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盆菜(长安大盆菜)

  • 项目编号:
  • 类别:
    非遗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长安大盆菜始于乌沙陈屋村,相传南宋末年朝廷流亡到广东后,沿海村民将各家所做菜肴叠装于木盆中,以慰劳宋军将士,至元代时,当地人借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诞之名来纪念抗元的民族英雄,大盆菜宴的习俗也随之传承、保留下来。现长安大盆菜的习俗主要分布在长安镇的乌沙、锦厦、霄边、涌头、咸西、新安、沙头、上沙、厦岗、厦边、上角等社区。

最早的大盆菜自下而上分五层,分别为萝卜、菜头、浮皮、鱿鱼、鹅(或肉、鸡),后来盆菜通常由九、十层组成,寓意“长长久久”、“十全十美”,材料有白切鸡、烧鸭、南乳猪肉、鱿鱼、鳝鱼、冬菇、腐竹、萝卜、猪皮等,通常以蔬菜垫底,下层是冬菇、腐竹、萝卜、猪皮等,中层是猪肉和鱼,上层是鸡鸭等较好的材料,其烹饪方法较之前无较大变化。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诞,全村陈氏子孙齐集祠堂祭祀天后娘娘,并由缘首主持大盆菜宴。缘首由杯珓占卜决定,各家男人都可参加,胜杯多者为翌年的缘首。每年天后诞前半个月,缘首就组织人员挨家挨户收集奉献给天后娘娘的礼金、登记造册,并按每人一筹、十人一组制作盆菜,随后采购各种材料、礼聘大戏等。天后诞当天,请法师做法事、组织巡游等,并在天后庙中宣读名册祈福;各家也都前往拜祭天后,以祈求阖家平安幸福。之后,缘首在法师指导和协助下,主持盆菜会仪式,全村老少围在一起吃大盆菜,寓意上下和睦、团结一心、不分彼此、同心协力。过去吃大盆菜是蹲在地上吃的,至今多数人仍舍台、凳而蹲着、围着吃盆菜,当地人称“围堑”,且人们一起把盆内食物倒置、翻覆,寄意同心协力和时来运转。

长安大盆菜的制作简单,材料丰俭由人,是当地庆祝喜庆日子必不可少的宴请方式,每逢元宵、开灯、妈祖诞、观音诞和男婚女嫁等节庆仪礼活动,大盆菜依然盛行不衰,传承与延续了东莞水乡独特的饮食习俗与地域文化。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长安大盆菜习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东莞市长安镇

保护单位:
东莞市长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