的死亡率,大黄成了医治牛羊的良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消食,当地牧民将大黄切成片,作为大黄茶进行饮用,至今,在以肉食为主的果洛地区部分牧民任然喝用大黄制成的茶来降脂。在果洛民间对大黄的传说和故事很多,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大兴地精的各路神仙,地藏仙与地仙女,请引领我歌辞我福。此地乃是玛域福泽地,是将向往四溢的宝地,我是岭国智慧的受护神。此歌是岭国情器赞,在此要叙述草药。夏盛奇药大黄的由来,在森尖珠母诞生的格莫。曾长出过一只大黄,从此每逢盛夏,大黄之宝满山野,形如鹿角叶茂盛”。传说:很久以前,一商队从赤岭(今湟源一带)来到果洛达日地区,商队首领是个果洛通,旁晚在帐篷住宿,见有少女鞭打一老者,商人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责罚自己的儿子,与你何干”?闻者皆大吃一惊,原来此女子竟年近八十,老汉也已是花甲之年,他受责打是因为不遵守族规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商人吃惊又好奇,鞠躬请教:“敢问女士,不知服的是何种灵丹妙药”?女子只是说:“这是一味藏药,是寺院“热宝且”(译—活佛),哪里得来的,它不是草,像鹿角,在我们草原上到处都有”,商人见女子不肯透露细节,忙跪拜道:“在下是赤岭(今青海湟源地区)郎中,家中老父年迈,命我带商队来贵地换一些养颜,便秘,积食的藏药,真是保佑今日遇见您,我愿将全部货物换你的草药”。女子见来着诚心一片,便以实情相告:“这草药名叫“军木扎”(译音)坚实,又称“将军”,四季可服用”。食用后使女人与花相配,男儿与许仙相容。后来,果洛生产的大黄名声越来越大,深受牧民的喜爱。果洛州班玛县著名藏医丘智合先生在他的藏医专著中专门叙述了大黄的药用及食用的的方法。果洛大黄除具有泻火解毒、活血消瘀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突出的抗菌、抗病毒、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别适用是糖尿病患者和保护肾脏的作用。使其从单一药用植物资源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得以向特色食品、饮料、保健品等产业领域扩展,资源实际需要量日趋增加,而人工栽培大黄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林缘山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圈窝子旁都可种植,种植大黄即可改善退化草地,保护生态环境,也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农牧民收入。果洛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宜栽培大黄,潜力极大。果洛野生大黄面积400多万亩,人工种植20多万亩,年产量达120万吨,年产值达1.8亿元以上,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玛多藏羊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玛多则是滔滔黄河的起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发祥地。黄河冲破高原峡谷,灌溉中华大地,直下东海一泻千里,黄河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黄河源头的玛多是,松赞干布迎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圣地,是藏汉民族世世代代紧密相连的纽带的碑文。 生活在这片古老而神奇土地上的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与艰苦的自然环境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为创造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据汉、藏历史文献记载,远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源头谷台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从公元前四世纪末直到宋代,逐渐形成今日的玛多县居民。反映了藏族繁衍生息演变形成的过程和人类历史曲折发展的进程,是人类艺术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财富。扎陵湖、鄂陵湖、迎亲滩、牛头碑、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日渐显现都有着神奇而美丽的传说。玛多藏族世代经营畜牧业,玛多藏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里的牧民大部分都养殖藏羊这古老的品种。传说,西藏的保护神——慈悲佛观世音,给一只神变来的藏羊授了戒律,命他到雪域高原修行。藏羊遵命到一个棕色岩洞中,潜心修习慈悲菩提心。一个漂亮女妖的到来,打断了他的修行。女妖以爱他为由,不愿为祸苍生为理,打动了藏羊。藏羊与女妖结合,并生了六只小藏羊。三年后,藏羊意外发现,他的子孙们已繁衍到五百多只。观世音菩萨得知消息后惩罚他永留人间。之后藏羊被分布在高原大地,一直默默奉献着自己,让高原的人类得以健康的生存。就这样过了千万年,当地藏族同胞的神话传说,在扎陵湖湖水出口处的西岸有一个小山包,松赞干布曾到这里设帐扎寨,与文成公主会面。李道宗以皇叔身份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主持了婚礼。当时草原的夜晚灯火通明,歌声飞扬,舞影婆娑,十分隆重而热烈。当晚,松赞干布准备的宴席中最主要就是美味可口的藏羊肉款待宾客,在扎陵湖畔,吐蕃的赞普北上迎娶南来的唐朝公主。一对古代的风流人物在黄河源头的柏海之畔,度过了最甜蜜的日子。然后松赞干布便陪同文成公主从扎陵湖起程去吐番的国都逻些(今拉萨)。溯黄河源头而上,翻过巴颜喀拉山,渡过天险天河,因为路途遥远文成公主开始思念故乡,身体开始慢慢消瘦了下去,松赞干布很担心公主的健康,让下人寻找各种美食希望公主能够因为美食能够暂时忘记故土之思。最后终于找到了一道特别美食---藏羊肉汤,公主喝完后,觉得身体暖暖的,有精神,望着一望无际美丽的大草原和送嫁车队边奔跑的一群群白白的藏羊群,公主忘记了对故乡的思念,翻过唐古拉山的查吾拉山口,逶迤西经黑河(那曲)抵达当时吐番的国都逻些(今拉萨),后来公主爱上了这片美丽而神奇的青藏高原。玛多藏羊是一个古老的品种千百年来经过自然和人为的选择,遗传保守性很强,优良的特性能够稳定的遗传后代。玛多县畜种较单调,仅有藏羊、牦牛、马、山羊和少量犏牛和黄牛,本县藏羊在畜种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属高原草地型藏羊,是青海省原始品种,这种羊体质结实,性情活泼、粗野、善于登上远牧,耐粗放管理,抗病力强,在高寒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藏羊全身被毛纯白,毛辩长,头颈下缘及腹部毛着生稀短,其显著特点是毛纤维粗长,两型毛含量高,富光泽、弹性好、强度大,因此组成的产品有良好的弹力和耐磨性,是优良的地毯原料,毛边长度21.68厘米。玛多藏羊肉具有中医学中“补虚劳,益气力,壮阳,开胃健力”等功效。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是当地群众主要食用肉类之一,也是冬季进补佳品。玛多藏羊肉色鲜红,有光泽脂肪呈白色,膻味小、口感好,羊肉可制成许多种风味独特、醇香无比的佳肴。涮羊肉,烤、炸羊肉串,葱爆羊肉等,是老少皆喜食的美味食品。玛多广阔的草原面积、充足的水源和饲草料资源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养羊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畜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果洛蕨麻

神奇、美丽、富饶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风光幽美奇异,有插入云天的陡峭雪山,有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有蜿蜒流淌的源头溪流,有宛如明镜的海子湖泊,有广袤千里的金色草原。素有“ 植物王国”之美称。果洛历史悠久,远在黄河源头的河谷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为西羌牧地,南北朝时,为党项牧地中心地带。唐、宋时期,属吐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节制。明属“朵甘思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明末清初果洛黄河以北牧地被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所居,果洛隶青海办事大臣。公元1721年后,当今的班玛、久治、达日隶属于四川成棉龙茂道松潘漳腊营。由于果洛地处偏远,环境闭塞,历代封建王朝没有 在这里真正建立过政权,实行直接统治,长期游离在各大政治集团之外,大小部落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态,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直到1952年解放前夕,这里仍处在封建部落割据状态。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是游牧、狩猎、和采集业,生产方式原始落后,人民生活极其贫穷,在长期的狩猎和采集过程中将部分野生药用植物进行积存,换取一些基本的生活材料或简单的医用。据史书记载,在草原宗教生活中采集蕨麻不但作为医用,而且用蕨麻食用,千百年来,果洛草原头人之间为了扩充草地资源相互残杀,牧民生活极其贫困,贫困的牧民将采集蕨麻作为日常食品或换取少量的布匹,茶叶、糌粑等日用品。至今,在果洛地区部分牧民仍然食用蕨麻或用蕨麻招待客人的习惯。在民间关于对蕨麻的传说和故事很多,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今日祈求你们扶持我的歌,此处是旺钦念域界,此歌为蕨麻由来歌。曾在觉如诞生岭国时,弓霸冉杂等鬼怪起邪念,仙子觉如力征各方妖魔。掘藏玛域蕨麻宝。阳山盛产白色蕨麻,阴山生长红色蕨麻,大蕨麻有马头一般大小,小蕨麻也有羊头大小。觉如向珠姆进蕨麻餐,珠姆不慎用刀把蕨麻吃,觉如以歌耻笑珠姆,珠姆听歌后羞愧难忍,觉如的歌儿征服了珠姆的傲慢,结下终生的良缘。植物蕨麻色泽艳丽,口感甘甜营养丰富,养颜美容延缓衰老,清目润肺有利百病。有了蕨麻这般美食,何必还把荤食向往,请不要践踏矿产与植物,生态平衡是法则,这是战神威马的语言,格萨尔大王的嘱咐,领会其意意深刻……。可见蕨麻在牧民生活中的地位。果洛玛沁拉加寺大藏经对果洛蕨麻有明确的记载:蕨麻(藏语称:卓老沙曾)经由当地牧商运入赤岭—丹格尔地区(今青海省湟源地区)换取茶叶、布匹、食盐和青稞等生活用品。到了清朝中期,蕨麻的需求量进一步旺盛,蕨麻成了当时贵官达人、寺院和高僧相互馈赠的礼品。至今,果洛地区的部分寺院在举行重大佛事活动时仍用蕨麻做成的八宝粥(藏语称:折色)来招待贵宾。如今,牧家、商店以及婚宴上都能品尝到各式各样、精美的蕨麻保健食品。果洛蕨麻主要生长于草甸、山坡、湿润草地、河漫滩、水沟边、牧道边、田埂、圈窝旁,分布面积广、个休大、品质好、形态多样,蕨麻产量高,体圆肉肥,颗粒饱满。面积约3000万亩,蕴藏量约20万吨,年采集量约1000吨,市场交易量约300吨,年销售收入约8000万元,市场发展前景可观。果洛人民采食蕨麻历史悠久,因其甘甜鲜美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普遍受到高原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人参果”、“延寿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性甘、温,经常大量食用,不上火,具有生津、止渴、健脾益胃、收效止血、止咳、利痰、益气补血的作用,其嫩叶还可作为饲料和春季蔬菜。既可作为食品充饥美食,也可作为药物用来治病强身,可用于食品的药品的开发;应适应性广,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可用于退化草地植被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