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服饰

  元朝时期,察哈尔部落居于蒙古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都周围,北元时为汗廷直属部,清朝被划入八旗。察哈尔服饰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和传承,形成了便捷、端庄、不求华丽而求优雅的独特风格,目前在我国主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一带,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民俗类扩展项目。

  由于服饰材料有差异,察哈尔服饰也有所不同。盛装一般用锦缎罩面,用绦子镶边,扣子多为铜质或银质,皮袍用的多为羔皮、滩羊皮、狐狸皮;日常服装则用棉布罩面,皮袍用的皮子为绵羊皮,亦有人穿不罩面的白茬皮袍。在节庆日时,察哈尔蒙古族已婚男子在蒙古袍外面套马褂,已婚女子在蒙古袍外面套坎肩。未婚男女则不能穿马褂和坎肩。察哈尔妇女平时扎头巾,不戴帽子,扎时先一圈一圈地缠在头上,左右边打结,两头下垂,颜色以白色居多。男子戴礼帽,帽式还有厄鲁特式、布里亚特式、鄂尔多斯式等。冬季,男人戴皮帽,妇女戴皮里子风帽。靴子一般分为马靴、蒙古靴。察哈尔蒙古族男女和未婚女子穿蒙古袍时扎腰带,已婚妇女不扎。察哈尔妇女头饰华丽端庄,以新娘的最为典型。主要有塔图尔(额箍)、哈达尔嘎(额箍鬓角垂饰)等近十几个部件。头饰和胸饰在重要节日或场合才佩戴,未婚女子不戴耳坠,戒指也不能戴在中指上。


申报地区或单位: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文化馆、镶黄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