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渔村剪纸

  • 项目编号:
    3―7―8
  • 类别:
    民间美术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处渤海渔区,剪纸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活在沿海一代的渔民世代以出海捕鱼为生,过去生产力水平极为落后,渔民在海上生产,生命危险系数极高,渔民们逢年过节都要在窗户上贴红色的窗花,希望出海生产的亲人平平安安,满载丰收而归。因此,这种民间文化形式在渤海湾一带广为流传和兴盛。20世纪,黄骅境内的歧口村将剪纸文化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历史性的小高潮。当时,韩宝菊的外婆赵国英老人在那一带是出了名的剪纸能手逢年过节或有村民儿娶女嫁的,都会亲自登门拜访老人,请她来给剪上几幅作品--新房顶棚、炕围子、窗围子、窗花等等。“上炕石榴下炕桃、多子多孙团团绕、红双喜字添喜气,燃烧的蜡烛对人笑,虾儿跃,鱼儿跳,螃蟹横行船上跑、鸳鸯戏水成双对、龙凤呈祥添祥瑞”等都是渔村老百姓办喜事以及过年节时必备的剪纸样式。这既红火又喜庆的剪纸不仅给老百姓带来了祝福,也带来了吉祥和平安。慢慢的,韩宝菊在外婆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剪纸。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极具灵性的剪纸很快便得到了家人以及附近乡亲们的赞许。

如今,韩宝菊创作的《渤海潮》系列、《十二生肖》系列、以及《沧州印象》精装作品已成为沧州市文化的一个新的亮点。

由于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科技的发展,单纯依靠剪纸不能给人们谋生、脱贫,很少有人理会剪纸,存世的艺人越来越少,剪纸面临人亡艺绝的严峻形势。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沧州黄骅市

保护单位:
沧州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