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马巡城舞分布于粤西北封开县大洲镇的乡村。据老艺人讲述,宋朝末年五马巡城舞就已在当地流传。 五马巡城舞是一种规模较大的阵式舞蹈,以马形道具套在人身上扮成五名古代战将,作为主要角色进行表演。整个舞蹈由“开城”、“点卯”、“巡城”三个阵式组成。...

怀集龙鱼舞是怀集县凤岗镇龙凤村“石积善堂”石氏的先辈从东南沿海地区传入的,清道光年间已在县内多个地方流传,距今有160多年历史,现主要分布于凤岗镇龙凤村及怀城、连麦等镇乡。 怀集龙鱼舞属动物道具舞蹈。道具均为笏扎纸糊加彩绘而成,龙具造型只有...

德庆雄鸡舞主要分布在德庆县武垄镇播荫村及周边地区。相传起源于明初播荫村的祖宗因原居住地人畜不旺,遂迁至现址,并从发现一只雄鸡得到启迪,便用竹篾、彩布扎成雄鸡模样,擂起鼓乐在村边环舞一圈,自此村中逐渐兴旺起来,雄鸡也被祖祖辈辈奉为吉祥之物,形...

贵儿戏自清末起源于现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是在当地民间歌舞和说唱音乐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小剧种。其发展经历了清同治至光绪年间表演以单人为主,到二十世纪初人物角色逐渐丰富,开始编演长剧,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 贵儿戏的传统剧目最早有《武吉买柴》、...

四会玉雕主要盛行于四会市东城及大沙、迳口、地豆、下茆镇。玉器产业萌芽于清末民初,时有青年乡民从广州、香港学到了玉雕、牙雕、木雕等手艺,于动荡岁月带回本地。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一批小型作坊,开始专门加工玉器,后规模逐渐扩大并形成传统。改革开...

广宁玉雕主要分布于广宁县的木格镇、南街镇及县城周边地带。早在清代,木格镇的石台、扶洞等村的村民就用本地出产的广绿玉雕刻印章谋生,民国时期全镇有300多人在省内外从事刻印工艺,成为广宁玉雕传承发展的重要条件。 广宁玉雕得天独厚之处,就是以本地...

地处西江、北江交汇地带的四会市古法造纸技艺,主要集中于邓村镇。据县志和有关族谱记载,南宋时张、陈、程、申姓人家由中原辗转迁徙至邓村一带定居,带来了以竹造纸的技术。邓村四面环山,溪水长流,竹林处处,有丰富的造纸资源,古法造纸技艺于是传承延续下...

贞仙是中国妇女“贞风亮节、勤劳俭朴、孝敬翁姑”的典范,亦是岭南三大女神之一。岭南三大女神即秦代德庆龙母、宋代泉州湄洲岛天后和唐代四会文氏贞仙。其中龙母为江河神,天后为海神,贞仙为地方神祗,庇佑大地、润泽民生,深得民意。据清光绪《四会县志》记...

春牛舞是怀集县壮族瑶族乡以及周边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起源于清朝光绪二年(1874年),从广西贺县传入,主要流传于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及周边村落。自传入至今,除文革期间外,都是当地老百姓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新年传统活动。每年大年初一至元宵期...

“麒麟白马舞”是广东封开县独具特色的优秀民间舞蹈,源自唐代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的故事,其起源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麒麟白马舞”多集中在节日特别是春节期间表演。表演人员约20人。其中一男一女分别扮演状元和状元夫人,...

金渡花席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其编织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主要分布于高要市金渡镇,后流传到白土、莲塘镇及宋隆河流域一带。金渡花席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系高要大宗外销经济特产之一。 金渡花席的编织原材料是蒲草(俗称“芏”),据说于明代中叶从福建传入...

裹蒸是肇庆地区著名的传统特产,系历史久远的春节食物,当地无人称其为粽。 早在汉代,西江两岸城乡居民已有春节包裹蒸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道光《肇庆府志》载:“端州本邑民俗,乡民每于年岁晚,粜新糯,磨新绿豆,猪肉为馅,以冬叶裹之,于宅前垒砖为灶...

疍家糕又称千层糕,是肇庆西江水上人家传统的节庆食品,也是疍民互相馈赠的常用礼品。疍家人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期间制作千层糕祭祀神明、祖先,其制作技艺反映了水上人家特有的生活习俗和族群文化。 疍古作“蜑”,唐代开始,岭南已有关于“蜑人”的记载...

德庆学宫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其祭祀“万世师表”的儒家先贤孔子的活动,肇轫于宋,历代相沿成习并被纳入中原王朝官方祭典的范畴,至清代时臻至极盛,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传统上德庆学宫祭孔活动分春、秋两祭,春祭为农历正月十五日,...

 北宋名臣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不阿而著称,后人敬称其为“包公”,庆历元年至三年(1041-1043)包公任职端州,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至今仍广泛流传于肇庆市端州区以及周边的高要市、鼎湖区。  包公任职端州一事见于《宋史》卷三...

 四会是岭南最古老的四个建制县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四会民歌是当地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清光绪《四会县志》记载:“昏(婚)期前数日,女且哭且歌,女伴从而和之,以示惜别之意,谓之‘啼哭歌’。每夕女眷来听啼哭歌者,列坐堂上,女...

封开采茶戏是在民间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地方小戏,用封开当地方言演唱,其形成过程中广泛吸收、借鉴粤剧与当地民歌等元素。封开采茶戏主要分布在封开境内各地,以贺江、西江流域地区为核心。 封开采茶戏传统剧目以本地传说、日常劳动生活和男女相悦等...

高要古为百越之地,处“两广”地理要冲而成为西江流域重镇。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就与中源和江南对接交流,是古代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重要通道,亦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高要,受古代中原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社稷信仰文化。 社稷崇拜是古代中国的传...

  悦城龙母诞是在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龙母祖庙定期举行的祭祀海神的传统民间信俗。   悦城龙母祖庙始建于秦汉时期,宋熙宁年间诏赠龙母为永济夫人。今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龙母生辰诞和农历八月初一至初八龙母得道诞时当地各...

  端砚的发源地在广东省肇庆市黄岗镇白石村、宾日村一带。白石、宾日两村相邻,八成村民无田可耕,世代靠采石制砚谋生,如今这一带依然是端砚制作的核心区域。端砚的原料端溪石产于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   据记载,端砚创兴于唐初,唐代中期已风行全国,因下墨如风、发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