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山香火龙习俗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相传,陈山香火龙习俗源于唐朝名将西平王李晟用“火龙阵”大败叛逆朱泚、佐兴中唐的历史故事,为江门市鹤山陈山村李氏家族所传承,旨在缅怀先祖功业,除灾辟病、祈福安康。

陈山香火龙习俗每年农历八月廿一至廿四举行,从造龙到起龙(香火汇龙、沾龙气)、大巡游、盘龙表演、收龙(放龙入海)、饮龙酒等环节,有一套完整的仪式规程。香火龙的头、尾以大竹筒为骨架,外覆以山草、蕉树皮等材料,扎好的龙头高约5米、龙尾长约6米;龙身以麻绳、铁丝为筋,以树枝叶包扎,每隔1.5米为一节,长约80-100米。待晚上舞龙时,龙头、身、尾遍插星星点点的香火,就呈现出滚圆的巨龙,蔚为壮观。

起龙仪式在位于龙门里最古老的三世祖仲华李公祠举行,由村中长者宣布并发出“香火汇龙”的讯号。数以百计村民将手中的香点燃并均匀插在绵延百米的长龙上,以此祈求幸福安康,俗称“沾龙气”。其后,随着“起龙”口号,霎时爆竹齐鸣,锣鼓喧天,十数名村民簇拥起庞大龙头,龙身跟着左摆右晃地活动一下筋骨,龙尾也扇着香火闪烁的阔鳍,整条火龙在夜色中活灵活现地舞了起来。龙头要先对着公祠正门口拜三拜,香火龙才开始巡游,巡游队伍前有彩灯队、龙鼓队和引龙人引导,并以三头狮子殿后。巡游经龙门里、龙头里、松园里,再绕至回龙里,折入龙湾、龙怀、见龙三里,最后返回出发地点。第二、三晚巡游路线不变,但龙身每晚续长10多米,以示龙气不断增长,村民的生产、生活、生意、人寿也不断增长。待第三晚巡游完后,便进行盘龙表演香火龙在大操场尽情起舞,群众吆喝助威,将活动推上高潮。最后,村民将香火龙一举浸入鱼塘,谓之“收龙”或“放龙入海”,寓意来年顺风顺水。舞龙结束后,全村男女老少、亲朋好友团聚一起“饮龙酒”,以各家菜地掘的芋头煮牛肉,家有一丁即掘一摞,可以多掘,不可以少掘,取其子孙昌盛,瓜瓞绵绵之意

       陈山香火龙习俗已有数百年历史,其以民俗活动铭记历史,培育村民积极进取、团结向上、邻里和睦、互助友爱的精神,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近年来,陈山香火龙活动愈显红火,已从过去三年一次发展为一年一次,并成为了当地最为盛大的节庆活动。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门市鹤山市

保护单位:
江门市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