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锣鼓

  • 项目编号:
  • 类别:
    传统音乐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梅渚的大小锣鼓,是胥河两岸一支音乐奇葩。今已遍及胥河沿岸及皖东南和苏南各地。不论是百姓之家的岁时节序、婚丧嫁娶、老人做寿、新婚得子、庙会商贸、生意开张,都能听到他的声响,增添了吉日的欢庆。 大锣鼓渊源于郎溪县梅渚镇定埠胥河沿岸的民间吹打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传承向无图谱,只是口传心授。所以大小锣鼓中的一些番头、点子,各村叫法也各不相同,打法自也有异。 这里仅以周家村大锣鼓为例: 一、大锣鼓是由十二个相对独立而又能联缀成套的锣鼓乐段组成。从一番至五番,称“小五套”。六番至十二番为“大七套”。但翻来变去,仍离不开十二个锣鼓段落。演奏通过“长套”和“快番”两种节奏,将十二种不同的鼓点联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联曲体锣鼓套子。大锣鼓演奏中起领奏作用的是大鼓。整个演奏协调严密,具有相对的音高,并有简单的和声。长喇叭乐声随着苏锣的节奏,穿花出现,高吭、嘹亮,大大地烘托了欢乐的气氛。如需表现一种欢乐紧凑的情感时,可由头一番直接转入各番。称之为“连环套”。 二、小锣鼓在实际运用时,则和唢呐、笛子的曲牌轮换交替出现,有时也与吹管乐同时合奏。色彩丰富,音韵浓郁。 郎溪县地处皖东南。梅渚镇在该县的最北端,与江苏省南京市的高淳县、溧阳市相连。梅渚镇的定埠街道与高淳县桠溪镇,中间只隔一条胥河。春秋末期(公元前506年),自伍子胥伐楚开凿了这条人工运河(胥河),吴越人丁群聚两岸。两千五百余年来,在这条河流的孕育下,多种文化长期在这里交融的结果,至今还保留有省级“非遗”的《跳五猖》,市级“非遗”的大小锣鼓、小马灯、降福会;国家级“非遗”皖南花鼓戏首在这里发样。定埠大小锣鼓演出遍及江苏高淳、溧阳、常州城乡,这既满足、丰富了皖、苏两省这一地域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弘扬了本地的民族民间文化,影响、带动着两省毗邻地区的这一活动,促进了这一地域的民间文化交流,同时也引起了海峡对岸梅渚村民旅台后裔的文化认同与关注。 2007年8月大小锣鼓荣获批准为“宣城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镇2008年11月3日荣获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宣城市郎溪县

保护单位:
宣城市郎溪县